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中国内部审计外包情况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44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404091600405785
  • 日期:2013-09-3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市场竞争带来的内部审计外包的趋势并不意味着对内部审计的否定。内部审计是企业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问题在于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必须由内置的内审机构承担,相比之下,外部专业人员参与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是否更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是否能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协助企业管理部门达到组织目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外包后会有什么样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国外学者己对内部审计外包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经济管理和审计发展水平的局限,我国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内部审计外包现象,但内部审计外包是一种有益的全球趋势,只是,我国目前大部分研究还出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是规范性研究,主要是围绕注册会计师作为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提供者来展开,并且大部分是讨论内部审计外包的利弊分析及我国发展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上,系统论述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还比较少。所以,有必要对内部审计外包的整个决策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让理论先行于实践,目的在于让我国企业能够根据理论分析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外包决策。


1.2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的进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企业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腐败和浪费,己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系统,刁一能彻底解决舞弊和管理不当等问题。在这一监督系统中,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内部审计工作通常是由企业内部专门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提供,但随着经济管理和审计的发展,一些企业出于成本、技术、人员等因素的考虑,选择了向外部审计机构购买内部审计服务,即出现了内部审计外包的趋势。内部审计外包是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外包是组织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但是,在当今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内部审计外包的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争议,涉及到内部审计外包的范围、形式、发展情况、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等,尤其是外包给审计人员带来的独立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和关注内部审计事业的人士付出更多的行动去研究探索来解决。我国己加入世贸组织,逐渐迈向国际舞台。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还不成熟,所以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入“内部审计外包”,国际内部审计外包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有助于我们在吸收借鉴的同时立足我国实际,在对内部审计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内部审计问题的新思路。因此,对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部审计外包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和职业界关注和争论的问题,这些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l)内部审计外包的基本状况,包括他的内容、形式、发展情况等。(2)内部审计外包给组织带来的优势和劣势。(3)内部审计外包带来的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问题。


第2章内部审计外包含义、内容及理论基础


2.1内部审计外包的含义
“外包”(outsourcing)英文含义是“寻求外部资源”,又可译为外源化、资源外包、资源外取等,是“Out Source Using”的简称。理论界对外包的一般定义是:“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而把其他资源借助于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业务外包源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在信息北时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自己增加价值,因此,可以将价值链上的非核心作业外包出去,只保持核心作业部分,比如研究与开发、客户服务等。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包括把内部审计业务等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简单的说,业务外包就是用更专业的人才,代替自己企业内的非专业人才;用更专业的公司,做自己的非主营业务。内部审计外包是20世纪80年代由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来的。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Intemal Auditoutsourcing)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关系委托给组织外部机构来执行。内部审计外包表现为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也表现为内部审计业务由企业外部的审计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其它咨询服务机构全部或部分承担。
内部审计外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的结果。现在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其自身的核心业务,同时委托外部机构代理经营企业管理中的部分非核心职能。内部审计的外包是企业根据经济形势与市场环境理性选择的结果,它受经济管理和审计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也体现了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组织之间的市场竞争。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应逐渐向风险管理和管理咨一询拓展。也许有人认为,由企业外部人员来执行内部审计功能,就不是内部审计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93年修订的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工作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对其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两个定义的重大差别在于1999年的新定义中去掉了“在组织内部”一词。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内部审计不一定必须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进行自检活动,企业可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能,即可以实行内部审计的“外包”。内部审计外包的实质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外包,内部审计的内涵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内部审计的执行者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并不会被外部审计所取代。


第三章 中国审计改革的路径设计........... 39-50
    一、法理上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 39-41
        (一) 明确而清晰的目标 ...........39
        (二) 监管当局需具有独立性........... 39-40
        (三) 足够的监管资源........... 40
        (四) 有效的执行力 ...........40
        (五) 监管的综合性........... 40
        (六) 成本—效率监管........... 40-41
        (七) 监管标准和行业结构的有效性........... 41
    二、我国审计的法律现状........... 41-43
        (一) 存在监管空白与监管重复........... 41-42
        (二) 重复的机构和人员设置........... 42
        (三) 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42
        (四) 缺乏有效的外部协调机制...........42-43
    三、我国的审计路径设计........... 43-49
        (一) 审计的目标 ...........43-44
        (二) 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44-45
四、路径选择...........49-50


结论


本文认为,在我国,内部审计外包是可行的。内部审计外包能够降低内部审计的综合成本,增加内部审计独立性,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内部审计外包可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是解决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独立性不强、审计成本偏高的最佳途径。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白,内部审计外包与否,最终要由管理层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来决定,要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和外部审计组织的竞争来实现。内部审计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第一, 案例选取有数量不够。如果能够选取多家实行内部审计外包的企业进行综合比较,就更能体现出研究的客观性了。
第二, 在外包效果验证中,成本分析的合同偏离成本没能量化。虽然分析显示合同偏离成本在内部审计职能外包与内置之间差别不大,但它终究是一个成本影响因素,将其量化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p#分页标题#e#
第三,在审计成本的分类归集中,由于本人专业水平及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存在成本归集有遗漏的地方,希望能在后续研究中逐渐完善。
基于以上三点不足,在未来的研究里,应加强对实行内部审计外包的企业的资料采集与整理,然后量化审计成本及审计效益指标,以便通过大量研究寻求适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新道路,发展我国经济。


参考文献
[1] Ettredge, M. and R. Greenberg. Determinants of Fee /sjbylw/ Cutting on Initial AuditEngag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0.28(1): 198-210
[2]Allen T.Craswell,Jere R.Francis and Stephen L.Taylor.Auditor Brand NameReputation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December)20:297-322
[3] Defend M.,T.J.Wong and Shuhua Li.The Impact of Improved AuditorIndependence on Auditor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0:49-66
[4] Albert L. Nagy,Joseph V. Carcello. Client Size, Auditor Specialization and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f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04, 19(5):651-668
[5] Balsam, S., Krishnan, J. and Yang, J. S.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Earnings Qualityf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3, 22(2):71-79
[6]Brian W. Mayhew, Kimberly A. Dunn. Audit Firm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Client Disclosure Quality[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4, 19(1):35-58
[7]Defond, ML.,Francis, J. R. and Wong, T. J.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Hong Kong[J]. Auditing: a Journal ofPractice & Theory,2000,19(1 ):49-66
[8]Gramling, A. A., Johnson, V. E., Khurana, I. K.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Firm Industry Experience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M].Working Paper,Georgia State University,2001
[9]Krishnan, G. V. Does Big 6 Auditor Industry Expertise Constrain EarningsManagement? [J]. Accounting Horizons,2003,17(supplement):1-16
[10]Mark H. Taylor. The Effect of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on Auditor's Inherent RiskAssessments and Confidence Judgmen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0,17(4):693-712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