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风险引导内部审计基础情况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8282340035731
  • 日期:2013-08-2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是信息时代,我们每天只要翻开报纸,就能看到由于无效的风险管理所引发的事件对资本市场的震动和冲击。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励,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风险,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企业管理的中心。在最近的这些年里,金融危机、企业破产、舞弊、产品造假以及发布虚假会计信息现象不断发生,极大影响了社会公众以及广大投资者的信心。商业社会要求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公众呼唤探索新的审计模式,需要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受最近这些事件以及新出台的一系列法规的影响,股东会和审计委员会也要求审计师们必须调整审计方法。这是审计发展的绝好机会,我们必需结合风险管理实务的要求来改进审计,推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这一新的审计模式将帮助我们的审计人员重拾信心,为企业提供价值增值审计,为审计职业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1.1.1 经济社会重大事件推动
审计实务和理论发展审计的每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推动。1721 年英国南海公司舞弊案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催化剂,在世界审计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38 年美国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破产案是公认审计准则产生的催产素,这一案例也是审计史上影响最大的案例之一。1962 年的美国埃斯科特诉巴克瑞建筑公司审计案、1963 年的美国大陆自动售货机公司案、1973 年的美国权益基金公司案等,推动了一系列具体准则的出台。而巴林银行、世通、中航油等震惊世界的事件发生后,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关注,内部审计在这些事件里的表现,更引发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所应起的作用的研究和思考。2002 年 6 月,世界通讯公司承认 2001 年度以及 2002 年第一季度,公司虚增利润 38.52 亿美元;同年 8 月,宣布 1999 年和 2000 年的税前利润被高估了 34.66 亿元;11 月,又披露了 20 亿元美元的虚假利润,从而创下了 100 亿美元造假的世界纪录。而揭开这一造假黑幕的英雄正是世通的内部审计部副总经理—辛西亚.库伯女士,她也因此成为 2002 年度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之一①。正是内部审计及时、有效的工作,阻止了 CEO 及经营层对股东利益的进一步侵害,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了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案发后,世通公司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借机得以重组,并且充分认识到来自咨询和非审计服务的风险,将先进的审计技术结合到内部审计业务中。


2.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分析


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分析
蔡春教授认为:“受托经济责任乃现代会计审计之魂”①。所谓受托经济责任(Accountability)是指“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和报告其经营状况的义务”。受托经济责任的基本内容包括行为责任和报告责任两个方面。行为责任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保全性、合法(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社会性以及控制性等要求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它们分别构成受托经济责任的某个方面。而报告责任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公允性或可信性的要求编报财务报表。②其中保全性,即要求受托人在经管过程中必须保证受托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为此,要求诚实经营、诚实管理、尽可能防止错弊行为的发生。合法(规)性,即要求经管行为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令、制度、指令、方针(政策)、预算(计划)、合同与程序等的要求。为此,必须防止贪污盗窃等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的发生。经济性,即指受托经济资源的经营管理必须符合勤俭节约原则的要求。为此,必须防止和减少损失、浪费的发生。效率性,即指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它要求受托经济资源的运用必须具有效率,即产出要大于投入,或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同样的产出,或以同样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为此,要求杜绝无效率行为发生。效果性,即指计划、预算或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它要求经管行为应该或必须为全面实现各项计划、预算或预期经营目标而奋斗。为此,要求杜绝无效果行为的发生。


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框架的构建................. 50-74
    3.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框架构建................ 50-52
    3.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 52-55
        3.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52-53
        3.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53-55
    3.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55-57
    3.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功能 ................57-59
    3.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 ................59-61
    3.6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约束条件................ 61-69
    3.7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方法................ 69-74
4. 企业战略评估与风险分析研究................ 74-100
    4.1 风险管理的战略信息要素分析................ 74-76
        4.1.1 企业经营模式................ 74-75
        4.1.2 风险承受度................ 75
        4.1.3 企业组织架构 ................75-76
    4.2 战略目标阶段分解及总体风险架构研究................ 76-82
    4.3 战略风险“评估”基本方法................ 82-98
    4.4 基于战略及其风险分析的内部审计规划................ 98-100
5. 企业全面经营风险识别及评估研究................ 100-129
    5.1 企业经营风险层次分析 ................100-102
    5.2 企业经营风险种类分析 ................102-110
        5.2.1 企业内部经营风险................ 102-106
        5.2.2 国内经营风险 ................106-108
        5.2.3 跨国经营风险 ................108-110
    5.3 经营风险评估流程研究................ 110-126
        5.3.1 构建经营风险模型................ 111-117
        5.3.2 了解风险特性 ................117-121
        5.3.3 风险评估与排序................ 121-126
5.4 决定下一步行动 ................126-129


结论


美国著名的内部审计学家劳伦斯?B?索耶指出:“如果审计结论没有被接受,就等于什么也没做。”这就是说运用再好的审计方法去得出再准确的审计结论,提出再好的建议,若审计意见和建议没有被落实,一切工作都是徒劳。可见,后续审计仍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后续审计实质上就是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的一种继续监督,通过后续审计既可监督审计决定的执行,又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一些他们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帮助他们落实有关措施。后续审计对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保证决定的正确执行以及控制整个企业面临的风险起着很大的作用。后续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根据原项目所涉及风险的大小以及实施纠正行动和建议方案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后续审计项目。
第二,选择后续审计人员。
第三,采用审计回复、征询法及比较分析法进行具体的后续审计工作。
第四,出具后续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 蔡春,车宣呈,陈孝. 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 蔡春. 1998. 论现代审计特征与受托责任关系. 审计研究
3. 蔡春, 唐滔智等著. 公司治理审计论.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4. 蔡春, 赵莎.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5. 陈秉正. 公司整体化风险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6. 陈莞,倪德玲. 最经典的管理思想.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7. 池国华,吴晓巍. 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 审计研究, 2003
8. 丹尼尔一雷恩著. 赵睿等译. 管理思想的演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9. 郭咸刚. 西方管理学说史.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0.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编译.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1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