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从1994年起,我国开始了对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系和框架逐渐得到完善,在公共支出管理中,推出了如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而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已经被打破,呈现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金来源的多渠道、以及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的新局面。200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出了对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并要求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事实上,在财政收入每年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公共投资资金依然捉襟见肘。究其矛盾根本,一是财政资源总量的制限;二是公共支出的效率偏低。财政可支配资源的总量取决于整体的经济规模,而经济规模的增长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在财政资源紧缺及注重增量创造的同时,存量资源的配置效率更显得至关重要‘。政府投资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畴,通过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公共资金的支出,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这也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责任的重要内容。政府投资应该追求公共效率的最大化,即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力求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在政府投资中,地方政府的投资对于地方乃至全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综合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尚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体制虽己被打破,但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未完全建立,各种投资制度也很不完善,而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使得各级地方政府迫于局部利益、就业压力的影响,以及自身政绩的需要,利用掌握的社会资源来扩大调控能力,优先考虑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活动。这种高度的“投资的积极性”,即为实现本地区的经济利益而举债投资、违规投资,引发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并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投资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甚至无效投资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如此背景之下,作为资源配置环节的一种重要经济活动的地方政府投资,导论一、问题的提出从1994年起,我国开始了对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系和框架逐渐得到完善,在公共支出管理中,推出了如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而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已经被打破,呈现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金来源的多渠道、以及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的新局面。
200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出了对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并要求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事实上,在财政收入每年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公共投资资金依然捉襟见肘。究其矛盾根本,一是财政资源总量的制限;二是公共支出的效率偏低。财政可支配资源的总量取决于整体的经济规模,而经济规模的增长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在财政资源紧缺及注重增量创造的同时,存量资源的配置效率更显得至关重要‘。政府投资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畴,通过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公共资金的支出,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这也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责任的重要内容。政府投资应该追求公共效率的最大化,即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力求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在政府投资中,地方政府的投资对于地方乃至全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综合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尚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体制虽己被打破,但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未完全建立,各种投资制度也很不完善,而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使得各级地方政府迫于局部利益、就业压力的影响,以及自身政绩的需要,利用掌握的社会资源来扩大调控能力,优先考虑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活动。这种高度的“投资的积极性”,即为实现本地区的经济利益而举债投资、违规投资,引发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并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投资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甚至无效投资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一章新时期政府投资
第一节政府投资的特点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作为上层建筑主体的政府,其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政府的经济职能就是运用国家的行政权力,领导、组织和指导经济建设,对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分配及运行进行管理和监督,调节和处理各社会集团、各阶层人民之间的权力、经济关系与经济利益,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的公有财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政府介入市场经济的目的是纠正市场缺陷,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机关,从起源看,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的分离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而支配这一分工发展的基本动因则是社会对效率的追求。简而言之,正是因为有些事务由政府来实施比私人具有更高的效率,或更低的成本,所以才由政府去管理,并逐渐成为政府的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按照政府活动的领域对政府职能进行划分,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外事职能、科教文卫管理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等。
第三章 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政府.................. 31-42
第一节 国内外绩效审计研究现状................ 31-34
第二节 开展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的必要性................34-37
第三节 地方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的方式和环节................ 37-42
第四章 完善地方政府投资绩效审计................ 42-51
第一节 绩效审计案例分析................ 42-46
第二节 开展绩效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46-48
第三节 关于深化政府投资绩效审计................ 48-51
结论
随着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逐渐完善,政府投资领域需要解决因决策不科学、不民主的无效投资和重复投资等问题,政府投资审计要更关注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积极探索和实践政府投资绩效审计。国外绩效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主流,而我国绩效审计却刚刚起步。地方审计机关要按照国家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政府绩效审计工作。
目前我国绩效审计缺乏具体的立法条文支持,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审计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笔者相信,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项崭新的事业,只要我们以超常规的工作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加以探索,随着我国涉及绩效审计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绩效审计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将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
2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
3杨肃昌.中国国家审计:问题与改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杜,2004:181-182.
4严文奎,方荷生.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5普雷母詹德.公共支出管理[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7.
6亚洲开发银行.政府支出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87
7李学柔.国际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174.
8邢俊芳.效益审计中国模式探索(上、下卷)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9审计署外资司.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文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13.
10[英]格林.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