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政府审计问责政策及效果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30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7301753455668
  • 日期:2013-07-3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1983年国家审计署的成立到1995年审计法的颁布,从1999年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审计工作报告到今天包含了预算执行、税收征管、专项资金使用、经济责任等问题的42号审计结果公告,我们可以看到,一浪高过一浪的审计风暴使得审计工作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己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然而,就在审计署审计力度不断加强,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内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审出的问题也在不断反复出现:违规使用财政资金、执行不力、设置“小金库”、损益不实少缴税金等等。据分析,违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同一部门重复出现。例如2004年的审计报告曾指出:1999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1.31亿元。2005年的审计报告查出其2004年超额支付所属公司彩票发行印制费5.58亿元。而2006年审计报告又指出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未及时批复彩票公益金高达2814万元,未经批准动用彩票专项资金2787.4万元。另外一类是审计发现类似的问题在不同年份和不同部门间重复出现,如国家审计署2008年9月6日发布2008年第7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2007年度49个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结果让人吃惊的是49个部门中仅有5家完全执行了审计决定,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审计报告中屡次被点名。
审计的力度在加强,问题查了不少,也做了相应的披露,但似乎审计的效果并不如人意,尸场场的“审计风暴”并没有将“屡审屡犯”这一问题的根源拔起,反而陷入了“屡犯屡审”的困境,究其原因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责任人的问责追究没有同步到位。揭露问题并不是审计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对已经揭露的问题实施问责,追究其责任,在问责的基础上要求其整改,从而从根源上解决“审而无问”的问题,消除公众对审计的麻木感,走出“屡审屡犯”的怪圈。正如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同志曾经指出:审计最大的成效就是促进建立问责制度。因此,无论从党和国家对经济权力控制的重视角度考虑,还是“审计风暴”所引起的社会公众对审计效果的现实需求,以及目前审计理论界所意识到的对经济权力控制研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都可以看出对经济权力控制进行专门研究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政府审计问责制度作为经济权利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考察其对经济权力的影响更是迫在眉睫。


1.2研究意义
在我国政府审计的研究中,关于政府审计问责的理论成果还很少,而且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更多的是一般、局部的讨论和现象的罗列,而真正去实证检验的论文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研究领域上有着对政府审计问责的急切需求,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此文对政府问责有一次更深刻的学习和探索。本文拟通过考察国家审计署各省市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调查结果的问责效果,充分认识政府审计问责在经济权力监控中的作用,以期在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度的构建方面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启示,找到有效解决“审计容易,处理难”顽症的方法,进一步消除或减弱“年年有检查,年年有问题”的现象,从客观的角度去设计有效的制度方案,提供政策建议,以保证审计效力的最大化,强化受托责任执行效果。同时,改变执行人的动力机制,增强其责任意识,把“当多大官就有多大权”的观念转向“当多大官就有多大责任”,让其清楚地明白并非只有贪污受贿才会受处罚,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职责也难逃其咎,促使认真履行其职责,从而提高国家审计监督的有效性。最后,改革我国的人事考核和人事任命制度,最终构建执政为民的阳光、责任政府,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从而丰富审计问责制度的研究,实现审计功能的拓展,推动审计理论的创新。


2.政府审计问责制的基本理论


2.1受托经济贵任与审计问责制
会计学家麦肯泽教授在诺曼顿教授1966年版的《受托经济责任与政府审计》一书的序言中指出:“没有审计,就没有受托经济责任;而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没有控制”‘。审计起源于社会经济发展后财产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分离或管理者内部分权的受托责任关系,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的奋斗目标,是审计的意义及其价值所在。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审计法规定,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知,审计是与责任分不开的。广义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一种社会概念,是指受托人对与其有关的所有利益关系人的责任。受托经济责任对与政府(国家)来说,其委托人是社会公众、纳税人和国际关系人,而受托人则是代表国家的政府当局及其首脑2。而问责则是在特定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受托人对没有恰当履行受托责任的受托人依照契约追究责任。审计作为问责的一种方式,依据相关规定对该作为而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和经济方面的处罚,对其审计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和社会交待。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有受托责任关系就有问责的存在,有问责就必然存在受托经济责任。


2.2审计问贵制的概念及其关系


2.2.1问资与审计问责
“问责”一词,本身是个舶来品。在《辞海》、《法学词典》以及1997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都不见其踪迹。由此可以推断对于我国来说,至少在十年前它还是一个不被广泛应用的词语。由此可见,在2001年前,“问责”一词在文章中还很少使用,而从2004年开始才有较大数量地使用。2002年所发表的9篇文章中,6篇是研究或介绍香港高官问责制度的,说明了一开始我国对政府高官的问责概念基本上引进自另一个体系。根据前文对受托责任与审计问责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问责即是在特定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下,委托人对未恰当履行受托责任的受托人(即代理人)依照事先商定的契约追求责任的行为’。简而言之,也就是追究公职人员的责任。而问责制度则是关于委托人对代理人问责的规范总和,即责任追究制度。问责的目的,不仅在于事后的责任追究,更主要的是监督、督促,促进权利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从而成为效率政府。


3.政府审计问责制的构架.......... 34-44
    3.1 政府审计问责的目标......... 34-35
    3.2 政府审计问责的内容......... 35-36
        3.2.1 认定存在错弊......... 35
        3.2.2 对过失进行纠正......... 35-36
        3.2.3 进行处理处罚......... 36
        3.2.4 实施后续审计 .........36
    3.3 政府审计问责的规范 .........36-39
    3.4 政府审计问责的主体 .........39-40
    3.5 政府审计问责的客体 ......... 42-44
4.政府审计问责制效果衡量指标......... 44-52
    4.1 政府审计问责制的效果衡量指标分析......... 44-46
    4.2 政府审计问责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46-52
5.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效果实证研究.........52-63
    5.1 文献回顾......... 52-54
    5.2 研究设计.........54-57
        5.2.1 研究假设......... 54-56
        5.2.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6-57
    5.3 回归检验结果及分析.........57-62
        5.3.1 描述性统计 .........57-58
        5.3.2 相关系数分析......... 58-60
        5.3.3 回归分析结果......... 60-62
5.4 研究结论......... 62-63


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的发展,行政问责步入高潮,在现代审计功能的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政府审计问责应当如何发挥其应有作用是我国审计界巫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政府审计问责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审计问责是确保经济权力正确行使、防治经济权力异化的的一种有效的监控手段。
第二,政府审计问责制是问责制的一种,是对于政府审计结果中涉及的个人或组织使用资产的流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一种社会交待和责任追究体系
第三,构建政府审计问责体系。首先确定政府审计问责的目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审计问责的内容,并初步建立政府审计问责制度的一系列规范,从而明细政府审计问责的流程。#p#分页标题#e#
第四,政府审计问责对各省市地方审计机关具有良好的监控效果。本文采用各省市地方审计机关数据为样本,将己上交财政金额与应上交财政金额作为政府审计问责效果的替代变量。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数量与政府审计问责的效果显著正相关,增加审计人员数量或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质量能够提高政府审计问责的效果,进而抑制经济权力的异化。同时,地区经济与政府审计问责相关显著正相关,地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政府审计问责的效果也就越好。针对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地方,由于其违规金额较少,因此对违规金额的纠正不太在意。因此,应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审计问责力度,做到问责力度均匀,不能只“抓大放小”。 同时,审计机关移交司法、纪检等部门的案件数量越大,审计问责的效果就越好,进而要加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问责合力,增强审计问责的效果。
第五,完善政府审计问责制度应当首先从转变我国审计模式入手,其次运用审计立法手段,并规范审计问责环境,形成问责合力,进而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对政府审计问责的效果作全方位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鲁斯•柯莱特等著.朱道凯译.2002.权责制领导.第一版.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88
2永新、林靖岚.2009.浅谈审计问责制对公共权力监督功能的实现.见
3春.2001.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第2版.大连:东北大学出版社,79~824
4陈孝.2006.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的概念框架.审计研究,4:15~18
5志斌.2004.问责机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会计研究,7:50-54
6庆市人民政府.2004.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
7国胜.2003.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中国行政管理,3:21-23
8延安.2007.经济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
9沛.2000.水利部财务违纪案不了了之?.领导文萃,8:32~34
101998.中国审计体系研究.第1版.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338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