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单位社会职责审计评价系统与方法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7232100425651
  • 日期:2013-07-2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社会责任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形式,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的西方,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生态恶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社区关系紧张、职工福利侵害、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确保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又能从宏观方面关注自己的社会价值,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便产生了社会责任审计,因此它是审计职能在社会管理领域新的发展和延伸。自社会责任审计产生以来,西方国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法国于 1977年颁布了正式法令,要求对特定的大中型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美国于 80 年代开始对国有企业遵守环保法规的情况进行审计[2]。目前美国约有 60%、欧洲约有一半的大公司设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机构和相关主管,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生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所提出的质疑。在这些公司里有正式的公司社会责任履行计划、系统的项目设计、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执行程序与控制系统[3]。欧洲会计专家协会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必须获得与财务报告同等的地位和分量,包括必须进行独立审核。与此同时各种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也相继出台,如社会责任国际( Social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公布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SA8000[4];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的关于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 ISO9000 、关于环境保护体系的 ISO14000;联合国推出的全球协议;道 琼斯设立的道  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th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一些行业性、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制定劳工标准、人权标准,如 FLA(公平劳工社会守则)、WARP(环球服装社会责任守则)、ICTI(国际玩具商协会守则)、ETI(道德贸易行动守则)等,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1.1.2 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引入
社会责任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这一概念于 20 世纪 80 年代由审计界引入我国,由于我国早期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要求和履行规范主要散见于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当中,如《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最低工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等[5],其执行主要靠企业自身的道德约束,我国拖欠职工工资、劳动侵权、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产品安全等关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层出不穷,严重的扰乱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因此监督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社会责任审计被提上日程。2004 年审计署长李金华在第二届“中国财经法律论坛”的演讲,指出审计署已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给予更多关注,并强调关注社会责任将是国家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6]。但目前为止,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仅局限于在退休金、养老基金、行业保险基金和环境的某一个方面的专项审计,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仍然没有实施,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本身内容界定的复杂性,加之缺乏系统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方法,使审计人员对社会责任审计的认识仍然比较盲目。二是没有建立科学的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必然会导致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的随意性,缺乏规范,就容易流于形式而不能做到客观和公正。因此,在参考国外社会责任审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界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和方法是解决我国社会责任审计问题的关键。


1.2 研究意义
社会责任审计产生的历史虽然不算长,但是在各国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个新领域,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引起了政府和公众广泛重视,并达成了一致,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不会具有长久竞争力的,社会责任审计对促进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信息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社会责任审计的实施的出发点是为了促使企业转变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经营目的的状况,使企业真正去关注自身经营所应承担的社会成本,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包括股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总体社会利益的。因而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使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成为真正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负责任的可信赖的大型企业,因此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进行研究,界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基础理论综述
从表象上看是社会责任问题的突出产生了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从而导致了社会责任审计的产生,但深入分析则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学科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必然与审计理论相关。但企业社会责任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所以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认为,审计的产生基础在整个审计理论结构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样,社会责任审计的产生基础也同样重要。一如本文开篇著名会计学家理查德 布朗所述,审计始于某人开始受托管理他人财产,从而产生了对这种受托责任履行状况的检查需要。所谓受托责任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一种责任。委托人委托其他人(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职责,并授予其相应的决策权即形成了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从而产生了代理人对委托人的受托责任[7]。最早的受托责任主要指受托经济责任即是:委托人将其拥有的资源交给受托人代为经营和管理,受托人向委托人报告资源之经管状况,在这种契约关系下所形成的便是受托经济责任。受托责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概念,而是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动态的多样化的概念。从而导致了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委托人委托时,由于具体的受托责任的不同就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类别的审计鉴证。正如通常我们所说由于存在受托财务责任,就有与之相配的财务审计;存在受托管理责任,就需要管理审计;存在受托社会责任,就产生社会责任审计[8]。显然社会责任审计的产生基础便是这种受托责任的扩展及延伸。即对企业的受托社会责任的检查。
在企业社会责任观下,受托责任所涉及的委托人除了特定的直接利益所有者外,还包括虽不具有法定所有权但与受托人所代表的组织有着某种经济或社会联系的其他关系人,这是鉴证准证准则中“预期使用者”外延不断扩大的结果,即:企业“已脱离单纯朴素的私有领域,而成为社会制度中有力的一环,其经营不仅仅受到资本提供者的委托,而是包含着来之全社会的信托”。也就是说,企业是一种社会公众机构,经理层是这种社会公众机构的受托人而不是股东的代理人[9]。那么,经营者就其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报告的对象就不仅仅是股东,还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广大公众。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的经营就不再仅仅是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问题。而被界定在经济关系、社会关系、自然关系的大环境之中,企业的经营所消耗的不仅是股东资本,也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的消耗。由于受托人及其所代表的组织都存在于这个大环境中,一方面其行为必将影响各种利益关系人(包括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其生存与发展又必然依赖于各种利益关系人,因此它的行为必须对包括直接利益所有者在内的所有利益关系人负责,所以经营者必然要突破仅对股东所负有的受托责任,同时需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受托责任给予应有的重视也即这些利益关系人都有权利要求进行审计,并获得审计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委托人的概念就由单纯的股东拓展为社会公众,由于社会公众与股东的关注重点的不同,从而导致社会公众受托责任的重点则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更多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即产生了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即受托社会责任理论。其目标为向社会公众提供关于企业经营者受托社会责任信息的保证。


第三章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31-45
    3.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框架........... 31-33
    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3-35
    3.3 以定量指标为核心的对社会责任结果...........35-38
    3.4 以定性指标为核心的社会责任管理........... 38-43
    3.5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43-45
第四章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方法设计........... 45-59
    4.1 基本评价方法选择及评价模型的探究........... 45-57
    4.2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总体评价步骤 ...........57-59
第五章 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应用分析........... 59-69
    5.1 企业概况........... 59
    5.2 资料获取 ...........59-60
    5.3 审计评价过程........... 60-68
5.4 审计评价体系应用的分析和说明........... 68-69


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文在通过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把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框架界定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结果的定量评价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及影响的定性评价。在此基础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第二,本文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社会责任审计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从人力资源状况,环境责任状况,产品质量状况,社区及公益责任状况,遵守法规状况五个方面分别选取了定量评价指标。指标体系涵盖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方面,在具体指标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财务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实务的可操作性,使研究更符合社会责任审计实务发展的需要。指标的建立力求全面,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履行的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化反映。以便于在涉及到不同行业企业评价时,审计人员能根据企业各自不同的情况,选取适用的指标,以增强指标体系在评价各不同类型企业时的适用性。
第三,本文选取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状况,,企业社会责任内部管理系统,企业社会美誉度逐层递进的三个方面进行等级分类,提出我国企业社责任审计的定性化指标评价体系。定性指标的建立侧重于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宏观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状况指标主要从企业的使命陈述以及价值观的高度来界定企业整体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处于哪一个层次,作为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整体把握。企业社会责任内部管理系统进一步从制度化管理的角度出发,考察企业是否存在相应的社会责任方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的执行有效性以弥补定量指标难以反映全貌的不足。社会美誉度主要通过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美程度,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感知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评价。
第四,本文通过评价体系的应用对该评价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检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时代的呼声,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进行鉴证和监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展开以上所述的研究,丰富了社会责任审计理论发展的需要,也希望能为社会责任审计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Richard Brown, A History of Accounting and /sjbylw/ Accountants Edinburgh: T.C. andE.C. Jack, 1905,p.74.
[2]侯历华.企业社会责任的中西比较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6,(32):40-41.
[3]马力,齐善鸿.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J].企业管理,2005,(2):108-109.
[4]沈洪涛.国外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模式述评[J].证券市场导报,2007(,8):7-13.
[5]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初探[J] .山东经济,2,006,(4):116-121.
[6]曹树青.特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J] .前沿, 2006,(12)169-170.
[7]Jensen, Meckling. 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J] .金融经济学杂志(中文版),1976,(10):21-30.
[8]赵晓铃.审计假设新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2):70-73.
[9]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10-15.
[10]Freeman, R.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PitmanPublishing Inc,1984, 46.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