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经济职责审计评估指标系统设计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7191617595644
  • 日期:2013-07-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经济环境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一些优秀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及战略管理水平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不断推进。2006 年国资委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将优良主营业务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加快了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增加融资渠道和融资范围,提高企业资源配置合理性。政治环境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不断完善过程中,在政府治理层面发生了基本变化。政府权力需要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民众监督,政府职能正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随着民主进程推进,公民逐渐对国有资本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关注。政府本身也在发生着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通过指令对企业直接管理,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政府除发挥行政职能之外,还要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与国有企业有着特殊的产权关系。所以在政府管理国有企业过程中,出现了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矛盾性。这种“政企不分”的状态会降低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在监督层面上,政府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双层监督,形成较为完善的监控体系,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法律环境方面,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调企业自治,大幅度减少行政权对企业的干预。同时,通过立法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法》中明确要求公司从事经营活动,要承担社会责任,公司具有营利性与社会性双重属性。在放权的同时,通过立法对国有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监督。《审计法》确定了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权力。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时期,经济责任审计也要根据环境变化转变。面对经济经济环境变化,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思考如何加强对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单位的监督评价,更应注重如何通过监督评价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政治环境变化,经济责任审计出发点也应该由追究过错观念向保护干部观转变,随着社会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关注度越来越高,所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也应逐渐透明。面对法律环境的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既要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干部进行全面监督,更应该注重监督过程中对监督事项的把握。有关部门及企业在相关要求下,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等文件,通过对相关文件进行查阅,我们注意到,这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中,并没有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以及如何使评价指标予以量化。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不够明确;使用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结论不够科学,主观性过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审计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和标准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统一行业和同一性质工作的评价标准,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好经济责任的界定。从审计机关角度出发,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做出正确评价,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层面,建立评价体系可以为公司系统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管理以及公司人力资源战略服务。通过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企业领导人员遵纪守法等方面正确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在预防腐败,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面临环境发生很多变化,在这个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应如何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迁进行调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
考察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在国有企业中最先开展的,虽然,在这个领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践操作相对比较成熟,随着市场规则逐渐完善,各项监管措施逐步加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考核与评价也逐渐公开与透明,即投资者可以通过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和相关资料对企业领导人员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仍然是一个弱势有效的市场,资本市场的信息不能够完全反映所有信息。同时,国有企业的利益多是由于占据着垄断资源,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绿色经济和国企改制时代背景下,科学评价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在以下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对理论进行梳理。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工作,其理论发展与实践工作密不可分。从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以来,在审计实践工作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一系列的基础理论问题得到学术界的探索和研究。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建立一套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的概念框架。一些理论没有得到深入的探讨,直接影响了实践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采用文献综述法总结理论。在明确理论研究的现状之后,针对本文研究的重点,找到可以借鉴和参考之处,同时,发现理论研究的不足,通过本次研究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第 2 章 经济责任审计基础理论


本章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进行论述,从经济责任审计定义、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必要性、审计主体与对象、审计内容以及审计范围等基础概念框架和理论做以说明。对经济责任审计种类进行划分,并对经济责任审计特点进行论述。


2.1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2.1.1 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姜彦秋(1999)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经济责任关系的主体之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1]。韵方(2001)在总结了研讨会的论文后发现有学者认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其他审计组织)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依法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或企业领导人员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当时的会议中还有学者提出经济责任审计既是一种审计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和纪检活动。还有学者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相关概念做出区分,其中重要的应当是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的界定。袁新文(2001)认为,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政治责任是企业领导人应承担的三种责任,为了全面评价领导干部,应当从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三个角度分别对领导进行考察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即这三种责任不能相互混淆,也不能相互替代,虽然经济责任的履行是重点,但是能够全面履行职责也是一名领导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同时,对于经济责任,还要区分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等具体事项[2]。


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 ...........21-25
    3.1 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原则........... 21-22
    3.2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确定 ...........22-25
        3.2.1 积极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22-23
        3.2.2 消极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23-24
        3.2.3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其他审计内........... 24-25
4. 积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法........... 25-32
    4.1 指标体系法的含义和运用要求........... 25-28
    4.2 地方领导干部积极经济责任审计评........... 28-29
        4.2.1 本级总体经济增长率........... 28
        4.2.2 本级财政收入增长率........... 28
        4.2.3 本级财政支出效率 ...........28
        4.2.4 本级可持续发展能力 ...........28-29
    4.3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积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29-32
5. 消极经济责任评价的责任界定法 ...........32-37
    5.1 责任界定法的含义和运用要求........... 32-33
        5.1.1 责任界定法的含义........... 32
        5.1.2 运用责任界定法进行评价的要求........... 32-33
5.2 直接责任、主管责任与领导责任的界定方法........... 33-37


结论

#p#分页标题#e#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面临各种客观环境变迁,认为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做出适当调整,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综合性,对被审计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科学、客观说明。本文首先梳理总结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和一些基础概念框架,然后对经济责任审计现状进行分析,在对其发展历程详细说明后,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为重点,分析在评价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评价指标没有形成体系;评价方法过于主观和简单,不够科学;评价标准不统一。同时,对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说明,这些难点包括:经济责任难以界定;审计风险难以控制;审计关口难以前移。这些问题与难点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滞后性,一方面是由于体制上原因而形成。
本文主体部分通过对上述问题分析并按照体系,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承担经济责任进行界定,选取多方面目标建立指标,并按照评价指标应有的逻辑框架,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群。根据设计指标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并根据专家意见汇总确定指标层次与层次之间具体指标重要性程度。按照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检验所确定重要性程度合理性,并确定指标具体权重。根据指标权重与指标分值计算出每一目标层次的各项得分和综合情况得分。根据总得分来对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评价并鉴证,说明应承担的责任或者责任的解脱。最后,选用一例经济责任审计事项,根据所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以说明评价体系的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1]薛 岩,姬广文.经济责任审计沿革[J].审计研究,2000(04):34-37.
[2]刘颖斐,余玉苗.宪政视角下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07(03):3-7.
[3]李季秀.略论委托代理与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01(06):39-41.
[4]卢相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1(04):33-35.
[5]许百军.寻租理论、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公共责任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05(04):84-88.
[6]姜彦秋.谈谈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1999(05):22-25.
[7]刘满堂.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J].审计研究,2000(06):22-24.
[8]柏继民.坚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J].审计研究,2000(05):16-19.
[9]陈 波.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J].审计研究,2005(05):84-88.
[10]蔡 春,陈晓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01):10-14.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