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 研究背景
2004 年中航油事件以惨痛的教训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为加强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监管,国资委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规定。但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强化公司治理的前提下,通过公司内部的有效管理来实现这一目的则显得尤为重要。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问卷调查资料显示,有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在董事会里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其中又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公司采用的是建立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一模式。这充分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归属于审计委员会领导,已成为主流。这一发展趋势在公司治理结构建设进程中所起作用逐渐显效。因此,借鉴上市公司的实践,研究在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试从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二) 研究价值及意义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国有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济的支柱。国有上市公司承担着我国经济独立、社会稳定、促进民族经济的生存与发展的重任,国有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公司治理缺陷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理将决定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命运。本文从公司治理历史渊源及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内部审计在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及改善内部审计现状的对策。其意在能够为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建设寻找突破,并通过内部审计的完善来促动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的规范制度:IIA(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实务公告 2060-2 指出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由有效公司治理系统的四个基本主体协同完成的,即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内部审计师、外部审计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以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2)理论界的发展:2003 年 9 月,IIA(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总部前执行副主席理查德•钱伯斯在《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中提到内部审计未来的三大发展趋势,其中一条为内部审计将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James E 和 Orlikoff认为,公司董事长和董事会必须严格检查公司的整个治理活动,不仅要确保其有效运行,而且要让它更加有效的为组织目标服务,为此公司必须进行内部治理审计。英国牛津大学院长科林梅耶在他的《市场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一文中,把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与他的投资者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董事会到执行经理人员激励计划等一切东西。”内部审计在组织的作用已经从原来的“独立的评价职能”转变为“整合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其关注的核心转变为风险,更加重视组织经营的未来前景,将变化的风险管理模式整合进入内部审计程序。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的成熟,一些专业规范对企业内部审计正式提出了进行治理审计和风险审计的具体要求。
2.国内研究现状
(1)规范制度方面的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从 2003 年 4 月开始颁布实施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强调内部审计对风险、治理机制及内部控制的关注。中国证监会在 2001 年 1 月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
(2)理论界的发展:梁红霞(2005)根据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地位的需求,提出了内部审计隶属于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委托总经理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管理的双重领导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并在这种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内部审计责任框架。张金辉(2005)指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有利于公司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加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有利于对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有利于强化公司风险管理,增加公司价值。蔡春、唐滔智(2006)论证了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之一,有效的内部审计能促进和保障受托责任的全面履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加公司价值。叶新宇、李海洋(2006)认为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将内部审计置于监事会的领导下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该理论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张小芸(2006)认为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最优的组织模式为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
(3)实务界的发展:张庆龙(2005)指出内部审计的对象是财务收支活动、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和风险管理。陈艳丽、刘英明(2004)揭示了内部审计的根本属性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关系。代鸿顺(2005)认为内部审计的对象包括重大事项决策的程序、方式、方法,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组织活动的合规性及效益性。王开田、管亚梅(2006)在借鉴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内部审计理念应该由“要我审”转为“我要审”。王立彦(2004)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变化着的公司治理结构环境下面对来自两个维度的严重挑战:一是源自“公司治理”的拓展度挑战,使得内部审计功能不仅限于对企业管理层负责,同时承担了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以至外部社会的受托责任;二是源自“内部控制”的纵深度挑战,内部审计的核心功能不是“查核”,而是公司价值的“增值”。黄晓萍、陈雪芬(2004)探讨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途径: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推行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推行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 公司治理
“治理”一词源于拉丁语“gubernare”,意思是 “掌舵”或“治理”,所谓治理就是运用权力进行管理、控制以及用法律来协调和规范人们各种利益的行为。“治理”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治理”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时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而“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相对要早的多,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曾经提到过此类的问题,这是公司治理可以追溯的最早的源头。迄今为止,公司治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此列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科克伦和沃特克在《公司治理——文献》中指出:“公司治理问题包括高级管理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英国牛津大学院长科林梅耶在他的《市场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一文中,把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与他的投资者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董事会到执行经理人员激励计划等一切东西。”1Shleifer and Vishny (1997)在一篇关于公司治理的经典论述中提出:“公司治理是保证融资供给方(投资者)保证自身投资收益的方式。由于代理问题,外部投资者担心自己的利益在不完美的世界中会由于经理的败德行为而受到侵占。经理如何能够采用一种机制得到外部投资者的融资?或者说,如何能够保证给予外部投资者应有的投资收益?这就需要给予外部投资者一些权利:一种是给予外部投资者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另一种是所有权集中,也就是形成大投资者(大股东)。这就是公司治理的两种主要治理模式。”
三、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 25-32
(一)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责......... 25-26
(二)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规范缺乏强制性.........26-27
(三) 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 27-28
(四) 公司管理层对内部建议执行程度偏低......... 28-29
(五)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割裂......... 29
(六) 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29-30
(七) 内部审计理念陈旧,审计技术......... 30-32
四、促进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32-40
(一) 创新理念,构建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 32-33
(二) 健全企业制度及内部审计制度规范......... 33-34
(三) 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34-35
(四) 构建由独立董事为主体的审计委员会......... 35-36
(五)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36-37#p#分页标题#e#
1.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 36-37
2. 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37
(六) 治理层增强风险意识,重视内部审计......... 37-38
(七) 拓宽审计视野,积极改进传统审计策......... 38-40
1. 拓宽审计视野 .........38
2. 改进传统审计策略 .........38-40
五、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40-42
(一) 公司治理层面 .........40-41
(二) 内部审计层面.........41-42
结论
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关于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有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现状: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责定位模糊;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规范缺乏强制性;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胜任高端工作;公司管理层对内部建议执行程度偏低;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割裂;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理念陈旧,审计技术与时代发展不同步。以所分析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促进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1)创新理念,构建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2)健全企业制度及内部审计制度规范;(3)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4)构建由独立董事为主体的审计委员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6)治理层增强风险意识,重视内部审计;(7)拓宽审计视野,改进传统的审计策略。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促进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建议的探讨主要采取规范研究方法,缺乏实证,结论的可靠性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此外,由于内部审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本身内容深、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很难透彻的全方位多视角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阐释,在论证中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同时也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挖掘,如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参 考 文 献
[1]杨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南论坛,2007,(7)
[2]吴萧.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索[J].审计研究,2002,(10)
[3]王新峰.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4] 刘英.公司治理与财务监督模式的比较与借鉴[N].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9)
[5] 任剑欣.公司治理层面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
[6] 樊延征.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J].煤炭技术,2006,(8)
[7] 吴双彦.论内部审计在我国公司治理中应用的特殊性[N].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1)
[8] 黄坤.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J].经济研究,2006,(11)
[9] 王雷.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机理研究[J].财会通讯,2006,(4)
[10] 齐晓宁.浅析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N].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