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审计主、客体范围对审计计费溢价影响之实例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1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7111947525632
  • 日期:2013-07-1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955 年,“八大”已在审计市场占有 88%的市场份额[1];到 1965 年达到 95%[2];1977 年更是达到了 97%。美国参议院于 1977 年指责“八大”通过其寡占地位获取审计费用溢价。Francis 和 Stokes[3]提出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小客户群中享有审计费用溢价,而在大客户群中不存在。在我国审计市场上,“国际四大”占有的市场份额,远不及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且彼此之间差异很大,竞争激烈。另外,在中国对本土所“做大做强”方针的指引下,本土的一些大所具备了与“国际四大”抗衡的实力,显然“国际四大”在我国并不享有寡占地位。不同规模和知名度的事务所的审计费用溢价问题在我国有是怎样的,本文就是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同时丰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溢价的研究。


1.2 研究意义
关于不同规模和知名度的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审计收费溢价的问题,在国外已经有很多研究了,但是在研究变量的选取、研究范围和时段上,却不尽相同,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国内对审计收费溢价的研究也集中在“国际四大”和我国本土所审计收费差异的问题上。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理论模型的同时,综合整理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对不同规模的客户群分别检验“国际四大”、我国“本土大所”的审计收费溢价问题,出于规模匹配的考虑,还检验了“本土小所”的审计费用情况。在理论上,有助于理解审计收费模型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运行机理。另外,随着《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了 30%审计费用溢价。 Firth[6]在对新西兰审计市场研究,没有发现事务所收取审计费用溢价的证据。但是 Johnson,Walke 和 Westergard[11]在 Firth 的基础上对新西兰审计市场做了进一步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五大”获得了大约 24.1%的品牌溢价。Daniel. T.Simon 和 Mark H.Taylor[12]发现在爱尔兰审计市场上,审计收费溢价只存在于普华和永道两家事务所,因此认为审计收费溢价不仅与事务所规模有关,可能还与特定事务所的声望有关。Lasse Niemi[13]发现在芬兰管理层控股的公司相对于跨国公司的本地子公司支付较少的审计费用,但是同时他也发现政府控股的公司和股权结构更加分散的公司在支付的审计费用上没有显著区别;Seok.Woo.Jeong等[14]发现在韩国被监管机构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审计费用溢价,而且有较少的盈余管理行为;Charles J.P.Chen 等利用 2000—2003 年审计收费样本研究,发现“五大”在我国非法定审计市场收取审计费用溢价,而在法定审计业务市场不收取溢价。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审计费用的研究是随着 2001 年中国证监会颁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 6 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才开始的。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对该论题的研究已近成熟了,尤其是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但是对审计客户进行细分,从审计主体、客体规模的角度研究审计费用溢价问题的还没有。
① 以审计客体的规模为角度的研究:国内最早对审计收费展开实证研究的是王振林[15],他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了我国 1997-1999 年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回归分析后得出,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与审计收费正相关。刘斌[16]利用 2001 年沪深两市的 590 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客户规模和审计业务复制程度是影响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朱小平、余谦[17]以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公司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代表客户规模,以 Simunic 的模型为基础,得出上市公司规模与审计收费正相关。得出此结论的学者还有张继勋、徐奕[18]、周萍[19]、杨春梅[20]等学者。
②以事务所规模为角度的研究: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费用溢价的关系,学者们基于不同的样本,得出的结论也各异。刘斌、叶建中、廖莹毅[16]以“二十大”来描述事务所的规模,得出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收费不显著的结论。耿建新、房巧玲[21]得到的结论是:“国际四大”并没有收取审计费用溢价。朱红军、章立军[22]通过对沪市639 家公司的回归分析表明,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费用溢价有显著影响。伍利娜[23]以2000 年、2001 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五大”收取了审计费用溢价。沈小燕,温国山[24]利用 2002-2006 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不仅国际四大收取审计费用溢价,本土的大所也收取了审计费用溢价,还指出,审计费用溢价除了来源于规模效应外,还来源于“品牌声誉”。吴应宇,毛俊[25]通过对 2001-2004 年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得到“五大”在大客户群收取了审计费用溢价,而在小客户群没有。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在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审计关系主体、客体规模入手,试图从规模匹配的视角分析不同规模事务所对不同规模客户收取审计费用溢价的影响。首先,本文要对审计主、客体规模进行界定,回顾了审计费用产生的理论基础,并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了审计费用标准的确定。由此,引出了审计费用溢价的问题,不同事务所对同一规模的客户收取高于审计费用标准上限很多时,就确定该所收取了审计费用溢价。其次,从规模经济,技术进步,议价能力,产品差异性,行业专长,五个角度分析了审计费用溢价的来源,着重分析了审计主体和客体的规模对审计费用溢价的影响。再次,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利用中国沪深两市2007——2008 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的方法验证研究假设。最后,得出实证结论,分析其研究局限性,提出提升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抑制审计费用溢价现象的政策建议。在实证检验过程中,本文基于规模匹配的视角,对“国际四大”面临的大小规模客户,“本土五大”面临的大小规模客户,“本土小所”面临的小规模客户,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探求审计费用溢价内部机理。


2 审计费用溢价相关理论分析


国内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际四大”的审计收费明显高于中国本土的事务所[26],即“国际四大”在我国审计市场上收取了审计费用溢价。但是,“国际四大“收取的审计费用溢价是因为其在国内提供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还是因为其“品牌声誉”,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其收费政策有何特点?


2.1 审计主体、客体规模的界定


2.1.1 审计主体规模的界定
审计主体,是指在审计活动中主动实施审计行为,行驶审计监督权的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在社会审计中,也就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者说注册会计师。审计主体贯穿着审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始终,作为审计收费博弈的一方,审计主体对审计费用溢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注册会计师既是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又要承担保护公众利益的责任,需要接受社会公众的道德评判。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的界定,国内审计方面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审计市场中存在典型的“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耿建新[21]采用聚类分析技术,从多个指标、不同的角度找出我国审计市场中的“十大”。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的界定,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我国前一百位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年度总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培训完成率、领军人才后备人选数、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等几项指标的综合排名来设定。


3 实证研究设计.......... 28-34
    3.1 研究假设......... 28-29
    3.2 变量及其设置......... 29-32
    3.3 模型选择和数据来源.........32-34
        3.3.1 研究模型的选择......... 32
        3.3.2 样本选择 .........32-33
        3.3.3 数据来源......... 33
        3.3.4 实证研究的工具......... 33-34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34-47
    4.1 描述性统计......... 34-35
        4.1.1 审计费用的描述性统计......... 34
        4.1.2 总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4-35
    4.2 各变量之间的 Pearson 相关性分析.........35-37
    4.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7-41
    4.4 以“本土五大”为解释变量 .........41-44
    4.5 以“本土小所”为解释对象 .........44-45
    4.6 实证研究小结 .........45-47
5 政策建议及研究结论、局限......... 47-52
    5.1 政策建议......... 47-49
    5.2 研究结论......... 49-51#p#分页标题#e#
5.3 研究局限......... 51-52


结论


本文从审计关系主体和客体规模出发,首先对事务所规模与审计客户规模两个因素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溢价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提出了研究假设,通过对 2007 年和 2008 年的上市公司按照资产规模进行细分,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得出研究结论如下:
①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费用溢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不同规模的细分审计市场,“国际四大”都收取了审计费用溢价。这一实证结果与 Francis和 Stokes 在 1986 年提出的著名论断不一致,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成熟资本市场的实证结论也不一致,甚至与吴应宇,毛俊在 2008 年运用 2001-2004 年沪市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结果也不一致。这说明,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审计收费市场的互动影响关系是在变化发展的。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属于新兴市场,还处于需要不断完善的初级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国际四大”并没有占有寡占地位,还没有实现对审计客户市场的渗透,这从我们的描述性统计中也可以看的出来,Big4 在大客户,小客户,总体客户的均值分别为:0.17,0.01,0.09。因此,“国际四大”提供的审计服务更被看做是高质量的代表。不少大型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在海外融资以及拓展海外业务,自觉的聘请在独立性方面具有国际公认声誉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对高端审计有需求且完全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审计费用,同时,对于这种高端客户,很多国内的小型事务所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为大客户审计,这造成了高端客户支付审计溢价给“国际四大”。对于“国际四大”在小客户群中同样收取审计费用溢价,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国际四大”长期以来在审计市场上具有更方面的资源优势和高素质人才,对于小客户的审计业务,“国际四大”应付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因此,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这就是所谓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这就形成了审计费用溢价。
②“国际四大”在我国的审计市场上并不占有垄断地位,国内还有一些所在规模实力上能够与之抗衡,也就是本文中的“本土五大”。我们在选取的样本当中,剔除了由“国际四大”审计的客户,剩下的就是由国内所审计的客户。在对国内所审计的客户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可以看出,“本土五大”收取审计费用溢价的现象远远不及“国际四大”。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支持,推进国内所兼并重组,实施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使得国内一些大所在规模上已经能够与“国际四大”相抗衡,但是,可能,实现了“做大”却离“做强”还有一段距离。简单的“做大”难以成其强,难以博得客户的青睐,难以享受教高的审计费用溢价,难以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在培育本土所“做大做强”战略时,还要注重事务所声誉的培养,才能实现我国本土所“走出去”的美好构想。


参考文献
[1] D.A.Simmunic.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Theory /sjbylw/ and Evidence [J].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1980 (Spring):161- 190.
[2] Zeff,S.A.,and R.L.Fossum.An Analysis of Large Audit Clients [J].The Accounting Review42:298- 320.
[3] Francis,J.R.,and Stokes,D.J. Audit Prices,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Scale Economies: FurtherEvidence from the Australian Market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4:383- 393.
[4] Eliott. J. Korpi. JD. The effects of client characteristics on auditor litigation risk judgments,required audit evidence and recommended audit fe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639-656.
[5] Taylor,M. E.,R. L. Baker. An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audit fee[J].Accounting And BusinessResearch,1981(4):55-60.
[6] Michael Firth.An Analysis of Audit Fee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New Zealand[J]. A Journal ofpractice and Theory,1985,V4(2):23-27.
[7] A.K.Waresul Karim. Determinants of Audit Fees in Bangladesh.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ccounting[J].1996( 31):497~509.
[8] Francis. J. R. The effect of audit firm size on audit prices:A Study on the Australian Marke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4(8):133-151.
[9] J.R.Francis,Donald.J.Stokes,AuditPrices,Product Differentiation,and ScaleEconomies:FurtherEvidence from the Australian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6,V24(2):75-89.
[10]Craswell, A., J. R. Francis, S. L. Taylor, Auditor brand 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ryspecializ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20):297-322.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