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审计早在商业公司形成之初就已经存在,那时企业的审计需求还是自愿需求,审计工作主要是由股东或者是董事来负责。直到 19 世纪中期,欧洲才开始聘请外部职业审计师。这主要是因为股东和管理层两权分离而产生了信息不对称,而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虽然我国独立审计发展的比较晚,并且是依靠政府的推动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向前发展,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变得非常重要。在我国独立审计的相关法律不断出台后,以及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其审计收费、审计意见及审计师变更等情况,我国上市公司对审计的需求已经由自愿阶段过渡到了强制阶段。虽然如此,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仍缺少高质量审计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公司所有权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自 2005 年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股改前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等股份通过股改公司送股、转让、减持、资产重组、回购等方式实现上市流通,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及优化。那么,随着股权结构的调整,我国上市公司是否会像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的国家一样,存在着自发性的高质量审计需求?在股权结构的各个方面又会对高质量审计需求产生什么影响?以上构成了本研究的基本问题。
0.1.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股东一般会通过外部审计需求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危机。但是由于股东性质、持股比例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并不是所有的股东都具有高质量的审计需求,也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股权结构都能促使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需求。本文针对股改后的股权结构,从理论上研究其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影响,从而为优化我国的股权结构及提高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审计提供建议。
2. 实践意义
我国股权结构具有国有股比例大、集中度高等特点,这样的股权结构使上市公司有较大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因此上市公司可能没有高质量的质量的审计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虽然有些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我们让然需要明确股权结构是否会对高质量审计需求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实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对策。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就审计需求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学者很早就在这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代理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公司对独立审计的需求。Jensen & Meckling(1976)①首先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需求二者之间存在着关系。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的外部股东和管理当局之间可能会形成潜在的利益冲突,而外部审计监督和披露公司会计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息的不对称,从而降低了代理成本,缓和了外部的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因此,代理理论是研究外部审计需求的基础。Chow(1982)②以代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的规模、管理层持股以及公司产权比率会影响到公司是否会产生自愿的外部审计需求。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与审计师选择不显著相关,而产权比率、公司规模与外部审计需求显著相关。Francis & Wilson(1988)③以美国 194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用审计师变更作为审计质量需求的替代变量来检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等变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从而证明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以代理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公司对独立审计需求的早期研究多数是以二战后英美等国家股权结构分散的公司为样本。然而在许多国家及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相对集中的,因此早期关于独立审计需求的研究存在不足。此后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独立审计需求的影响。Shleifer and Vishny(1997)①通过对股权集中的公司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行为会表现为两种,从而带来两种效应。一种是控股股东考虑到其与公司有非常强的利益一致性,并且拥有比较大的现金流量权,因此控股股东会愿意聘请外部审计来监督管理当局的行为,进而减少公司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问题,这就是协同效应(Alignment effect);而另一种行为就是控股股东利用自己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来侵占其他股东的利益,此时其并没有强烈的外部审计需求,即壕沟防御行为(Entrenchment effect)。
1 股权结构与高质量审计需求的理论概述
1.1 股权结构的理论概述
股权结构通常是指,在股份公司中不同性质的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相互之间的关系之间以及由于股东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行为方式的不同。而在实际的划分过程中,股权结构通常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股权构成,即不同性质的股东分别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对它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及管理层持股等方面。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其中国家股是指有权作为国家投资机构或部门的代表,同时以国有资产作为出资额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而国家法人股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国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以其合法占有的资产作为出资额对独立于本公司的其他股份公司进行投资所取得的股份。法人股一般是指企业法人或依法拥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及其他团体,以其合法拥有的经营资产为出资额,对非上市流通的公司股权部分进行投资所形成的股份。我国的法人股可划分为境内发起的法人股、境外发起的法人股及募集的法人股。管理层持股也就意味着把其一部分的报酬转变为股权,使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二是指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是指股东所持股权比例的集中或分散程度的数量化的指标。例如前五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之和、前十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之和等。它是描述公司股权分布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公司稳定性的参考指标。一般包括高度集中、相对集中和过度分散三种结构。今年来在实际分析中,股权结构除了包括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外,还加入了对股权制衡度的研究。股权制衡度主要是指在股份公司中排名前几大股东通过内部的互相牵制及制约,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公司的决策,从而达到互相监督及抑制大股东掏空等行为的股权模式。
3 实证分析........... 26-40
3.1 研究假设........... 26-27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7-28
3.3 研究变量........... 28-33
3.4 模型设计........... 33
3.5 实证过程...........33-39
3.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34
3.5.2 Pearson 相关性检验分析........... 34-35
3.5.3 回归分析........... 35-39
3.6 小结........... 39-40
4 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40-43
4.1 结论 ...........40-41
4.2 提出建议 ...........41-42
4.2.1 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41
4.2.2 加强对法人股股东行为的........... 41
4.2.3 完善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制度 ...........41-42
4.2.4 提高股权制衡度...........42
4.2.5 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自律........... 42
4.3 研究局限性........... 42-43
结论
本文把股权结构分成股东构成、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度三个层次,以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的综合得分作为高质量审计需求的替代变量,并且对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及总资产净利率进行了控制,并基于 2009 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股权结构与高质量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检验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国有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不足。实证结果显示国有股比例与高质量审计需求在 10%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主要是由于国有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多是由国企改制而来,在特殊的多级委托方式下,这些公司即使出现严重了经营问题甚至公司破产,也很难让某个具体的主体来承担责任。即便某个代理人需要承担责任,其在位时得到的收益也很可能大于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因而国有股股东在履行股东职责及寻求外部监督上没有动力。
结论二:法人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对选择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动力不足。实证结果显示法人股比例与高质量审计需求在 10%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法人股比例高的股东通常可以委派自己的代理人进入上市公司成为董事会或者监事会的成员以及高管人员,因而法人股的股东比较容易掌握到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所以法人股股东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告的需求不足,因此也没有动力来追求高质量的审计服务。#p#分页标题#e#
结论三: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正相关,但不显著。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比较低,股权的激励政策还没有很好的实行,并且他们的持股信息也没有得到比较规范的披露,从而使本文选取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数据代表性不强,没有得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显著正相关。
结论四:股权集中度与高质量审计需求呈显著的倒 U 型曲线关系。这主要是由于高度集中和过度分散的股权集中度都不利于上市公司产生高质量的审计需求。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很可能出现“一股独大”的情况,而当大股东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时,其必然会通过调节财务信息来进行掩盖从而降低了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而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由于各股东持股比例都较低,每个股东单独对管理层的监督影响不大,而联合监督又会造成联合成本过高,因此,各股东更倾向于“用脚投票”从而放弃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结论五:股权制衡度高的上市公司有强烈的高质量审计需求。实证结果显示股权制衡度与高质量审计需求在 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股权制衡高的上市公司通常会存在若干个大股东。而这些大股东为了相互监督以及联合监督管理层的行为就产生了高质量的审计需求。
参考文献
[1] Carcelo J V, Neal T L.Audit Committee Composition and /sjbylw/ Auditor Reporting[J].The Accoun ting Review,2000,13(75):453-467
[2] Chow,C.W.,1982.The Demand for External Auditing:Size,Debt and OwnershipInfluence[J].Accounting Review,2001
[3] Daniel N,Smart D and Gillan L.On the Demand for Independent and ActiveAudit Committees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2,93(6):427-445
[4] Dechow Patricia M,Ilia Dichev.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The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J].The Accounting Review Supplement,2002,72(77):35-59
[5] Fan,J.P.H.and T.J.Wong,(2005),“Do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governance role in emerging markets?Evidence from East Asia”[J],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 43:35-72.
[6] Hollis Ashbaugh,Terry D Warfield.Audits as A Corporate GovernanceMechanism:Evidence from the German market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Accounting Research,2003,54(2):1-21
[7] Joseph P H Fan,T J Wong.Do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 GovernanceRole in Emerging Markets?Evidence from East Asia [J].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2005,44(43):35-72
[8] La Port R,Lope De Silares F,Shlifer A.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9,4(54):471-518
[9] Reynolds J K,Francis J R. The Influence of Large Client's on Office LevelAuditor Reporting Decision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5(30):375-400
[10] Shleifer,A.and Vishny,R.(1997),“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financial 52:73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