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上市机构会计舞弊审计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6012258445543
  • 日期:2013-06-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频频发生的一系列影响力巨大的舞弊案件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巨大震荡和社会广大公众的强烈不满,这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危机。据美国注册舞弊调查师联合会200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美国每年因会计舞弊导致的损失达6000亿美元,占企业营业收入的6%,这些数据尚不包括因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导致的投资者的损失,如安然事件中财务报告造假曝光后,其股票价格一路狂跌,投资者的损失估计达到900亿美元。一系列灾难的发生,虚假财务信息成为了众矢之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泛滥,对资本市场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造成了严重破坏,从而导致了资本市场广泛而严重的信用危机,对资本市场在发挥资源配置方面构成了不利影响,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我国的舞弊审计准则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的制度变迁过程。19%年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是我国第一个舞弊审计准则,但是它缺乏有效的技术操作指南,只是给注册会计师发现和评估一些粗糙的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识别标准,并不能够完全控制资本市场中的会计舞弊行为。在相机发生了银广夏、东方电子等舞弊答案后,国内审计界开始反思舞弊审计失败的真正原因,业内普遍认为国外比较成熟的风险导向审计,能够有效避免舞弊审计失败的问题的发生,国内审计界呼吁在国内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降低审计风险。200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作为对《独立审计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的补充。《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带有风险导向审计色彩,它要求审计人员始终保持专业怀疑和跟多的职业判断,它的出台使得资本市场的会计舞弊行为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是风险导向审计相对于传统导向审计一来说主观判断性太强,它在西方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就己经出现了审计失败的案例,把它运用到我国这个并不太完善的资本经济市场中,实际上是提高了审计风险。在原有的舞弊审计准则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监管需要的背景下,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借鉴国际舞弊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将第8号舞弊审计准则中对错误和舞弊的关注分列开来,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1141号新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在查处舞弊方面作了合理的定位,它不仅界定了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发现和报告舞弊的责任,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风险做出了规范,这将有效提高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告审计时发现和揭露会计舞弊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的舞弊审计环境下,对会计舞弊审计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并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舞弊审计理论体系,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1.2文献综述
国际上开始出现阐述企业舞弊和反舞弊理论的文献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企业舞弊的理论主要是研究会计舞弊产生的动机,著名的会计舞弊理论有企业舞弊形成的三角理论,该理论是由现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Steve Albrecht)提出的,他提出会计舞弊因子由三方面构成,即压力、动机和借口(自我合理化),三者相辅相成,缺少了任何一项都不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GONE”理论于1993年被提出,在该理论基础上又逐渐发展形成的企业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反舞弊理论主要包括:审计人员会计舞弊审计能力的研究、针对会计舞弊审计中新技术应用的研究、舞弊警告信号的研究、以及针对舞弊审计程序展开的研究等。1986年,首次实证检验有31个红旗标志具有显著舞弊预警能力,红旗标志的重要程度和权重的界定于2001年也被研究出台。国内学者开展关于会计舞弊审计研究的代表成果有:胡春元、黎仁华等开展了审计理论和模式研究;葛家澎、刘明辉等从C以监管模式出发研究如何遏制财务报表舞弊;李若山、黄世忠主要进行了舞弊案例研究;王泽霞、张龙平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审计技术模式角度,进一步探索强化审计会计舞弊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开创了新的审计模式,大大提高了注册会计师揭露会计舞弊的能力。但是我国国内学者总体上大多数是进行行为为规范研究,或者局限于阐述、分析国外的舞弊案例,以及针对个别案例和具体预警信号的探讨研究等,在对审计会计舞弊的效果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科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第2章会计舞弊研究的基本理论概述
 
 
2.1会计舞弊的定义与舞弊的分类
1996年,在我国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和舞弊》中对错误和舞弊做出了明确的划分:错误是指在财务报表中的不是出于故意目的的错误和漏报,舞弊是一种故意行为,这种故意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财务报表产生不实列报。其中,错误主要包括:1、对原始会计记录和财务数据的核算、登记错误;2、忽略或者误解某些事项;3、出于无心的误用某些会计政策。舞弊主要包括:1、伪造或者变造会计记录或者原始凭证;2、对资产进行侵吞;3、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瞒报甚至消除;4、编造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故意错误使用某些会计政策。可见,舞弊和错误二者之间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舞弊是行为人出于不良动机和某些经济企图,利用公司内部控制上的管理漏洞而进行周密策划和实施的不法活动,比如资金挪用、公款贪污、物资盗窃等,在这些行为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销毁证据、伪造证据、转移财产等舞弊手段。而错误却不是一种行为人的故意行为,而是由于疏忽或者误解,或者是由于对业务、技术、政策等方面不够熟悉,或者是由于操作错误以及组织管理不善所导致,并且在发生后,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行为进行掩盖。
 
 
第3章 会计舞弊审计的相关问题 ......................33-42
    3.1 会计舞弊审计的涵义、特征..................... 33-35
        3.1.1 会计舞弊审计的涵义..................... 33
        3.1.2 会计舞弊审计的特点 .....................33-34
        3.1.3 会计舞弊审计的目标..................... 34-35
    3.2 审计风险..................... 35-36
    3.3 会计舞弊审计的责任..................... 36-40
    3.4 会计舞弊审计的基本原则 .....................40-42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审计的基本结构 4.....................2-54
    4.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审计的结构框架..................... 42-44
    4.2 制定审计计划..................... 44
    4.3 风险评估..................... 44-49
    4.4 识别和评估会计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49
    4.5 应对会计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49-52
    4.6 考虑会计舞弊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52
    4.7 发现舞弊时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治理层..................... 52-54
第5章 会计舞弊审计实施的重要审计程序..................... 54-62
    5.1 询问..................... 54-56
        5.1.1 询问对象..................... 54
        5.1.2 询问内容..................... 54-55
        5.1.3 获取管理层声明 .....................55-56
    5.2 分析程序 .....................56-57
    5.3 函证..................... 57-61
5.4 监盘 .....................61-62
 
 
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象也是愈加严重,这种现状使得笔者认为,在当前的舞弊审计环境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进行系统的审计研究,并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舞弊审计理论体系,已经变得非常紧要。所以本文在现有的舞弊审计研究背景的基础之上,从会计舞弊的基本概念、类别、形成原因等有关会计舞弊的基本理论入手,首先以舞弊的三个风险因素—动机或压力、机会、借口为出发点,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特有的形成原因以及常用的舞弊手段。在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进行了充分剖析之后,详细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随后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审计的基本结构框架,并针对会计舞弊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进而提出应对会计舞弊的审计有效措施与建议。最后,根据会计舞弊审计的应对措施,针对舞弊审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对会计舞弊审计过程中需要实施的几类重要审计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p#分页标题#e#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审计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本文的主旨是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会计舞弊行为提供有效的审计方法与建议,并且在利用舞弊三角因素理论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特有成因和手段、构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审计的基本结构等方面实现了研究创新,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本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留待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在舞弊审计中关于审计师责任的问题、如何有效识别会计舞弊迹象的方法、以及如何应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治理层串通舞弊等。
 
 
参考文献
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理论
2、关于总经理变更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3、财务报告舞弊的证照和识别方法研究
4、舞弊产生的愿意、动机、手段
5、王海燕.论舞弊行为的审计策略—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D].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5)
6、沈红波.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发展[D].财会月刊,2006,(11).
7、朱小平,吴荷青.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其治理[D].财会月刊,2006,(35).
8、谢思旺,曾建英.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风险模型探讨[D].财会月刊,2009,(18)
.9、岳殿民.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模式特征及识别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10、李春玲.舞弊审计理论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