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内部管控审计对财务报告审计品质之影响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5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5281717225535
  • 日期:2013-05-2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问题与选题背景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内部控制审计就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在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真正成为一项强制性要求,则是在2002年7月Sarbanes-Oxley法案颁布之后。该法案404条款要求公众公司管理层应当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并对外报告,并要求担任公司年报审计的公司应当对管理层的评价进行鉴证并出具报告。此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分别于2004年3月和2007年6月就我国而言,早在2002年2月9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对注册会计师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核提供指导。2006年6月5日及2006年9月28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首次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祝)的核实评价意见。2010年4月1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正式就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程序和方法作出规定。无论是ASZ还是ASS,都明确指出,虽然财务报表审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不同,但是二者应该共同进行。其在于,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增强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进而提高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那么在我国,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是否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内部控制审计是否应当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现有文献尚缺乏充分研究。基于此,本文利用深市上市公司2006年至2009年数据,并用操控性应计项目度量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二者的整合程度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


1.2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本文将在系统回顾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背景为基础,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进行梳理,进而提出假说,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之后进一步对实证检验的结果加以分析得出木文的结论,分析结论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后续的研究方向。


1.3主要结论和可能的创新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内部控制审计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则一务报表审计的质量,目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在一起实施并没有显著提高审计质里重。本文的创新主要是:(l)从知识溢出角度出发,检验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是否有助于其进行财务报表审计;(2)从整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一的角度出发,研究两者的整合程度是否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审计质量。本文的研究结果以为内部控制审计是否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是否应当将二者结合起来实施提供经验证据。同时,在实践上,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相关内部控制审计一指引的制定效果提供经验数据,也可以为我国相关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完善提供参考。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们主要关注于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后果、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及后果等方而。


2.1.1内部控制评估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作用财务报表审计一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基础即是两者都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而内部控制评估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作用早己被广泛认同。20世纪50年代,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成为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环节。当审计模式由制度基础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之后,内部控制评估更是作为财务报表审计中确定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被理论界与实务界认可。指出了内部控制对于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作用。1984年,AICPA发布了SAS47“审计执行中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确定了之前Jiambalvo和W直lle(1984)提出的审计风险的构成,将审计风险确定为兰种风险的乘积,它们分别是控制风险,固有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其中,将控制风险定义为“重大错报漏报未能被内部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这标志着审计模式进入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而刘一内部控制的评价,进而估计控制风险,也成为了审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内部控制对于则一务报表中的错报的影响,如Johnson(1983)发现,随着存货定价以及截比的内部控制的恶化,存货账户中的错误有所增加,因此,审计师在评估账户可能发生的错误时,应当将内部控制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然而,Johllson(1987)的研究却发现,衡量控制风险的一些内部控制特征与发现的错报漏报之间鲜有关系。觅chard等人(1990)发现,在总量水平上,70%的会计系统衡量指标以及100%的控制程序与错报漏报显著相关。Axnold和Sally(1996)对内部控制评估与错报的发生、财务后果以及产生的原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内部控制的恶化,审计调整增多,_民这些审计调整多对利润表产生影响。并月,较低的内部控制水平会导致更多常规的错误。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内部控制评估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如Smith(1972)发现,内部控制评估水平与样本量成反比。Reed等人(2000)发现,在内部控制评估阶段分配更多的审计资源将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由此可见,内部控制评估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 制度背景 ....................19-26
    3.1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 19
    3.2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19-26
第四章 理论分析与假说的提出 ..................26-28
    4.1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知.................. 26
    4.2 假说的提出 ..................26-28
        4.2.1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26-27
        4.2.2 两个审计的整合性对提高财务报.................. 27-28
第五章 研究设计 ..................28-34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28-32
        5.1.1 审计质量的衡量.................. 28-29
        5.1.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34


结论


木文利用2007年至2009年在深市发布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且整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审计质量。就其原因,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基本上是效仿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而形成的,而不是出于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需求而产生的。加之无论是深交所还是上交所,对于内部控制审计都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只是鼓励有条件的公司执行。因此整个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上市公司,注册会计一师和广大投资者,都未对内部控制审计给予应有的重视,这造成了内部控制审计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提高,也限制了其对财务报表审计一的作用。
二、没有明确的审计准则“。在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颁布《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之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指引或规范(如美国的ASZ和ASS)。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时候没有规则可循,其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也没有统一的界定,多数只是按照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知识溢出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三、考察期较短,《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效用还没有显现。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颁布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具体的规范,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度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山于考察期较短,《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作用可能尚未显现,导致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作用并不显著。本文认为,基于我国目前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随着《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我国可以进一步推进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完善,推进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强制性披露要求等。


参考文献
[1] B W Arthur.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ereasing returns/nbsjlw/ and lock in by historicalevent [J].The Eeonomie Journal, 1989
[2] Bain J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59.
[3] Bain J .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 [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56.#p#分页标题#e#
[4] Batt Rosemary. Explaining wage inequality i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Custome rsegmentation,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union declme[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2001(10): 19-28
[5] Boyer, Mai cel. A Habit Forming Optimal Growth Model [J]. InternationalEconomic Review, 1978(19)
[6] Boyer,Maicel. Rational Demand and Expenditures Patterns under HabitForm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83(31).
[7] Brynjolfsson, Erik,Michael D Smith, Jeffrey Hu. Consumer surplus in the digitaleconomy: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increased product variety at online booksellers[J].Management Science, 2003(11): 87-89.
[8] Chakravorti, Sujit. Theory of credit card networks: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Review of Network Economics, 2003(12):103-112.
[9] Chaloupka,Frank. Rational Addiction Addictive Behavior and Cigarette Smoking[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
[10] ChappelL Davies, Griffiths. Online Computer Gaming [J]. Journal of AmerieanAcademy of Business, 2004(7):87-96.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