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1982年我国实行政府审计监督制度以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调查、评价、提出建议等手段,揭露了很多重大经济浪费、损失浪费和管理不善等问题,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快了管理内控建设和完善,帮助国民经济管理水平和绩效有效提高。因此,审计部门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审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民主意识提高,经济成分多元化,新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审计体制在新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对被削弱。甚至,审计方面陷入到一个怪圈。即:一般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事件,才会有大量审计力量的介入。2011年,一个以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副总的身份出现在网络上的“弦富女”——郭**,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并让国民一片哗然,更为中国红十字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于是,2011年7月审计机构对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成立以来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红十字会承诺及时公布审计结果;与此同时,接受采访时,商业红十字会会长称账目10年无人审计。在此风口浪尖上,审计署6月27日公布查出红十字总会2010年预算执行违规资金219万元。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审计的滞后性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要求对政府尤其是诸如慈善总会等部门的财政状况进行监督,审计部门也一次次掀起了触目惊心的“审计风暴”,但为什么类似的问题却屡屡出现呢?笔者认为是政府审计体制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所谓审计体制,是指国家在综合考虑自身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现有国情的基础上,通过法律法规等程序,将国家审计部门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予以制度化的表现形式。目前,我国的政府审计体制属于双重领导体制,即地方审计机关接受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行政管理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审计业务则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正是由于以上特点,地方审计部门在运作中呈现出独有的一些特征和规律,并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完善我国政府审计体制,值得我们去做系统、详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基于以上种种情况和原因,笔者决定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审计体制的特点,剖析我国政府审计体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最终提出改革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基本目标和可行性建议。
1.1.2研究意义
完善和改革我国政府审计体制,关系到我国整个审计事业的未来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从理论上来说,研究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问题和对策这一论题,有助于人们深刻正确的了解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的基本情况,包括特点、不足,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另外,通过提出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思路,引发广大群众集思广益,以做抛砖引玉之用。从实践方面看,政府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隶属于政府,授权于政府并代表政府行使审计监督权,负责监督政府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科学合理的审计体制将有利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并能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性作用。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政府审计体制改革,探讨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途径,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全面构建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有利于切实发挥审计工作职责和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为完善政府审计体制提供理论准备,意义较大。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政府审计体制现状的研究现状
冯均科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审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文中对我国现行审计体制的双重领导模式做了全面分析和评论,结合多年以来审计工作的实践,具体阐述双重领导体制存在的弊端和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双重领导体制严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认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重点应放到改革审计的双重领导体制上来。项俊波在《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一文中,从机构设置、领导体制、派出机构、人员配置、经费来源等五方面对我国现行审计体制现状做了全面的阐述和评析,指出了现行审计体制存在的弊端,认为我国审计体制存在以下五方面问题:"审计工作的开展受政府领导同志认识的影响”、“政府一把手领导审计工作还未完全到位”、“在配备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时相应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得不到保证”、“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得不到保证”、“中央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为我们完善和改革现有审计体制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二章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的现状研究
2.1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形成
探寻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源头,可从古代西周开始,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时间标准分为两部分。
2.1.1自西周至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体制的发展
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就设立了“宰夫”一职,是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的职官,这可以认为是古代政府审计的雏形,是我国政府审计产生的标志。在秦汉时期初步形成统一的审计模式,“上计”制度日趋完善,审计工作职权相对扩大,工作地位有所提高,最终确立了审计制度。隋唐时期首次设立了比部,初步认定这是我国最早独立从事政府审计工作的机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开司法审计之先河。南宋专门设置“审计司”,出现了中国最早使用“审计”来命名的审计机构。从此,“审计”一词成为财政监督的专用名词,对中外审计监制具有深远的影响。元代取消比部,户部兼管会计报告的审核,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明清设置都察院,行使审计职能,但有一揽子性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审计制度创始于中华民国初期,于1912年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1914年北洋政府将其改为审计院,并颁布专门的《审计法》。国民党政府根据孙中山先生五权分立的理论,在监察院下面设立审计部,各省市分别设立审计处,主要职责是对地方同级行政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审计监督,设有有审计、稽查、协审等审计职位。
第三章 发达国家政府审计体制模式...................28-39
3.1 政府审计及审计体制理论阐...................28-32
3.1.1 政府审计................... 28-30
3.1.2 审计体制 ...................30-32
3.2 各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模式................... 32-37
3.2.1 各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模式概述................... 32-35
3.2.2 各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模...................35-37
3.3 国外现行政府审计体制模式...................37-39
第四章 完善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对策................... 39-44
4.1 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39
4.1.1 深化审计监督,增强审计独立性................... 39
4.1.2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39
4.1.3 遏制腐败的需要 ...................39
4.2 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 ...................39-40
4.3 完善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可行性建议................... 40-44
结论
1.加强中央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间的沟通。一是审计经验交流和业务合作。审计署将优秀地市的审计经验予以发布,方便其他地市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审计业务水平。同时,在一些大型的审计项目上,可吸收地方审计力量参与审计,进行业务合作,充分发挥地方审计机关的积极性。二是对于两级审计机关存在的共同审计领域,二者应及时沟通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审计和效率折损现象、三是对长期未接受审计、属于中央审计机关管辖范围的部门,中央部门可适度放权到地方审计部门,构建更加完备的审计监督体系。
2.加强与同级部门如纪检、检查等部门的交流,充分行使审计机关的法定处理处罚权。首先,协调好与这些机关之间的关系,争取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充分行使审计机关的法定处理处罚权和行政处分建议权。其次,纪检、检察等机关也应给予审计机关大力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努力为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作用发挥作出贡献,还要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本级人大常委的的沟通和联系,以便及时取得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大常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冯均科: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审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4 (2) : 26-28
[2]项俊波.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J].审计研究,2001 (6) : 17-22
[3]杨肃昌,肖泽忠.试论中国政府审计"双轨制”体制改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 (1) : 35-37
[4]赵小明,审计: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利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 (6) : 18-20
[5]崔孟修.审计免疫系统论:审计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R].审计研究简报,2008(16) : 1-24
[6]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 15-17
[7]李金华.对当前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 (5)
[8]尹平.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利弊权衡与改革抉择[J].审计研究,2001 (4)
[9]吴联生.政府审计机构隶属关系评价模板[J].审计研究,2002 (5) : 14-18
[10]刘力云.当前国家审计体制研究中的四个问题[J].审计研究,2002 (5) :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