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美国第六大有线电视公司Adelphia涉嫌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并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达成和解,德勤同意支付1.675亿美元了结与Adelphia重组信托之间的诉讼;美国的Xerox (施乐)虚报营业收入60亿美元;英国的爱尔兰man制药公司的财务造假;有150多年历史的法国威望迪环境集团的疯狂扩张下的出现巨额债务问题,并涉嫌虚报假账;德国科技网络通信企业的代表Com Road远程信息供应公司涉嫌做假账被指其97%的收入来自一个并不存在的公司的业务往来而遭处罚性摘牌,被喻为德国的“安然事件”;德国媒体公司EM. TV公司在2002年爆出史上最大欺诈案;比利时的莱尔努一奥斯比公司(Lernout & Hauspie)虚报销售额以推高股价案件,最后在2001年倒闭;澳大利亚HIH保险公司在债务危机时用非法手段作假账,最后破产;韩国SK企业集团虚增一个子公司收益1.2亿美元,其总裁也因造假罪名成立入狱三年。国内的舞弊案件也是比比皆是,从“老三案”到“新三案”,如郑百文、东方锅炉、银广夏、琼民源、湘火炬、丰乐种业等等。一次次舞弊丑闻的曝光,都触痛着投资者的神经并让投资者失去耐性,并逐渐对股市失去了信心,A股市场从2001年6月冲高见顶的2245点到2011年年末的2248点,十年的零涨幅,就是一定的印证。我国A股资本市场不断扩容更像是个融资市场而非投资市场。
若上市公司首次被处罚称为财务舞弊公司的“试水”,那他们若得到的处罚不足以威慑以后的财务报告行为,则可能会出现“潜伏”;倘若财务舞弊公司得到的好处远大于其受处罚带来的损失,则舞弊公司认为付出处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对于这类受到证监会的处罚或交易所谴责的上市公司,其后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没有改变,是否真正地想改善内部管理,重振投资者的信心,是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现今大部分文献是关于如何识别财务舞弊行为或对财务舞弊公司的舞弊行为进行深层分析,未对财务舞弊公司舞弊后续的经营与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分析。
本文以此为契机,来研究财务舞弊公司的后续的公司治理情况与外部审计的特征变化。我国证券市场要想保持常态健康,需要较高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做支撑,己有研究证实公司治理能改善财务信息的质量。同时独立审计不论是对提高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还是完善上市公司旳公司治理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公司治理理论认为,所有权的安排是整个公司治理整体框架的产权基石。产权经济学理论表明公司治理水平对公司的信用水平有重要的影响(Bhojraj,2003)。新古典经济学从经济人的理性出发,认为管理层与审计师参与的财务舞弊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舞弊的收益大于成本。本文就是以财务舞弊公司为样本来探讨舞弊公司后续期间的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到底有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随着舞弊事件的爆光及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审计都做了哪些调整并体现出哪些特征,是否有效地抑制舞弊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舞弊样本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1.1.2研究目的
财务舞弊行为得到广泛研究,但大多侧重于舞弊的成因、动机、舞弊方式与手段、舞弊的经济后果等的研究,未对财务舞弊公司的后续经营与管理进行跟踪分析与探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舞弊事件也昭示着对财务舞弊公司后续公司治理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对于监管部分的处罚,舞弊公司有没有对内外部治理进行整改,有没有真正想重拾投资者的信心;是把监管部门的处罚当做时运不济,以后期间仍然我行我素;还是以此为戒,进一步由内到外地对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情况进行整改;到底舞弊公司管理层是否还有动机继续舞弊行为;这此公司行为背后有没有隐藏着审计师与管理层的认知偏差,都是我们在本文中需要探讨的问题。综合运用会计理论、审计理论、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博弃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试图以财务舞弊公司的后续经营情况为视角,来分析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最终反应到舞弊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上,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高报表信息的质量。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对于财务舞弊公司而言,我国投资者大多义愤填膺但又无可奈何地对待上市公司这种非诚信行为,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与对投资者的保护意识都还有所欠缺。一股独大情况屏蔽了投资者的话语权,投资者除了关心上市公司的报表信息质量外,更多的只能是挖内幕,炒题材。当财务舞弊公司后续有重组或兼并迹象时,无论有无舞弊的历史,投资者都愿意“分享”其背后隐藏的利益。由此看来,整个社会对财务舞弊公司的容忍度较高,这也是为什么财务舞弊公司多次舞弊的原因之一。但是短期内对上市公司的形象和声誉都是一种打击。2011年5月开始由于发现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美国资本市场开始集体“围剿”中国概念股,最后负责审计这些公司的审计师也积极回应与揭发,最终中国概念股成了众矢之的,我国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损失惨重。抛开政治环境因素,为什么舞弊公司在国外带给投资者的冲击如此巨大?本文不是探讨舞弊的诱因更多地是分析舞弊公司后续期间改过自新的成效,及如何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公司治理后续治理相关理论
财务舞弊公司受到处罚后,面对资本市场外部环境的压力、投资者的信任重挫、董事会成员的变动,公司治理系统会做出一定的调整,但这种相关措施是行为修正还是为舞弊行为另辟溪径,需要进一步用数据来分析。下面从公司治理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财务舞弊公司后续治理的变化特征。
2.1.1代理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提到\ “股份公司的董事是为.S他人谋利,而私人公司的合伙人则为自己打算,股份公司的董事往往不拘小节,在经营中难免疏忽和浪费,这也是股份公司经营上的弊端”。现代的委托代理概念最早由Ross (1973)提出:当代理人代表委托人的权益行使一定的决策权时,代理关系就产生了。在1976年,詹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从合同关系的角度对代理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地阐述。他们把代理关系形容为一种契约,委托人把决策权赋予给代理人。但若这种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秉承效用最大化理念,则有很大的可能性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然委托人通过对代理人适当的激励,及承担相应的监督费用,可使两者的利益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另一方面,为防止代理人釆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代理人可以支付一笔保证金。即在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都付出各自的监督费用和保证金费用。也就是早期的文献大多关注的是两权高度分离下的管理者可能对股东利益的损害。
3. 财务舞弊公司后续管理相关制度规范........................ 39-52
3.1 我国现行制度环境分析....................... 39-43
3.1.1 我国现行制度环境 .......................39-41
3.1.2 创业板退市新政带来的促进效应....................... 41-43
3.2 上市公司自身禀赋提升的要求....................... 43-48
3.2.1 对上市公司IPO的要求 .......................44-45
3.2.2 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定 .......................45-47
3.2.3 IPO审计市场的规定....................... 47-48
3.3 外部审计制度背景....................... 48-52
4. 财务舞弊公司后续公司治理....................... 52-95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2-70
4.2 研究设计 .......................70-81
4.2.1 样本选取....................... 70-72
4.2.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72-81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81-93
4.4 小结 .......................93-95
5. 财务舞弊公司后续期间的管理层....................... 95-111
5.1 审计师受处罚的倾向性分析....................... 95-100
5.1.1 研究样本整体趋势....................... 95-99
5.1.2 结果分析....................... 99-100
5.2 财务舞弊公司管理层与审计师行为....................... 100-111
结论
本文结合委托代理理论、所有权理论、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有限理性理论、短期认知偏差理论,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总结并检验了财务舞弊公司的在受到处罚后前一年至受公告处罚当年及后三年里,探讨了公司治理水平的变化与外部审计的变化。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比了舞弊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审计师特征与非舞弊公司的异同,并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了财务舞弊公司后续期间公司治理水平的变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p#分页标题#e#
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该比例除了公告后第三年与控制样本不显著以夕卜,其他四年都与控制样本的数据呈显著差异。我国一股独大的现象是不分舞弊或非舞弊公司的,股权集中在少数控股股东手中,相应的代理成本就比较大,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2)第二大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又称为S指数。舞弊公司的该指标在这五年中都显著异于非舞弊公司,由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舞弊公司显著小于非舞弊公司,则S指数则出现显著高于控制样本的情况。
3)董事会规模。董事会规模在公告后两年到后三年间与控制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即董事会规模普遍大于控制样本,在后两中尤其显著,通过分析发现了舞弊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
4)独立董事比例。在这五年中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与控制样本没有显著差异,虽然从这五年地趋势来看,独立董事的比例不断增加,但大多为了应付政策的规定,基本保持在1/3的比例左右。通过独立的外部董事来牵制内部董事的政策在我国未必能带来显著影响。
5)四委设立个数。该指标除在这五年里基本都显著小于控制样本,这说明四委设立的个数越多表明内部控制相对较好,舞弊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6)董事会会议次数。该指标只在公告前一年与控制样本有显著差异,基本上五年间舞弊公司样本的董事会会议次数都大于非舞弊公司,在公告前一年舞弊样本显著大于控制样本说明,在公告处罚前一年公司应该有多察觉,因为监督机构要进行一定的调查,这时董事会为了应对检查与明确下一步的方案,会相应增加会议次数以应对危机。
7)股东大会出席率。该指标在公告前一年、公告当年、公告后一年这三年间舞弊样本显著低于控制样本,说明舞弊公司的中小股东参与积极性低,也因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大部分的中小股东难以与大股东抗衡所致。所以舞弊行为的监控力度就小一些。
8)董事会持股比例。该指标在公告当年及以后三年都显著小于控制样本,说明董事会持股越小,其与公司内在的利益关系就越少,董事会在控制了管理层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相应的舞弊行为,而不会顾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及自己所需考虑的未来的收益。
9)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该指标只有在公告后第三年才显著高于控制样本,从数据分析上可见,舞弊公司的两职合一比例高于非舞弊公司样本,两职合一有利于内部沟通顺畅,也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10)董事会平稳性。董事会的平稳性在舞弊与非舞弊公司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数据上可以看到舞弊公司的平稳性低于控制样本,说明舞弊公司由于舞弊行为会造成相关牵连人员的变动。当公司受到处罚后,舞弊公司在受到处罚后变更人员的比例最大,说明随着舞弊事件的曝光,人事变动也更频蘩。
参考文献
[1]伯利和米恩斯[美]著,甘华鸣、罗锐勃、蔡如海译.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M].商务印书馆.2009
[2]白重恩、刘俏等.2005.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81-91.
[3]蔡春、唐滔智.公司治理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4]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82-90
[5]蔡吉甫.2007.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审计研究.3:65-71.
[6]蔡宁、梁丽珍.2003.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6: 80-84.
[7]陈信元、叶鹏飞、陈冬华.2003.机会主义资产重组与刚性管制.经济研究[J].5: 13 – 21
[8]陈信元、汪辉.2004.股东制衡与公司:模型及经验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 11: 102-110.
[9]陈晓、王現.2005.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经济研究.4: 77- 86.
[10]陈关亭.2007.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因素的实证分析[J].审计研究,5: 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