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发展潜力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1990 年 12 月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随后 1991 年 4 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正式挂牌交易,由此拉开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帷幕。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市场的规模和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截止 2010 年 12 月 31 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达 2022 家,沪、深两市股票总值达到 192000 亿元。开户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超过 1.326 亿户,①证券市场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完善公司治理,健全证券法规等发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了解上市公司信息渠道的会计信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受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上级主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因为其是获取企业信息的基本来源,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是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管理的重要依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引导正确投资,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证券市场的高效运转;相反,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会浪费社会资源,降低证券市场运行效率,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打击投资者投资信心,侵害投资者利益,最终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就在相关利益者日益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今天,那些由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误导投资者,会计信息造假而导致广大投资者遭受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如美国壳牌、施乐、安然事件、中国的郑百文、琼民源、银广夏等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正是由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而导致财务丑闻频频曝光,社会公众对于“不做假账”、诚信为本的呐喊声日益强烈。潘叙伦先生为此给立信会计学校的校训是“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勿忘立信,当必有成”,2001 年 5 月,朱镕基总理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提了“不做假账”,同年 11 月,朱镕基总理又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作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题词,全国震惊。1999 年,财政部也开始组织力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做调查,并不定期地向社会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截至 2011 年底已发布了 21 期;财政部下属的财政机关也针对辖区内的各大单位进行会计信息质量调查。同时,各大科研机构,包括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都开始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展开深入研究,以期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尽管如此,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和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所以,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已经成为了我们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从公司治理角度根本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的问题,我国证监会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于 2001 年 9 月引入了审计委员会制度,上市公司非强制性设立审计委员会,标志着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的正式成立。而审计委员会制度自实施以来,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王雄元和管考磊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审计委员会设立后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比审计委员会设立之前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明显提高。但是我国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审计委员会制度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未发挥真正的有效性,特别是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等方面都还有待提高,由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而导致的财务丑闻仍频频发生。因此,2008 年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要求上市公司强制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再次强调审计委员会制度的重要性,审计委员会在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鉴于上述因素,本文重点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如何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措施来改善审计委员会治理,进而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1.2 研究意义
第一, 理论意义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委托人与代理人因为各自利益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发生了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在公司治理中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是必要的。而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中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设的直属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代表董事会执行内部监督的职责,可以有效地监督和指导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及时与外部审计师沟通,审核向外报出的会计信息,审计委员会的这些职责都能有效地保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弱势有效的情况下,由于公司治理不健全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普遍不高,财务丑闻频频爆料。因此,完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结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在中国显得尤为重要。
2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文献综述
2.1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总体研究趋势
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CNKI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期刊全文数据库,覆盖了我国 99%的学术期刊,96%的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大多数期刊都回溯至创刊。上图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学术关注度,所谓学术关注度是以 CNKI 知识资源库中与关键词最相关的文献数量为基础,统计关键词作为文献主题出现的次数,形成的学术界对某一学术领域关注度的量化标准。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在 2000 年之前对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文献比较少,主要是由于当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数不多,且对其切身利益的相关度不直接,所以并未对会计信息质量给予普遍关注。而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真正的重点关注是从 2001 年开始的,之前由于国家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种种原因,如初期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措施不配套、法制环境和社会道德环境建设滞后、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在会计界,新的会计规范给企业的操作空间过大、取消原有成本会计报表、会计人员对制度转轨的不适应、注册会计师执业不够规范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相当一段时期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下降,企业做假账、操纵利润等违规现象大量发生,使“不做假账”、讲求诚信、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社会呼声日益强烈。2001 年 5 月和 11 月,朱镕基总理先后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作了“不做假账”和“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题词,举国震动。
3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 19-27
3.1 审计委员会基本理论 ....................19-21
3.1.1 委托代理理论与审计委员会.................... 19-20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审计委员会.................... 20-21
3.2 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21-24
3.2.1 审计委员会的职能.................... 21-22
3.2.2 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机理分析 ....................22-24
3.3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24-27
4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 27-30
4.1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 27
4.2研究假设.................... 27-28
4.3 研究模型.................... 28-29
4.4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29-30
5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 30-38
5.1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描述性统计.................... 30-31
5.2 审计委员会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31-32
5.3单因素研究.................... 32-34
5.4多元回归分析.................... 34-38
结论
本文以 2010 年深市 A 股的 278 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为研究对象,即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考评结果——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通过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好。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审计委员会规模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并在 5%水平上显著。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可以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处理公司事务,保证更高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更好地监督公司财务报告,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p#分页标题#e#
第二,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好。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并在 1%水平上显著。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越好,能更加客观地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发表独立的判断意见,能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第三,审计委员会中专业会计人士比例越高,专业性越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好。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审计委员会中专业会计人士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并在 5%水平上显著。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越高,可以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更好地指导和监督上市公司财务活动,更好地与内外部审计人员沟通,更专业地审核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第四,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并不是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因素,即审计委员会的勤勉性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无显著影响,提高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并不能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这可能是现在审计委员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可以更多借助于视频会议或电话等通信工具,有时不必召开现场会议也能很好的沟通,掌握充分的信息,科学的做出决策,所以导致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不再成为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
第五,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对2008-2010 年深市 A 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发现,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被评为合格和不合格企业总数占深市所有企业总数的 17.72%,而且 2010 年 78 家上市公司违规中,由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占比 60%,说明会计信息披露违规仍然是导致上市公司违规的重要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发现收集到的样本量只占原始数量的 23.80%,将近有 76%的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审计委员会数据缺失。深交所上市公司关于审计委员会规模、独立董事人数、专业会计人士人数、特别是年度会议次数等信息的披露严重不足,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完整性要求。说明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整体状况不佳,重要关键信息未予以充分完整地披露,监管部门还需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广大投资者获得真实、全面、及时、充分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Abbott, L.J.Y. Park, and S. Parker. The Effects of Audit/kjysjlw/ Committee Activity andIndependence on Corporate Fraud .Managerial Finance, 2000,26:55-67
[2]Abbott, L. J. and S. Parker, and G. F. Peters,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Financial Misstatement: A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Certain Blue Ribbon CommitteeRecommendation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emphis, 2002
[3]Abbott, L. J. and S. Parker, and G. F. Peters.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Restatements, Auditing, 2004,23: 69-87
[4]DeZoort, F. T. and S. E. Salterio.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Experience andFinancial-Reporting and Audit Knowledge on Audit Committee Members’ Judgment.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001, 20(2): 31-47.
[5]Dezoort, F. T., D. R. Hermanson, and R. W. Houston. Audit Committee MemberSupport for Proposed Audit Adjustments: a Source Credibility Perspective. Auditing: AJournal of Proactive & Theory, 2003, 22: 189-205.
[6]Higgs, D. Review of the Role and Effectiveness of Non-Executive Directors. Availableat:
[7]Imhoff, Jr., E. A. Accounting Quality, Auditing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ccountingHorizons, 2003, 17: 117-128.
[8]Levitt, A. Remarks Before the Conference on the Rise and Effectiveness of NewCorporate Governance Standards. Available at:
[9]McMullen, D. A. Audit Committee Performanc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Associated with Audit Committees.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96,15(1):87-103.
[10]Raghunandan, K., W. J. Read, and D.V. Rama Audit Committee Composition, “GrayDirectors”, and Interaction with Internal Auditing. Accounting Horizons. 2001,15(2):1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