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国有单位领导人经济职责审计评估指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8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4222255435455
  • 日期:2013-04-2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肇始于 1979 年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期间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改革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显著的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国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三十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所滋生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即国有企业领导人权力得不到有效约束,权力监督失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处于不断完善中,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往往利用制度的漏洞,以权谋私,滥用权力,或明或暗的侵吞国有资产,将社会公众的财富鲸吞蚕食,中饱私囊。这些现象在某些行业、地区还比较严重,甚至到了社会大众人人侧目的地步。如何有效约束国有企业领导人手中巨大而集中的权力,将这些“一把手”对属于全体国民的公共资产的经营管理置于大众的视野之内,是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但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和经济生活的复杂性,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完善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所涵盖的维度没有明确,审计评价方法不够规范、统一,评价指标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审计评价范围的逐渐加大造成审计资源的捉襟见肘等等。严峻的形势和纷纭的实践工作对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1.1.2 研究意义
首先,完善了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独有的审计种类,由于发展历程的短暂和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我国特殊的国情,这方面的理论相对缺乏,内容分散,不够成熟。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笔者通过对现有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分析,揭示目前评价指标在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在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充分借鉴吸收其新颖独到之处,在指标的构建过程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完善了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给相关领域在理论上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其次,为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的评价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工作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利用已有经验和如何解决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一线的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面对的。本文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准绳,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作了不少补充和修正,在评价方法上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为评价指标的应用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路径,较为有效的解决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容易陷入模糊性、评价结论缺乏数据支撑的问题,并且评价指标在应用过程中,明晰而不复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的评价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的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国外没有对应的审计类型,但国外有绩效审计,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政府就拥有了一套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到了60 年代,美国审计总署就率先从经济性审计转向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重的审计,俗称“3E 审计”。其中,经济型(economy)是指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即少支出。效率性(efficiency)是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或以一定投入获得较大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产出,即支出合理。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指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或一项活动预期影响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关系,即支出得当。Funkhouser(2000)发现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由硬性指标和软指标组成。其中,硬性指标有:投入指标(衡量某个项目消耗的资源);能力指标(衡量某个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力);产出指标(衡量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数量和服务内容);结构指标(衡量政府公共服务最终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软指标是社会大众对政府进行评价所运用的指标。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就是以硬性指标和软指标为基础,针对不同被审计项目,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如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


2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逻辑理论基石。新古典学派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生产函数,新制度学派把企业看成是一系列的合约。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容量急剧扩张,社会劳动分工、优化组合不断的深化,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趋于逐渐的分离,传统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为同一主体的业主型企业已逐渐被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所取代。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已经成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一个基本标志。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是公司物质资本的主人,而经营者管理经营才能则是构成公司的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本。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并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把企业财产资源的占用、使用和处置等权限授予“代理人”即经理人员行使,从而达到优秀经理人员的人力资本和股东物质资本的最优组合。但随着委托代理关系的确定,伴随而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也就出现了。
首先,二者目标利益不一致。委托人将企业委托给经理人的初衷是资本的保值增值,目标是追求公司的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只是暂时的管理企业,他追求的是自身工资津贴收入的最大化、拥有充裕的闲暇时间,这就自然产生了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制约下经理人的行为很容易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其次,二者信息掌握不对称。经理人直接控制管理着企业,在业务操作、企业管理和专业知识上占绝对优势,其掌握的企业信息和个人运作行为是大量的、时时刻刻的,从而形成很多的隐蔽的秘密的“私人信息”和“私人行为”。委托人既然已经授权,再加上知识、能力、时间和精力的种种限制,不便于也无法做到过细的干预,因而对企业的真实业绩情况、经理人的经营付出程度和个人的经营管理才能等无法做到详细了解,也就难以觉察经理人的目标取向是否和股东的价值取向相背离,无法准确评价经理人是否在任职期间尽职尽责。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委托人对代理人约束和监督的弱化。


3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24-32
    3.1 我国现代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历史沿革.................... 24-26
    3.2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26-28
    3.3 现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析.................... 28-32
        3.3.1 现有评价指标介绍.................... 28-31
        3.3.2 现有评价指标的分析.................... 31-32
4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32-52
    4.1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32-35
    4.2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35-43
    4.3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应用.................... 43-52
        4.3.1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43-44
        4.3.2 评价指标的应用路径的设计.................... 44-45
        4.3.3 评价指标的应用路径的具体步骤.................... 45-52
5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52-64
    5.1 XX 集团公司简介.................... 52
    5.2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 52-62
5.3 评价指标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2-64


结论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制度,我国审计署是在 1983 年正式成立,1999 年才开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十几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从实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责任审计得到了快速发展和不断的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制定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管理体制逐步得到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不过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评价指标单一、没有形成体系,评价方法不够科学。本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首先归纳了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所应关注的内容,将其概况为 9 个方面: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的评价情况;企业经营绩效情况;执行财经法纪状况;企业领导人廉洁从政情况;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社会责任。#p#分页标题#e#
围绕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笔者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广泛的阅读了相关专著,参考了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结论和意见、建议,借鉴了他们所提出的各项定量、定性评价指标,通过独立思考,认真研究,仔细揣摩,构建了一套由 33 个定量指标和 4 个定性指标组成的量化和考核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的特点,笔者创造性的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糅合在一起,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的应用路径。该路径能够在充分调动专家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最大程度的消除主观的感性成分,更加恰当、合理的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集;能够运用科学的定量手段描述经济责任评价过程中的定性问题,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地克服了以往在评价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时所出现的难以避免的主观随意性,从而提高了评价过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客观公正性,也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和说服力。具体表现如下:在第一部分引入层次分析法,很好的解决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问题,规避了依靠专家直接打分确定指标权重这种传统方法所蕴含的风险。它毋须专家给出确切的数值,而是通过矩阵将两两比较评判的结果进行汇总。两两比较的结果只要大体上正确,就能够保证评价指标的权重集的正确性。
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就在于可以从基本原理上过滤掉一部分不确定性,减少了由于人为的主观偏差而造成最终的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为下一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奠定了坚固的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对经济责任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充分考虑了众多评价指标对经济责任的影响,综合了多位审计专家的意见,另一方面很好的解决了专家给出的评价意见具有模糊性的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意见进行科学的定量化处理,实现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良好融合,有效地提高了经济责任评判的精确度,极大的促进了量化考核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Chew Ng , Christine Ryan . The practice of probity audits/sjlwfb/ in one Australianjurisdiction[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1(16),69-75.
[2]Conor O’Leary.Performance audits:could they become mandatory for publiccompanies?[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1996, 11 : 14~18
[3]Dale L Flesher,William D Samson.The origins of value for money auditing:the Baltimoreand Ohio Railroad:1827-1830[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3,374-386.
[4]Felix Pomeranz.The 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Is freedom of audit accessimperiled[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04 : 394~399
[5]Gerald M.Nikoloyuk . E-commerce impact on Canadian public sector audit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Vol.18 No.1, 2005 : 83~95
[6]H.D.Fard. Promoting Public Trust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Explaining the Role of PublicAccountability[J]. 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2007:V7,NO.4
[7]H Gin Chong,Gerald Vinten.Harmonization of government audi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of China[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1998, 13 : 159~164
[8]Jeffry. K. Pinto. Project Management: Aehiev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M] 2006
[9]Jenny Goodwin.A comparison of internal audit in the private and publicsectors[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Vol.19 No.5,2004,640-650.
[10]Jonathan Reid.Public Audit in UK and the Audit Commission[J].Technical DevelopmentManager of Audit Commission, 2004 : 91~102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