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理论
本章首先从国内外相关方面的代写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和现状,然后对公司治理和审计理论进行归纳和总结。本章概括下来分为三个方面: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的国内外综述、公司治理的概念及理论、审计意见的概念及理论。
1.1 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文献评述
1.1.1 国外综述
1998 年初,国外有相关学者将会计因素和市场因素与审计意见联系起来,其中以 Bao 和 Chen 比较典型。他们在进行相应检验后发现,若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总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企业,易收到标准审计意见;企业亏损的情况下,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若在深圳上市,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紧接着 2000 年的时候,Carcello and Neal 的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和状况对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影响。采用的逻辑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若是一个公司设置了审计委员会的话,那么这个公司所收到的审计报告是标准的可能性较大。研究中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上期收到的审计意见类型、公司的规模和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公司收到的审计意见类型也有一定的联系。为了尽量将风险降低,注册会计师往往在出具审计报告时,会将上一期出具审计报告的类型考虑进去。若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公司对自己的声誉注重程度并不是很高。在编制报表时会缺乏必要的谨慎,弄虚作假的可能性与大公司相比,可能性较大。2005 年,Mohammad Hudaib 和 T.E.Cooke 的相应实证研究中发现,若公司处于财务困境或者管理层(控股股东)发生变更的情况下,难以收到标准审计意见。二者相比,前者的影响相对较大。
1.1.2 国内综述
2005 年,国内学者唐恋炯和王振易对我国上市公司相应数据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公司的财务状况对收到的审计意见类型是有很大影响。财务状况比较好的企业,易收到标准的审计意见②。除此之外,发现公司上市年限和年报披露的时间对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也有一定的影响。上市时间越长,年报披露的越及时,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2006 年,李补喜和王平心进行相应研究,结果是运用逻辑回归模型产生的,得出净资产收益率的高的企业,比较容易受到标准的审计意见;若低,则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而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与资产收益率相反。在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审计费用、公司规模与收到的审计意见类型之间有明显的关联性①。贺镜帆(2006)选取了 2004 年沪市上市的工业公司,共 157 家样本进行盈余管理并对审计意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后得出:财务状况较好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收到何种审计意见影响并不明显。但若公司财务状况相对较差,盈余管理的程度与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是正相关的。
1.2 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国内外综述
1.2.1 国外综述
早在 1980 年,国外学者 Fama 在研究公司治理和审计意见的关系中发现,公司治理的好坏与董事会的效率是有关系的。治理结构相对合理化,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较高。而作为治理结构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董事会的治理有效与否,跟收到的审计意见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在 1999 年,LA.PORTA 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公司的股权集中在某几个人的手中时候,该企业实际上越容易受到非标准的审计意见。实际上上面提到的股权集中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股独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报表受到大股东操纵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对较多的审计证据,公司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较低。
2 公司治理结构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
通过前面章节的描述,我们大概了解到,公司的治理结构在某些方面与公司最后收到何种审计意见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从国内外相关学者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类型,实际上与公司财务状况、盈余管理状况等是相关的。可是公司治理结构同样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独立董事,即外部董事,他们大多数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精英,他们和公司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可以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作出独立、客观、公正的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道德风险随着现代两权的分离使得董事会的独立性受到了威胁。因此,独立董事应运而生。独立董事通过制约大股东的行为来监督经营者的行为,因为他们具有更多、更专业的法律和经济知识,所以他们能更有效地履行其监督的责任,进而影响董事会的决策,因而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董事会执行其职能通过召开董事会会议来完成,而它为董事们之间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董事会召开会议的目的之一就是监督经理层的行为。董事会勤勉度通过董事会召开的会议次数来衡量,通过信号传递理论,董事会的勤勉度越高,向外界传递了公司财务等信息越准确的信号。此外,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还会使其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因监督经理层产生的代理成本也就随之降低。因此,不难看出,董事会越勤勉,就说明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用于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自愿信息披露的问题。完善的治理结构能确保企业提供的财务状况、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等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如果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较为完善,那么该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将大幅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会得到缓解。如果忽略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那么对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影响了真实性和完整性等,同时也可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下一章实证研究之前,需要了解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内部治理的特征,为实证结果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8-33
3.1 理论分析...................... 28-30
3.2 假设提出...................... 30-33
第4章 实证设计...................... 33-39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33
4.2 变量设计与说明...................... 33-38
4.3 研究模型 ......................38-39
第5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39-53
5.1 描述性统计...................... 39-42
5.2 相关性分析...................... 42
5.3 二元 LOGISTIC 回归和检...................... 42-46
5.4 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进一步分析...................... 46-50
5.5 稳健性测试...................... 50
5.6 小结...................... 50-53
结论
本文在进行相应的理论概括总结基础上,采用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如下几点:
(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4 大股东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董事长及监事会主席学历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4大股东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其他是负相关。即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监事会规模越大,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董事长及监事会主席学历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
(2)实证的结果显示,独立董事的比例、董事会规模、国有股占公司股数的比例以及流通股比例与收到的审计意见没有显著地影响。
参考文献
[1] Beaver,W.H., Financial Ratio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Journal/sjbylw/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71-102
[2] Edward I Altman.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Bankruptcy. Joumal of Finance1968,23(4):589-609.
[3] Altman, Haldeman and Narayanan (1977), “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 the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1,No.1,pp,29-54.
[4] Deakin,E.B.(1972), “A Dise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etors of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eh vol.9,pp.167-179.
[5] Marc Blum.Failing Company Discriminant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74,(Spring).
[6] Ohlson,Ungrbled earnings and dividends:An analysis and extension of the Beaver, Lambortand Morse valuation model.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x,July l989,109-116.
[7] Lane,W.R.,Looney,S.W.,and Wansley,J.W.,An Application of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Model to BankFailure,Joum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0, 1986,511-531.
[8] Platt,H.D.and Platt,M.B., “Development of a Class of Stable Predictive Variable the Case ofBankruptcy Prediction”, Joum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990,Vol.17,31-49.
[9] Modom,Rsharda.A neural network models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J].Neural Networks,1990,(2):163-165.
[10] Koh,H.and S.Tan(1999), “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o the Prediction of going concernstatus,Accounting an Business Research 21,211-216.#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