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审计论文发表范文:基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物资跟踪审计之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4192109575430
  • 日期:2013-04-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导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提出了代写论文审计的“免疫系统论”。其中免疫系统主要有四大功能,分别是保护功能、清除功能、修补功能及预警功能。而其中清除功能的重点就是要开展能够差错纠弊和全程监督的跟踪审计方式;而预警功能的核心则是:提前介入,着眼预防的应急模式。故大力推广跟踪审计能够较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特别是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物资审计上,全过程跟踪审计更是发挥了其特有的功效。在2011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此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有不少新变化,其中有三大看点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加强跟踪审计、与国际接轨。不难看出,强调的第二点“加强跟踪审计”也体现了国家对跟踪审计的重视。再加上,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接连发生,如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4年云南大姚地震抗震救灾资金审计、2008年初中国南方数省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5月沒川特大地震灾害、2010年发生了青海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当这些重大突发性的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能否迅速、有效、有序地筹集,能否公平合理地分发到当地灾民手上???这些问题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也牵涉到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在诸如此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需要审计机关提前介入、及时行动、全程监督。
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要积极探索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特别是在08年坟川地震抗震救灾应急救灾物资审计中,审计署便积极探索试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过,即便是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其中也不乏存在很多问题,如有报道指出四川三台县政府挪用了 9000万救灾款,并将这些重建款拨给三台县政策所属的国有企业宏达公司,增加其注册资本金,而该公司又将其中8000万拨给下属房地产开发企业,以谋取暴利。


1.2研究目的
从我国相关文献来看,关于跟踪审计理论研究的文章在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数量突增,有学者统计:在1979年到2009年10月期间刊登的有关“救灾款物”及“跟踪审计”研究旳主要集中在《中国审计》期刊中,达53篇、在当时这是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之后,关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理论研究又冷却了下来,文章数量大幅减少,2009年的相关研究仅有两篇。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同时新的审计准则也增加了 “加强跟踪审计”及“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等方面,但是就目前来看,跟踪审计并没有一套规范的运行机制,在实践过程当中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使得跟踪审计的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当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我国也缺乏一套应急响应预案及审计的应急响应机制。
因此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起国外来说还不太成熟,应急机制还不太健全,急需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应急预案来应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所以本文从跟踪审计的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出发,旨在研究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物资跟踪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而以此为切入点,构思设计出一套以应急物资审计为核心的较完备的应急响应预案框架体系,这不仅能丰富并深入审计的理论研究,而且也能够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完善国家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运行机制,因此本文具有重大的社会价 .值与研究意义。


1. 3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将文献研究及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即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釆用规范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坟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应急物资审计等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出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救灾物资审计体系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以跟踪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为切入点构建出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灾款物审计体系的总体框架。在具体方法上,主要运用案例研究、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多种方法对问题展开研究与分析,进而找出完善应急物资审计体系的方案。


2.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


2. 1文献回顾
虽然“跟踪审计”对于我国来说可能不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是目前来看还并没有完全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对于国外来说,国内对跟踪审计应用还不太姻熟,而且其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不过这与其起源有关。


2.1.1跟踪审计研究
文献“跟踪审计”(FOLLOW-UP AUDIT)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当时的学者们为了规避建设项目审计的风险、提高审计程序的可能性,并为加强对审计整改情况的监察,便提出: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必须进行审计,同时对审计的一般步骤也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大型工业施工建筑的效率低的问题引起了西方学者们的强烈关注,为了便于分析此问题发生的原因,他们便提出了一套审计和测算此类工程效率的工具,如计划管理系统跟造价跟踪系统。由此可看出,西方国家的“跟踪审计”跟我国审计机关的“后续审计”是同出一辙的,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相对于西方国家,Y我国的财政与银行是最早的建设项目的监督部门。到了 1983年,我国审计署成立,同时也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审计。后来,到了 1984年,秦皇岛煤码头扩建工程的审计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而各级审计机关和一些专家学者便开始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南京、南通、常州等市也对此进行了试行和推广,同样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审计署的赞誉和认可,于是跟踪审计这种审计模式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


3.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物资运用跟踪审........................ 23-34
    3.1 跟踪审计的含义及特点...................... 23-25
        3.1.1 跟踪审计的含义 ......................23-24
        3.1.2 跟踪审计的特点 ......................24-25
    3.2 开展跟踪审计是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 25-28
    3.3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物资跟踪审计...................... 28-30
    3.4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跟踪审计...................... 30-34
4.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物资审计案例分析 ......................34-50
    4.1 汶川地震跟踪审计情况介绍及分析...................... 34-44
        4.1.1 审计阶段情况 ......................34-40
        4.1.2 汶川地震跟踪审计成效分析 ......................40-44
    4.2 云南大姚地震审计情况介绍及分析...................... 44-46
        4.2.1 云南大姚地震情况简介...................... 44-45
        4.2.2 审计情况归纳总结...................... 45-46
    4.3 案例比较分析...................... 46-50
5.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灾款物审计体系...................... 50-73
    5.1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灾款物审计体系现状...................... 50-53
    5.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公共财政应对机制...................... 53-57
    5.3 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救灾款物审计体系...................... 57-60
        5.3.1 体制因素...................... 57-58
        5.3.2 法律法规制度因素 ......................58-60
    5.4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救灾款物审计...................... 60-69
5.5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救灾款物审计......................69-73


结论


应急救灾款物的使用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此环节是关系到受灾群众切身利益的直接环节,审计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釆购方面,二是救灾资金的使用到位情况。
一方面是救灾物资采购方面的审计重点,如是否由政府相关部门集中负责救灾物资的釆购,同时在采购过程中是否做到以合理的价格进行釆购,及采购物品的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由具有责任心的釆购人员负责采购,防止采购人员玩忽职守,从中收取回扣而购买价高质次的救灾物品;救灾款物的采购的详尽清单是否公开透明,并接受公众的监督。
另一方面是救灾资金的使用到位情况的审计侧重点,如关注救灾资金的到位情况,是否有占用挪用、滞留等情况;关注应急救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及其使用是否按照特定用途进行;是否发挥了救灾款物预期的使用效果,是否让灾民的获得满意。#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蔡春.2001.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第2版.大连:东北大学出版社,67-81
【2】曹建新.李琴.2011.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运行机制浅析——基于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思考.财会通讯(综合版).3 (上):91-92.
【3】柴严.2009.中国审计学会跟踪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6:13-16.
【4】董斌.2003.浅析建立财政应急机制的制约性因素.山西财税,12: 4
【5】丁时勇.2008.救灾款物审计: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有益尝试.
【6】方海洲,周鹏.2009.慈善资金审的重要意义、要素和环节.审计与理财.5:46-48
【7】冯俏彬,周雪飞,郭佩霞.2008.协整财政资金与捐赠资金共谋灾后重建.见: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西南财经大学汉川地震灾后重建应急研究报告.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87-88
【8】龚培兴,陈洪生.2003.政府公信力、理念、行为与效率的研究视角.中共中央党校学报,8:34
【9】国务院.200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0】郭薪宁,王运陈.灾害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11(18) :56-58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