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外部监督机制。在公司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内部代理成本;在资本市场中,审计则可以起到投资者保护的作用。由于现代公司的治理模式采用所有权和代理权分离的形式,此时存在代理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所有人(上市公司的股东)所追求的利益不一致的情况。管理层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而股东则追求长期效益最大化。在上市公司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管理层和股东的信息不对称,因此管理层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代理问题,损害了股东的利益。而在资本市场中,作为中小股东的投资者,相对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同样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中小股东并不能经常的参与公司的决策,他们只能将决策权委托给处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因此,处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可能通过决策权来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了缓解这种代理问题,引入审计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则成为一个共同的选择。通过事务所的审计,公司管理层必须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而控股股东也会减少非法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的代理问题以及控制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将会得到缓解,而投资者也可以更放心地进行投资。审计质量越高,能够发现上市公司问题的概率就越大,就越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学术界以及实务界为了满足资本市场对真实信息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以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营。因此,探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便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审计质量受供给与需求双方面的影响,而需求决定供给。由于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成立时间较短,且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与西方资本市场不同的、独特的特征。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的沪深两市,初始上市公司全部由国有企业组成,其中国有股份在资本市场中占绝对优势。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初期的资本市场实行股权分置制度,即国有股份为非流通股份,可以在资本市场中交易的流通股份所占比例极其有限。这种制度严重地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现象,使得我国初期的资本市场,股票流通性较差,对流通股股东的保护不足,买卖股票成为一种投机行为,而非投资行为。此时,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对审计质量需求不足的情况。因此在股权分置时期,我国的审计质量较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与国际接轨逐渐深入,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足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各项制度,财政部于 2005 年开始推动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推动国有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改造,将大部分非流通股逐渐释放到市场中,旨在实现国有资本撤出,完善资本市场的目的。截止到 2007 年末,国有上市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股权改革,股权性质发生了变化,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国有股份一股独大现象有所改善,上市公司呈现出了更接近现代公司股权分散的状态。例如许多民营企业、集团、外资以及个人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改变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同时在资本市场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时,对审计质量的需求正在逐渐加强。这种对审计质量较高需求产生的原因之一便是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上市公司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导致对审计质量的不同需求。当上市公司的终极控股股东为各级政府时,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即代理人,在关注公司绩效的同时,还担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以及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配合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在某些情况下,关注后者的程度更甚,因此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当上市公司的终极控股股东为个人及家族、民营企业、集体以及外资时,公司治理模式有所转变,因此该上市公司有动机寻求高质量审计,以降低代理冲突,使股东权益最大化。此外,由于股权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终极控制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和股利索取权,即现金流量权,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此时控制股东可能通过操纵公司政策,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当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分离程度较大时,终极控制股东为了便于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会采取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操作,转移上市公司的资金。为了便于这种暗箱操作,终极控制股东对审计质量的需求动机较弱,因此审计质量较差。另一方面,股权控制链的长度也在这种利益冲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股权控制链较长时,终极控制股东为了更好地保证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度,会需要高质量的审计。综上所述,本文旨在研究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的背景下,由于股权结构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审计质量的。本文将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角度对股权结构进行描述,探讨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从终极控制人条件下的股权结构角度研究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从理论角度,一般的股权结构只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性质、持股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等表面的结构,更注重表面的投资结构;而本文从股权结构的本质,即终极控制人的角度进行探讨,深入到股权结构的本质,从终极控制条件角度观察股权结构,考察其对审计需求和审计质量的影响。因此本文扩展了审计需求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类型的股权安排会使得各个上市公司中控制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有所不同。而终极控制股东的不同特征,则是股权安排不同的根本原因,此时本文从终极需求角度研究高质量审计的寻求动机便成为一个较有意义的课题。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从审计需求方面研究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文献多集中在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上市公司内部代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上市公司选择的治理模式等方面。从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角度,Titman et al (1986)通过模型推导得出结论,当面临的风险较低时,上市公司将会寻求较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以缓解内部和外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当面临的风险较高时,上市公司不会追求高质量的审计服务。Simunic et al(1987)和 Beatty(198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类似结论。然而Dater et al(1991)则认为由于市场参与人会选择规避风险的行动,因此当上市公司面临较高的风险时,所有者会选择降低持股比例。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上市公司则会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从上市公司内部代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角度,Jensen and Meckling (1976)认为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市场参与人都是自利的,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管理者会利用信息优势侵害所有者的利益,因此产生了代理问题。而审计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代理成本。所以,代理成本越高的公司,越有动机寻求高质量的审计服务。Chow(1982)用公司规模以及管理层拥有股份的比例来衡量上市公司代理问题的严重性,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越严重,对高审计质量的需求越强烈。从上市公司选择的治理模式角度,肖作平(2006)进一步从产权性质、董事会特征以及公司治理会议等方面研究了公司治理模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确实对审计质量产生了影响。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较差,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成非线性倒 U 型关系,此外第二大到第六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较大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质量较高。
第3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21-32
3.1 终极控制人条件下的股权结构含义.................... 21-23
3.2 终极控制人条件下的股权结构.................... 23-28
3.3 研究假设 ....................28-32
第4章 研究设计 ....................32-40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33
4.2 变量设计和说明.................... 33-36
4.3 理论模型的构建 ....................36-37
4.4 分析方法与工具.................... 37-40
第5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40-56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0-41
5.2 相关分析 ....................41-45
5.3 多元线性回归 ....................45-50
5.4 稳健性检验.................... 50-56
结论
首先,终极控制股东的特征对审计质量存在影响,即国有类别的终极控制股东对审计质量存在负向影响;这种情况在终极控制人为和省级以上政府机构时更为明显。其次,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程度对审计质量存在负向影响,即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审计质量越差;在国有终极控制人中,两权分离程度越小,审计质量越差。再次,股权控制链的长度对审计质量存在正向影响,即股权控制链越长,终极控制人对高审计质量的需求越强烈,这一结论在国有终极控制人的情况下同样适用。最后,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会抵消两权分离程度减小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以及股权控制链增长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这种情况在国有终极控制人的情况下同样适用。#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本文结论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国有性质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十分重大,这种影响会抵消两权分离程度以及股权控制链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时,该上市公司更加注重政治目的,配合国家宏观政策调控,而忽视追求经济目的,此时对审计质量的需求较弱,审计质量较差。
参考文献
[1]陈东,陈平,唐建新.实际控制人类型,法律保护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基于国企民营化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09.11:59-65.
[2]房巧玲,唐书虎.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关联性研究[J].财会月刊.2006.9:37-38.
[3] 郭梦岚 , 李明辉 . 公司治理 , 控制权性质与审计定价 [J]. 管理科学 ,2009.12,22(6) :71-83 页.
[4]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 经济研究, 2003.4:51-62.
[5]刘文军,米莉,傅倞轩.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来自财务舞弊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1) :47-54.
[6] 漆江娜 , 陈慧霖 , 张阳 . 事务所规模 , 品牌 , 价格与审计质量 [J]. 审计研究,2004,(3):59-65.
[7]申富平,陈希波.独立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消费者效用视角[J].经济与管理,2009,23(5):12-15.
[8]沈艺峰,况学文,聂亚娟,.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与现金持有量价值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5-23.
[9]施丹,程坚.审计师性别组成对审计质量,审计费用的影响——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38-46
[10] 孙建 ,. 终极控制权与资本结构的选择 - 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 [J]. 管理科学,2008.4, 21(2):18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