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非营利代写论文组织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非营利组织内部却发生各种各样的腐败案件,并呈上升趋势。比如,近十年来,在医疗领域,医疗纠纷发生率迅速攀升,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医疗机构提供给病人的服务遭到质疑;在教育领域,高等院校甚至中小学乱收费的状况愈演愈烈,民怨鼎沸;在慈善领域,善款物资被挪用被侵占的事件屡见不鲜等等,这些丑恶现象的发生与非营利组织服务社会公众的目标相差甚远,导致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降低。究其原因,本文认为,非营利组织缺乏严格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制约内部审计在非营利组织治理中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内部审计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直接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随着非营利组织腐败内幕的频频曝光,审计署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开始重视内部审计质量及其控制。李金华(2006)说:“有为才能有位,内部审计只有尽快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才能改善内部审计的职业地位和声誉,也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2003 年 3 月 4 日审计署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目前为止,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0 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05 年 3 月 9 日发布了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中的第 19 号准则(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至此,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规定正式出台。随着内部审计准则的实施和引进国际上的先进理念,使得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在建设国家审计规范体系上,仍然偏重于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方面则重视不足,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滞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远没有达到管理层的要求。
有鉴于此,解决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成了深化内部审计研究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非营利组织中高校的特殊性,选择了高校作为案例来分析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符合非营利组织特性的质量控制模式,提出了保障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建议措施。笔者认为,这种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不仅对于高校等非营利组织,而且对于营利性行业也具有借鉴意义。
1.2 研究意义
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内部审计已被普遍认为是加强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内部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内审质量是内部审计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频发的案件不仅暴露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而且也暴露了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对此情况,展开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现实选择。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实际案例予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促进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自我不断发展和完善,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较早也较为成熟。在 20 世纪 60 年代才真正掀起审计质量控制研究。20 世纪 60 年代后,美国掀起了客户、第三者控告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诉讼浪潮,从而引发了审计职业界研究审计质量控制的热潮。1978 年美国成立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委员会(QCSC)发布了“质量控制标准说明书第 1 号”(SQCS1),提出事务所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必须考虑九个基本要素,在以后的几年中,又陆续颁布了 SQCS2 与 SQCS3,指导事务所建立合适的审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1981 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颁布的《国际审计标准第 7 号一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就涉及到规范事务所和单项审计两个层次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从法规制度的建设到国外学者对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最初关注的焦点都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大部分学者从事务所的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颇多的研究。
国外对于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主要有:莫茨与夏拉夫(1990)在《审计理论结构》中认为审计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是审计人员应当通过合理的检查来发现舞弊和差错,为委托人和经济社会提供重要服务,并提供一些有效的保护。Raymond(1994)从审计质量控制方法的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将全面质量管理与审计业务二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同时也提出一个不断改进审计质量的模型:通过质量计划、质量组织和质量监测活动的不断循环,来改进审计质量,为审计质量控制的实务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David Flint (1998)提出建立审计质量控制方针和程序应包括的事项为一般方针、人员素质、审计管理和实务、检查和复核,从而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指导。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作了如下表述:“审计执行主管应制定并坚持开展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该项目应涵盖内部审计活动的方方面面并不断监督内部审计活动的效果。设计该项目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机构的经营状况,并确保内部审计活动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与《职业道德规范》。”很多学者认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至关重要。下面是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被称为“现代内部审计之父”的劳伦斯•索耶(LawrenceB•Sawyer)(1973)在《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认为就质量问题而言,内部审计主任应建立并保持一个质量控制计划,以评价内审部门的工作。计划的目的在于能合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内部审计部门章程和其他适用的标准。安德鲁•D•钱伯斯等人(1999)在《内部审计》一书中提到,质量控制包括同实现审计质量相关的一切活动,要为内部审计周期中的各相关因素提供综合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具备有效控制,高层管理部门也必须对内部审计进行有效控制。Kothar,Lys, mith,Watts(2006)认为,通过采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对检查风险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总的审计风险的目的,从而对控制审计质量发挥作用。贝利(Andrew D.Bailey,Jr)(2006)提出从管理基础模式出发(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应从组织和单个项目两个层面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具有自己的质量控制框架,以监控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履行职责,与组织重要的目标保持一致。国外学术界对内部审计质量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相对于国内来说要深入和广泛的多,大部分学者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制度、方法、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的学者还从管理学的视角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各层次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3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相关概念.................... 16-23
3.1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16-19
3.2 非营利组织与一般企业内部审计...................19-21
3.3 系统控制理论................... 21
3.4 人本管理理论................... 21-23
4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23-33
4.1 XX 省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情况................... 23-28
4.2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8-31
4.3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薄弱................... 31-33
5 构建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模式 ...................33-48
5.1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33-34
5.2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 34-43
5.3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绩效考核机制................... 43-48
结论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环境日趋复杂,审计范围日益广泛,作为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内审质量是内部审计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所以加强对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制不健全、内部审计程序缺乏相关控制制度和措施、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低、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落后、内部审计的建议未能付诸实践、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缺乏绩效考核机制。#p#分页标题#e#
2、对 XX 省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案例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构建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绩效考核机制。
4、提出了保障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模式有效运行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合理设置内审部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内审项目的流程控制;加强内审质量的监督、检查、考评和责任追究控制。
本文的创新点:将系统控制论应用到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框架的构建中,并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保障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模式有效运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DeAngelo.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nbsjlw/ andEconomics,1981, (3):196
[2]Defond,Mark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Client Firm Agency Costsand Auditor Switehing. Auditing Sarasota,1992,(3):23
[3]David Flint.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 Macmillan Education ,1998
[4]FIAC.ISQC1 Quality Control for Firms that perform Audits and Reviews ofHistorical Financial,and Other Assurance and Related ServicesEngagements,2006
[5]Gregory D.Kane and Uma Velury.The Impact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on theLikelihood of Provision of High Quality Auditing Services[J].Review ofAccounting and Finance,2005,51(6):91-100
[6]Gramling,A.A,Maletta,M.J.,Schneider A,and Church B.k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func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A synthesis of the extant internal auditing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AccountingLiterature,2004.(23):194-245
[7]Hay,David,Knechel,W.Robert and Wong,Norman,Audit Fees: A Meta-analysis ofthe Effect of Supply and Demand Attribute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Research ,2006,23(1):141-191
[8]Kothari,Lys,Smith,Watts.Auditors liability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J].Journal of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006
[9]Moeller,Robert,etc.Modern Internal Auditing[M].NewYork:John Wiley &Sons.2005
[10]Raymond Jeffords.Apply TQM to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InternalAuditing,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