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之内控审计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4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4182147345411
  • 日期:2013-04-1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上世纪 80 年代后,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银行同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在抢占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银行也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在风险形成的同时,银行本身的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没有适时地进行合理调整,而政府和相关机构也没有及时制定、改进相应的监管政策,从而没有有效抑制风险的扩散,最终酿成了自 2007 年以来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信贷业务作为银行业的传统主营业务,其风险控制是银行整体风险控制的核心。2004 年 6 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发布《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该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到了最低资本充足要求的管理范围内,对银行业的操作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体现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的最新成果。2007 年,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颁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对银行业的操作风险进行了新的定义,并提出了控制我国银行操作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管控措施。综上所述,银行业面临的操作风险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对银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经济格局瞬息万变,进入 20 世纪以来,全球已经历了 7 次世界级的金融危机,每次金融危机过后,不得不重新反思现行审计体系的合理性、有效性。大危机引发深思考,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审计制度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在全球后金融危机的国际环境下,在当前我国重视操作风险控制的国内环境下,一方面应认清在这次危机中所暴露出来的关于银行业操作风险内部控制审计的缺陷;另一方面,更要认真总结经验和优势,以此避免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重走弯路。2010 年 7 月 21 日《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正式生效并成为法律,其作为美国对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缺陷全面反思和讨论的成果,其核心理念更是对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审计、防范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这一特殊背景,针对我国国内商业银行这一特殊研究对象,结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的内容和立法思想,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审计过程中的优劣势,并提出改进审计方法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从研究背景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行业具有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特点,银行风险对整体经济具有普遍性影响。在风险控制方面,银行将重心大多放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控制上,从而导致了内生风险——操作风险频发。本文在《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试图从银行信贷操作风险以及其内控审计现状着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的内容、立法思想,探究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的优化方案,并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各项内控审计方法的落实。本文拟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基于《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的策略。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规范研究:文章在归拢整理相关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 SWOT 方法细致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与内控审计的现状,结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从定性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的优化方案。实证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以 A 商业银行涉及 B 电力集团贷款为案例,分析 A 商业银行的内控审计环境,基于《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指出其内控审计的不足,并提出 A 商业银行内控审计改进方案。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具体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审计的优化。


2 理论基础


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形成较早、历史悠久,早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关注重心主要在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及银行产品的不断创新,先后出现了传统风险管理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其中:传统理论主要包括:资产风险管理理论、负债风险管理理论、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和资本充足率管理理论等。


2.1.1 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1) 资产风险管理理论
上世纪 60 年代,当时商业银行以贷款业务为主,其最主要、最直接的风险来自于信贷资产的损失,这样的损失通常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致命的,会导致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不足,更严重的情况会导致银行的破产,因此,商业银行对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视,强调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资产分散化、资信审查、项目调查、授信审批等,以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2)负债风险管理理论
上世纪 60 年代后,西方各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于资本的需求迅速增大,金融行业面临着资金来源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商业银行逐渐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在监管要求下,商业银行从被动负债转变为主动负债,形成了同业拆借、回购协议等创新产品。在商业银行进行这样一场革命的同时,其经营的不确定也在增加,这个时期的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也不断发展,给予了金融行业非常大的支持。1952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Markowitz)在发表了《资产组合选择》 一文, 提出了将资产收益率用来度量收益、用统计学中的标准差来度量风险,将期望和方法引入到了资产组合中。1964 年,威廉姆斯.夏普(William.Sharpe)回到均值—方差框架下, 推导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重点对资产的风险溢价、系统风险及非系统风险进行了研究,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
70 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了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1973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造成西方国家产生严重通货膨胀,利率也产生较大的波动。在这种汇率和利率波动的双重压力下,商业银行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机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波动显著,为了平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协调资产和负债的风险,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费雪•布莱克(Fisher Black)、麦隆•舒尔斯(Myron Scholes )于 1973 年提出了基于股票标的资产的看涨期权的一般定价模型,为当时金融衍生品的定价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被称为“华尔街的第二次数学革命”。


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 ......................... 27-36
    3.1 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形成机理....................... 27-28
    3.2 内控审计对防范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28-29
    3.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 29-36
4对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的启示....................... 36-42
    4.1出台背景....................... 36
    4.2主要内容....................... 36-38
    4.3对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的启示....................... 38-42
5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 42-49
    5.1 商业银行审计部门应该明确审计要点....................... 42-44
        5.1.1 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的主体....................... 42
        5.1.2 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的目标....................... 42-43
        5.1.3 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的方法....................... 43-44
    5.2 加强商业银行内控环境的合理性....................... 44-46
    5.3 完善电子化建设提高审计的风险预警能力....................... 46
    5.4 构建相对独立的监控体系.......................-47
    5.5 规范内控审计报告的写作模式.......................47-48
5.6 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 48-49


结论


本文形成了以下主要结论:
① 随着我国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日益严峻,潜在的操作风险可能性也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操作风险内控的审计虽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机会,但同样也面对着威胁和挑战,存在着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②《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是美国为了加强金融监管而颁布的一项新法案,该法案虽是美国政府对宏观金融环境的监管,但也同样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的内控审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包括启示商业银行应通过对风险预警系统、信用评级体系、信息披露机制、系统性风险的监管等方面进行审计和评价,监管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是否满足银行业务开展需求。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操作风险内控审计应不仅仅以业务办理流程为核心,重视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风险点所在,而应该以业务和风险为核心,一方面横向上从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控制进行审计;另一方面纵向上从客户调查、征信、授信、放款、贷后管理等的信贷办理流程进行审计。#p#分页标题#e#
③ 本研究运用定性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对实际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确实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的内控审计带来了新的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制度归因、实证分析与对策设计 盛军 博士毕业论文2005 年 11 月
[2] 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状况,管理评论,2003,15(11):43-47
[3] 杨旭. 多变量极值理论在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中的运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12);22-26
[4] 邹薇,陈云. 总分行制度下基于 Delta-EVT 模型的操作风险度量研究[J]. 金融论坛2007(06)
[5] 张文,张屹山. 应用极值理论度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07(02)
[6] 沈怡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与分析[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7]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10)
[8] 阮瑞雪.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5
[9] 王光远,瞿曲. 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 审计研究 2006(02)
[10] 贺颖奇,陈佳俊. 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证据[J]. 审计研究 2006(01)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