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审计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4172018215401
  • 日期:2013-04-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导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地方政府性融资需求快速增长。上世纪90年代起,一些地方政府幵始尝试通过设立投融资平台进行投融资,并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投融资平台债务。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冲击,我国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以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以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此后,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迅猛,巨量地方政府背景的债务隐藏了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国家审计署2011年6月27日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指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政府性债务余额49710.68亿元,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各地投融资平台中有1033家(约总数的15.71%)存在注册资本未到位、虚假或抽逃出资等问题共计2441.5亿元,有1734家(约总数的26.37%)投融资平台出现亏损。多年来,投融资平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信息披露不足及各方监督有限,出现了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资金渠道不畅、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
在2008年末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投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业务,由此产生激烈竞争使金融环境遭到破坏。地方政府以各种方式违规为投融资平台担保的问题频频发生,商业银行对政府投融资平台信用信息的分析识别能力薄弱,在利益的驱动下极容易存在违规审核投融资平台贷款的问题。伴随着各类投融资平台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利用投融资平台所产生的巨额融资规模已远远超过其偿债能力,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此外,巨额的贷款余额偿还来源的不确定性以及其担保本身的法律无效性,也为金融系统的稳定及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妻求地方各级政府抓紧核实和处理投融资平台债务,加强对其管理,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因此,研究如何发挥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以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研究思路和内容
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审计情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整理,首先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内涵、发展现状及风险进行初步探讨;其次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现状进行评价,得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的实施流程和重点。最后,结合我国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规范和改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及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本章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方法,并整理出本文的预期创新点,是全文的整体规划。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本章围绕地方政府构建投融资平台的原因、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特点、运行风险、地方政府性债务及投融资平台审计四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和总结我国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章通过文献综述,点明研究机会,是本文的研究前提。
第三部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的相关理论。该部分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的必要性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优势,并以此作为后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概述、发展现状及风险评估。该部分首先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内涵、特点、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研究,揭示其发展现状,再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五部分,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现状分析。本文对2011年各地开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报告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目前投融资平台审计现状,揭示审计中发现的投融资平台管理问题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的不足之处。
第六部分,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的对策建议。此部分是在第五部分的研究基础上,借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总结投融资平台审计实施的目标和思路,设计了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投融资平台审计的实施流程及审计重点。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局限性。回顾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和完善投融资平台审计提供了政策建议,并对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进行了总结。


2. 文献综述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风险凸显,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后发现,己有的研究在地方政府构建投融资平台的原因、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特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风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通过审计防范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关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相关研究较少。


2.1关于地方政府构建投融资平台原因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构建投融资平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存在融资需求。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重新确定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配比例,但并未调整支出责任。税收制度与相关法律使得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存在资金缺口。张朝阳 (2010)发现,1994~2004年期间,中央财政收入平均为52.4%,地方财政收入平均为47.6%;中央财政支出平均为29.9%,地方财政支出平均为70.1%。即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国家收入分配体系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能力之间的对比,而支出责任之间的划分并未做出相应的调整。地方经济要寻求发展,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等配套是刚性需求,需要政府履行特定事权,在此背景下,地方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出现资金缺口。而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使得该部分需求无法通过正常的债务手段进行化解。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财政局面使得其内在即具有融资需求,土地财政和投融资平台两大路径由此产生。姜彬2(2008)认为,在巨大的融资需求下,为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一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与商业银行紧密相连的金融合作模式产生:地方政府注入国有资产发起设立投融资平台,以地方财政担保承诺向银行打捆贷款。
(2)我国官员升迁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存在内在的高负债的倾向。周雪光3 (2005)指出,我国现行的“淘汰式”的地方官员激励机制,使其在进行行政决k和市场交易中有着强烈的利己需要。周黎安4 (2004)认为处于“政治锦标赛”中、以任期政绩最大化为目标的官员,其决策最有效率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或“资源密集型”工程。一方面,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可改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其本身亦可获得较强的政绩信号。因此,我国政治制度下官员本身即对高基础建设投资具有强偏好。由于官员的任期通常与政府性投融资的偿还周期不对等,即其权利义务不匹配,越发催化了为政绩工程而产生的负债需求。


3.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相关理论....................... 21-29
    3.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与政府审计目标.................... 22-23
    3.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与政府审计功能 ....................23-25
    3.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政府审计风险.................... 25-29
4.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概述、发展现状....................29-39
    4.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概述....................29-33
        4.1.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内涵.................... 29-30
        4.1.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特.................... 30-31
        4.1.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迅速发展.................... 31-33
    4.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 33-35
    4.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 35-39
5.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现状分析.................... 39-46
    5.1 政府审计机关对投融资平台进行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39-40
    5.2 政府审计机关对投融资平台进行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40-41#p#分页标题#e#
5.3 2010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分析.................... 41-46


结论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我国投融资机制的一次重大创新,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巨大资金需求的同时,弥补了地方政府财力资本不足的缺陷,加速推进了我国地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回升并较快增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现实问题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营、融资行为在制度管理上还存在空白,缺乏相关专业机关的有力监管,特别是伴随投融资平台数量及债务余额快速增长的现状,这一问题必然会带来不容小觑的债务风险隐患。
本文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目前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财政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挤出风险和道德风险。而当前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主要以专项调查为主,未形成常规审计;以全面清理为主,缺少问责、问效机制;以各地方审计机关力量为主,未利用外部资源。以上种种问题,均不利于政府审计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本文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及审计监管现状出发,分别从加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审计两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巴曙松.2009.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经济,9: 20-21
【2】蔡春、车呈宣、陈孝.2006.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66-85
【3】蔡春、赵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2006.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5-6
【4】蔡春、陈孝.2006.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的概念框架.审计研究,4: 34-39
【5】陈波.2009.信贷规模快速膨胀下的审计“跟进”.审计月刊,8:26 -27
【6】陈珊.2010.政府融资平台审计研究.审计月刊,8: 23-25
【7】丁志风.2011.我国地方政府触资平台风险防范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8】干胜道、王蓋.2006.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审计研究,1: 26-29
【9】管劲松- 2003.审计风险管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95-98
【10】胡春元.2009.风险导向审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28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