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IPO盈余监管对审计费用之影响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404101915355390
  • 日期:2013-04-1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的逐步开放,股份制经济开始萌芽。1983年深圳首发第一支股票“深保安”,标志着我国现代意义上证券市场的破土而出。1990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4月1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开始形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中期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以及次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一批大型蓝筹国企的登陆,大大拓展了市场规模。截止2011年底,在两所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总数为2342家,上市总股本2.97万亿股,流通股本2. 25万亿股,股票市场总市值约为21. 5万亿元,与20年前刚起步时仅有14家公司,总市值109. 19亿元相比,两所证券交易所规模明显扩大,发展迅速。高速发展的证券市场为上市公司的融资获利,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同时也暴露了诸如信息披露不完善,财务造假,恶意操纵市场等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和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整个证券市场上,盈余管理无疑是各方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而首次公开募股(IPO)作为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市场的第一步,受到了各方学者的关注。西方财务会计界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在企业盈余管理过程、动机和识别方法以及衡量手段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不少文献都指出上市公司为了股票能顺利首发,提高发行价,获得更多资金而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提高上市前公司利润,上市后业绩却逐步平滑甚至下降。在国内,很多企业将上市作为融资和提高企业声誉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上市的向往注定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而会计准则又在某些方面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已有文献指出,我国企业IPO过程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作为粉饰报表的一个手段最终会蒙蔽投资者的眼睛,误导投资者的判断,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这种情况下,审计作为一种外在监督手段,审计意见直接影响公司能否成功上市。吴联生认为:“实际上,无论是向现有的审计师还是向下任审计师购买审计意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购买审计意见最终都体现在审计收费上。因此,从审计收费的角度来研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可能是一个更为全面、直接的视角”。'所以,公司管理层为了满足证监会的要求,往往会有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而且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会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以及审计成本造成影响,相应的,审计费用也会被影响。因此,本文将研究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核的公司财务报表作为各方投资者了解该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途径,如果财务报表有严重的粉饰痕迹,将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长此以往更将动摇我国证券市场的诚信基础,从而损害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国内目前虽然有为数不多的文献对企业IPO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但尚未对IPO过程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是否跟盈余管理水平相关做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从企业IPO过程的盈余管理程度出发,研究盈余管理程度是否和审计费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希望突破己有文献存在的局限,结合目前国内IPO市场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将企业IPO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联系起来,从理论上探讨IPO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是否相关的问题。这将填补盈余管理研究的一点空白,丰富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为盈余管理未来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支撑。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出建议,使投资者对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通过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洞察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在投资之前评估拟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可靠性,进而调整投资决策。监管部门亦可通过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了解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补充设定相应的监管方法和程序,规范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杜绝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串通一气从而丧失审计独立性的行为,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扫清道路。


1. 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首先从国内外文献综述出发,回归已有研究成果,深入了解IPO公司盈余管理情况和IPO审计收费现状。其次回顾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对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并指出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内外动因,操纵方法。并深入分析IPO审计市场的现状,对IPO审计费用的特点进行归纳。然后对IPO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进行设计。先是提出研究假设,然后选择样本,最后建立研究模型。本文选取了全部主板2008年和2009年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部分网站,并收集归纳整理数据,用STATA11.0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运用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验证本文提出的三个假设,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适当的政策和建议。


2.文献综述


2.1 IPO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文献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盈余管理开始成为实证会计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可以对会计盈余的有用性、危害性、该行为形成和作用机制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可以进一步验证盈余管理行为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和会计准则制定者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国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涉及领域比较广,研究相对比较成熟。纵观西方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是从经济收益观、信息观、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三种角度来解释的。
目前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由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Katherine Shipper, 1989)基于信息观提出的,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获得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时,有目的地控制企业财务报告。第二种观点是会计学家威廉斯考特(William, R,Scott,2000)基于经济收益观提出的,他认为盈余管理是由于企业管理层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后果,只要企业管理层对会计政策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必然会选择可以让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第三种观点是由Paul .M .Healy和James ..Wahlen基于以上两种观点综合提出的,他们共同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改变财务报告而运用职业判断或者采用真实交易的行为,目的在于误导相关利益者基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报告的契约。有的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改变了企业真实业绩的表现,只是反映了企业管理层期望的利润水平,这是一种欺诈行为。而有的学者认为盈余管理虽然超越了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但是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是一种介于真实和欺诈之间的边缘行为。
国内文献中对盈余管理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魏明海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秦荣生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有自由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时候,选择让自身效用达到最大化或者让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陆建桥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做出的会计选择”。


3. IPO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基础理论........................ 30-45
    3.1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理解...................... 30-31
    3.2 我国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31-33
    3.3 IPO盈余管理的动因...................... 33-36
        3.3.1 IPO盈余管理的外在动因 ......................33-34
        3.3.2 IPO盈余管理的内在动因 ......................34-36
    3.4 IPO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36-40
        3.4.1 巧妙选择会计政策...................... 36-38
        3.4.2 利用关联方交易...................... 38
        3.4.3 利用资产重组 ......................38-39
        3.4.4 利用非正常损益...................... 39-40
    3.5 IPO审计费用相关理论...................... 40-43
        3.5.1 审计费用概念...................... 40-41
        3.5.2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市场现状...................... 41-42
        3.5.3 IPO审计收费的特点 ......................42-43
    3.6 IPO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费用相关性...................... 43-45#p#分页标题#e#
4. IPO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研究...................... 45-73
    4.1 研究假设......................45-47
    4.2 模型选择 ......................47-51 
    4.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1-52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65
    4.5 IPO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费...................... 65-73
5. 实证结论、建议及后续研究方...................... 73-79
    5.1 实证结论...................... 73-75
    5.2 建议与对策 ......................75-77
5.3 后续研究方向 ......................77-79


结论


中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对公司新股发行上市进行了很多的限定,为的就是保证上市的公司必须是有良好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这些限定或者说门滥都是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反映出来的,而这些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只有企业的管理当局是知情者,为了能达到成功上市并且融资更多的目的,IPO公司管理层有强烈动机利用其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行盈余管理。本文选用了 2008年和2009年新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截面修正Jones模型上加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再次修正,计算样本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用其绝对值衡量IPO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高低。最后得出结论如下:
(1)盈余管理的普遍性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 IPO公司具有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也具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条件和方法。通过对样本公司的实证研究,证明了事实与本文预期一致,国内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而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IPO公司在上市前两年、上市当年和次年的盈余管理程度分别占资产总额的17. 40%、11. 05%、11. 58%和5. 82% (均值),这说明IPO公司不仅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而且盈余管理程度都比较高。
(2) IPO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在上市前两年最大通过对样本公司在IPO前两年、IPO当年和次年的资产规模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净资产利润率增长率三个主要盈余指标的对比分析,证明了 IPO公司对会计盈余的操纵程度在IPO前两年达到最大,并且随后出现下降,在IPO次年下降最多。这和本文的理论预测是一致的。本文在理论上认为,证监会对公司上市的要求主要是针对IPO公司上市前三年一期的经营业绩,为了达到上市的标准,IPO公司管理层必然会对前三年一期的财务报表进行大量的粉饰,成功上市JS,这种盈余管理的动机大大减弱,而且之前操纵的盈余要进行冲回,所以从账面上看,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了一定的滑坡。但是由于证监会对新上市公司持续督导时间有具体规定,并且规定必须披露上市后一定时间内的跟踪报告,如果上市公司上市后利润下降幅度太大,公司高层管理者和上市保荐机构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谨责,所以IPO公司上市当年业绩滑坡幅度并不大,而在次年表现出了较大的业绩下降。


参考文献
[1]陈良华,孙健,张菡.2005.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7: 10-15
[2]韩厚军,周生春.2003.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上市公司实证数据分析.管理世界,2: 15-22
[3]林舒,魏明海.2000.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6: 87-108
[4]刘斌,叶建中,廖莹毅.2003.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深沪市2001年报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1: 44—47
[5]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2006.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 74-80
[6]鲁桂华.2007.经验会计与财务研究方法原理、应用及SAS实现.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71-388
[7]陆建桥? 1999.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9:25-35
[8]卢文彬,朱红军.2001. IPO公司经营业绩变动与股权结构研究.财经研究,7: 25- 30
[9]毛钟红.2008.我国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财会通讯(学术版),4: 12-14
[10] 秦荣生.2001.财务会计新课题:盈余管理[J].当代财经,2:55 — 60.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