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近代我国政府审计方法演化初探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8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4112113325345
  • 日期:2013-04-1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0引言


0.1选题背景及意义
政府审计中关于审计方式运用的研究是审计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着社会公众的需求,社会公众的需求影响着审计目标的确立,.审计目标又作用于审计方式。一百多年来,审计环境的变化催生了不同的审计方式,从简单的事后审计到事前审计、事后审计、稽查的相互结合运用;从送达审计到送达审计、就地审计、委托审计。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不断开发新的审计方式,持续改进,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整个审计职业界的主题。近年来,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之时,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在谋求审计方式上的改进,以有效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克服审计风险所带来的威胁。许多学者在借鉴西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模式,但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出发,特别是中国审计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考察当前中国审计方式改良及其趋势的文章尚不多见。
本文以审计的法制化为标准,确定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为近代审计史的开端,而之所以选择民初(1912年)到1949年各个时期的政府审计方式的运用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虽然民国只历经了短短的三十八年,但这一时期却是中国比较全面地建立政府审计制度和方法体系的时期,是中国审计从古代迈向现代的过渡时期,在中国审计历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我们发展新时期的审计实务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促进现代审计制度和审计实务的进一步完善。近年对审计史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对近代审计制度和立法的发掘和总结,而对近代审计实务运用的关注少之又少。而本文正是着眼于中国审计方式运用的演进研究,考察了中华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审计方式的发展与演变,并结合时代背景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历史,应当"古为今用",审计史自不例外,但我认为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过去的审计方式是否适用于今天,总结过去审计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当时知道审计的思想理论及规则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引以为戒,也就是古为今用的意义。借鉴我国审计方式的演变历程,改革审计方式和发展审计事业,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为我国现阶段审计方式改革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历史的启示。


0. 2文献综述
在国外,研究中国近代史较多的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学者,但研究多从思想文化,社会政治的角度进行研究,会计审计史多散见于其著作,没有专门研究中国审计史的著作。
 (1) 郭道扬编著的《会计史研究历史?现时,未来》。郭先生把历史、现时与未来的问题贯穿在一起加以研究,内容横贯古今,史料兼容中外,既在于揭示历史演进规律,探索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又在于测试未来历史发展态势。本书第三卷,分别研究了单式簿记与复式簿记发生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运行规律,其中包括近代簿记与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变化与会计的历史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阐述了中国近代会计的改良与改革及其历史贡献。
(2) 方宝璋编著的《中国审计史稿》。方先生筚路蓝缕,从近似于汪洋大海的文献中爬梳抉剔,论述了上自夏商周,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审计,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审计史,把中国审计史划分为审计方式、方式、立法、机构和职能等,同时也具体研究了我国各个时期的审计活动,并做出了评价。全面、系统、详尽地论述了中国审计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中国审计史的发展规律,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国内外有关中国审计史研究的空白,对我们把握我国审计方式发展脉络有所启迪。
(3) 项俊波、文硕等编著的《审计史》。该书上篇第七章以审计机构的变化为主线介绍了中华民国时期的审计,具体包括审计组织机构、内部审计、财审法规、牵制制度、审计程序和方法,为我们探索近代审计方式的演进提供了材料和思路。
(4) 肖益清、谭建立编著的《中国审计史纲要》。该书论述了我国审计的历史演进过程,其中第十一章阐述了中华民国审计的演变,分析不同政府时期的审计制度和法规的变化,对其时代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政治和审计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5) 文硕编著的《世界审计史》。该著作介绍了世界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过程,使我们对审计史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作者在第九章专门论述了现代国家审计的引进与改良,介绍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家审计建设和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审计建设,主要包括各个时期的审计的变化,它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审计既受到我国传统审计的影响,又受到当时世界审计现代化潮流的推动,对我们研究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启迪。
(6) 郭道扬编著的《中国会计史稿(下)》。郭先生在此书中专门论述了中华民国时期的会计,把中国民国时期的会计分为北洋军阁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的会计两个部分。史料丰富,让我们全面了解民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其中,涉及审计方面的主要有审计机构,法规,会计审计教育等。该书有助于我们对民国时期审计产生和演变的理解,为研究审计方式演变提供很好的材料。


1近代中国政府审计演进的时代背景


政府审计的理论发展是一个系统,因此,研究近代政府审计方式的演进有必要了解它所处的时代背景。近代政府审计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其存在的特定的时代背景。


1.1清末政府审计体制的改革
政府审计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发挥作用应具备一定的政治条件。因此,我们不应把政府审计方式的改进与审计体制形式割裂开来。清代的审计体制不乏进步之处,是审计体制引进的良好开端。民国时期的审计,是在承继清末审计体制遗产基础上进行的。考察民国财政,必须先从认识清末审计体制演变开始。


1.1.1清末筹建审计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资产阶级维新派看到革命形势高涨,深感不安,而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躲过革命风暴,挽救清朝的垂危命运,清朝统治者接过资产阶级维新派"立宪"的口号,实行"预备立宪"和"官制改革"。预备立宪是从1905 (光绪三十一年)年7月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发端的。同年10月,又成立考察政治馆,负责对考核中外政治。1906年10月,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后先后回国,向慈禧汇报考察结果,认为实行君主立宪可以"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并建议先实行"立宪之预备,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慈禧认为载泽等人的建议是巩固皇权的好办法,于是在1906年9月1日宣布筹备立宪。戴鸿慈是清末出国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1906年8月,他在上呈光绪的奏折中提出仿照日本设置会计检察院,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设置正式的政府审计机构。因五大臣主要考察日本的立宪制度,所以该建议是主张效仿日本的政府制度,所以使用"会计检查院"一词。同年9月16日,庆亲王奕劻、大学士孙家^等正式提请设立独立于内阁之外的审计机构以监督内阁。随后光绪帝式批准设立审计院以监督国家财政。


3 近代中国政府审计方式演进...........................30-33
    3.1 国民政府监察院时期 ......................30-32
        3.1.1 监察院时期的政府审计机构...................... 30-31
        3.1.2 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 31
        3.1.3 定期送达审计...................... 31-32
    3.2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审计方式与方法运用......................32-33
4 近代中国政府审计方式演进的完善阶段......................33-41
    4.1 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院时期......................33-35
        4.1.1 审计院时期的政府审计机构职责概述...................... 33-34
        4.1.2 以事前审计为主,事后审计及稽察为辅 ......................34-35
        4.1.3 以送达审计为主,就地审计......................35
    4.2 监察院审计部时期(1931.2-1949) ......................35-39
        4.2.1 监察院审计部时期的政府审计机...................... 35-36
        4.2.2 事前审计、事后审计、稽察的全面审计...................... 36-38
        4.2.3 以实行就地审计为主,辅以送达审计......................38-39
    4.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审计方式运用...................... 39-41#p#分页标题#e#
5 近代政府审计方式演进路向......................41-47
    5.1 近代政府审计方式演进路向...................... 41-43
    5.2 制约近代政府审计方式发展的因素...................... 43-47
        5.2.1 政治因素——政局不稳,政令难行...................... 43-44
        5.2.2 难以实现真正民主...................... 44-45
        5.2.3 法制因素...................... 45-46
        5.2.4 经济因素...................... 46-47


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政府审计的经济环境、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计算机审计的开展,会计凭证、报表与工作底稿将以电磁形式存储,政府审计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纸质化审计,而更应掌握现代化信息审计系统的处理,逐渐了解和熟悉计算机审计,以降低审计风险。当前,正处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的技术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推广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以应对当前的审计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有利于改善审计工作效率,加强廉政建设。开展审计电算化,首先应注重审前监督,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系统下,审査系统的可行性、业务处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系统安全性与可审性,系统测试的全面性和系统文档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以制定相应的审计工作计划。其次,熟悉使用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处理软件,深入分析以发现问题,并将计算机审计与传统的审计方式结合,进行核实。最后,可以适当的进行手工审计,把人工处理的审计资料与计算机审计资料结合,分析会计资料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计算机审计与人工审计结合,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减轻审计工作负担,使某些简单的审计工作达到自动化,而专注于处理需要专业判断的复杂部分,使审计工作更加准确和高效,以保证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正确性。
总之,现代审计方式的发展应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从对史料的研究中,看出政府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影响到政府审计的时间、范围、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政府审计方式。正确划分和研究政府审计方式的运用,选择一种最佳的审计方式,或将几种适合该机关的审计方式有效的结合运用,有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政府审计,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职能作用,有利于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利用。同时,也有利于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审计理论、组织和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 白玉贵.审计史初探[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1991. 12
[2]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M].第32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 65
[3]曹春.中华民国审计简介[J].河北审计,1998(9): 39-42
[4]陈元瑛.审计制度与建设事业[M].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印刷年代不详.8
[5]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2):58-63
[6]董大胜.中国政府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7]丁长清.民国盐务史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16
[8]方宝璋.北洋政府时期的审计实绩与历史地位[J].当代审计,1995(2): 45-46
[9]方宝璋.广州大元帅大本营时期的审计[J].当代审计,1995 (3): 45-46
[10]方宝璋.国民政府时期的审计立法[J].当代审计,1995 (5): 46-48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