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40年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成立促进了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使其逐渐成为一支社会力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内部审计成为现代组织的重要职能部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及其评价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运作效率的高低,而且对组织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开展20多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跨越式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和经费投入量的大幅度增加,高校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监督机制的内部审计对高校的教育经济活动实施必要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别人,谁来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并评价别人的绩效,自身的绩效又如何审计和评价?如何提高审计工作绩效,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摆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面前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绩效评价的制度已相对成熟,一些针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涉及评价的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较低。直接采用公共管理绩效评价或者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的做法对于我们都是不切实际的,建立一套与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及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 研究意义
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本人结合自己审计工作的实践及绩效评价理论的相关知识,试图通过对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平衡记分卡系统,以期能够寻找到一套适用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以促进高校内部审计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监督和服务水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适用于高校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我国在政府公共管理绩效评价及企业绩效审计方面己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针对行业性、业务性特点较强的内部审计,尤其是高校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方面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行业特点,探索和构建适用于评价的有效的评价体系,明确内部审计定位,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
2、 有利于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我国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起步较晚,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较低,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落后和缺失是阻碍内部审计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评价的目标出发,构建符合高校内部审计特点的评价体系以规范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为实现评价制度化、规范化奠定基础。
3、 有利于促进高校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参与。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位是在监督的同时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更好地体现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对高校内部审计进行绩效评价时,请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也参与到其中,充分反馈对内部审计服务的满意程度。高校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参与,能够促进评价构建指标时设计出更符合内部审计服务对象要求并进一步提高服务满意度的考核指标。
4、 有利于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平衡记分卡系统中对学习和成长方面关键要素的评价,可以引导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5、 有利于发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和采用体现高校审计行业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衡量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从而调动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国外一些地方政府大规模的开展绩效评价的实践活动,国外的专家学者开始了绩效评估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重点关注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1993年在全球审计信息网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信息,向内部审计部门主管征求意见。199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又发出调査问卷,以73条评价内容为标准对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审计建议被采纳数;管理层的满意度:被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审计工作计划完成率;改进工作流程数;提出审计建议数;内部审计部门被投诉率;审计结果重复数;审计成本节约数;已采取的改进措施等20条最重要的标准。这些标准己经被一些大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成功地使用,以规范化他们的绩效指标。2000年,Douglas E. Ziegenfuss在论文《绩效评价》中通过检验84个标准的绩效指标,确定出对于首席审计执行官来说最关键和重要的指标。论文指出,总结参与调查的首席审计执行官的选择,最关键和重要的为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经审计委员会认定的职能;审计建议落实率;审计人员受教育程度。Roth指出,除了一些具体数量指标外,内部审计部门
第二章评价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概述
一、 高校内部审计的涵义、职能及主要内容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四条明确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规定》第三条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描述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独立地监督和评价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2009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一高校内部审计》,该指南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将高校内部审计定义为"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一方面直接受高校分管本部门工作的校领导的领导,另一方面还要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学(协)会的指导。2007年,《中国教育报》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开展调查问卷得出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一般由学校纪委书记分管,同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比例高达73.4%。这样的机构设置虽然能做到职能互补,力量整合,节约开支,但不同的隶属关系及分管校领导职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监督层次以及受重视程度的高低。高校内部审计若由学校校长主管,在其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受重视程度、监督层次较高,能够较好的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不然,或多或少的会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不利影响。
第三章 评价现状分析.......................... 21-27
一、评价的基本状况..................... 21-23
二、高校内部审计现行绩效评价.....................23-25
三、高校内部审计现行绩效评价..................... 25-27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7-41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7-28
二、评价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 28-36
三、评价体系的内容——基于平衡计分卡..................... 36-41
第五章 H大学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41-49
一、H大学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41-42
二、H大学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现状..................... 42-46
三、基于平衡记分卡的H大学内部审计绩效评价..................... 46-49
结论
本文在总结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内部审计的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选取了全日制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H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内部审计的相关数据对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 把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构建一个适合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实际且相对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对于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向系统研究迈进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2、 高校内部审计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所构建的模型与高校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相吻合,指标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避免和改进了高校内部审计的传统考核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实例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周彤欣.对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的研究一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p#分页标题#e#
[2]王光远等译,Andrew D.Bailey等著.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李学柔,吴晓春.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标准[J].广东审计,2000, 9:31-33
[5]王光远.关于内部审计业绩的评价标准问题[J].财会月刊,2002,9:3-5
[6]吕洪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审计,2004, 6:52-53
[7]唐玉,周伟.内部审计体系绩效评价与持续提升[J].交通财会,2005,4:49-51
[8]曾智媛,刘朝晖.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华章2009, 4:2-6
[9]易贵民,赵亮.基于素质的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研究[J].教育审计,2009, 1:34-36
[10]王亚丽.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分析[J].会计师,2010, 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