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的实施
1.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表现
1.1审计外部风险
1.1.1审计法律地位导致的审计风险该《办法》作为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与《合同法》相差甚远。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投资审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加之地方审判机关一些审判人员的单方面理解偏差,一旦诉讼,审计机关常常处于被动。会计硕士论文范文尤其是甲、乙双方已办结算或双方签字认可后审计部门再进行审计的项目,很少会胜诉。随着这类案件的不断披露,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倍感压力,步履维艰,风险很大。
1.1.2审计标准缺失风险一是政府投资审计涉及的行业规定复杂,审计往往以各行各业的法规、制度、标准为依据,而各专业定额存在较大差异和矛盾,定额套用划分不细,不统一、不明确;二是设计标准和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施工工艺、工序、材料等不断更新,现行定额本身存在时效和不完整,造价计算时常没有直接可套用的定额子目进行换算。另外,就是材料价格难以确定,对于同一种建筑材料,市场上又有许多不同厂家、不同质量、不同价格的产品。如花岗岩饰面板、大理石饰面板、外墙铝塑板等等,市场价格悬殊很大。作为审计人员不可能完全了解市场上所有的建筑材料和价格。因此,审计人员经常处于既不愿意认可又无法否定的尴尬境地。如果确认和评价不当,就容易造成审计风险。
1.1.3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弱化风险一是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且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管理水平低下,个别管理人员缺少正直品格,责任心不强,可信程度低。如招投标与合同签订不规范、不严谨,甚至某些条款与招标文件不符却以“合法”的合同形式确定下来;某些项目先后由多个部门管理,人员变更频繁,设计变更随意,现场签证不实,甚至内外串通,编造虚假资料提供给审计部门,而投资审计的依据主要是被审单位提供的合同、图纸、决算、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从而使最终的审计结果存在偏差,审计质量不高形成风险。二是被审计单位不及时完整地提供资料,使审计工作在缺乏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不能揭示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或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存在的潜在审计风险。
1.1.4政府和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值过高和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风险随着政府投资审计的不断加强,审计部门先后开展了事前审计、期中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对社会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揭露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投资,取得显著效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认可和广泛赞誉,进而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一方面投资审计任务不断加重,上级部门单方面强调项目审计的时间和效果,而另一方面却不重视投资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审计资源配置滞后,必然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形成很大的潜在风险。
1.2审计内部风险
1.2.1审计管理风险一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审计组管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审计人员工作在一线,一个项目多则几个月,时间和空间的隔离带来了监督管理失控风险。二是审计系统统筹整合不够。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多、人员少,造成审计管理的协调、综合能力偏低,审计资源整合、审计结果共享效果不佳。如政府投资审计中造价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不紧密,这都隐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1.2.2审计质量风险一是审计内容未审透。审计人员对重要的审计事项查证不实、不深,揭露不透彻,建设情况没有得到全面反映等。大多数审计机关只关注投资审减额,没有充分揭露损失浪费、偷工减料、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问题。二是审计取证不严谨,代写会计毕业论文存在合法性风险。有的取证资料收集不完整,相关证明事项未依据审计准则要求转化为审计证据。三是审计过程贯穿计量审计或者分析性复核,必然存在计量误差,产生分析性复核认知的风险。同时,由于审计工作常采取抽查审计,从而带来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
1.2.3审计廉政风险一是审计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发现问题后是否进一步查实,涉及需要改变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事项时能否主动提出变更审计实施方案,很大程度上依赖审计人员的主观行为。二是审计人员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是否避重就轻,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是否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内容。三是审计法规定对违纪违法行为,审计机关有权给予处分,提出处分建议,依法出具移送处理书等。
1.2.4审计人员道德素质风险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众多不同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都围绕政府资金进行利益博弈。审计意见会直接影响各方利益分配。审计人员长期与各方利益主体打交道,必然会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多种因素使得审计的道德风险更加突出。
2.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加强审计监督,完善相关规范措施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投资审计的法律地位,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本行政区域的审计监督实施办法,在办法中应明确规定所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合同必须载明以审计机关审计作为结算依据的内容,并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投资项目具有审计监督权力,同时加强与地方审判机关的沟通,尽可能化解因法律不配套导致的审计风险。
2.2加强质量控制,提高质量意识一是加强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首先,从接受审计任务开始,就要注意审计风险的防范,判断纳入审计范围内的投资项目是否具备审计条件,充分考虑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是否匹配,被审单位环境是否适合。当不具备审计条件、审计质量无法控制时,必须对审计项目有所选择。其次,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工作,熟悉摸透投资项目所涉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及专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掌握涉及该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讯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要对建设、施工等所有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资料承诺制;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对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对比取证,对于可能存在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提请纪检、司法等部门提前介入。同时,加强审计现场质量控制,尤其是造价审计,要尽可能采用相关造价审核软件,以减少因审计技术和方法带来的审计风险。二是强化复核管理。将三级复核制度落实到实处,建立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投资审计工作质量。
2.3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明确职责一是从严控制设计变更。项目在招标过程中,已经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全面的工程勘察,因此,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造价要从严控制。二是加强施工管理。要求施工、监理人员认真负责,严格按图纸施工,严把质量关。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把好审查关,对高套定额和费率的,应从决算造价中扣除。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加大管理中的违纪查处力度,并做到经常检查。通过检查发现管理上的漏洞,总结经验,提出强化管理的措施,规范项目管理行为,达到有效监控的目的。查出管理中的问题,依法追究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2.4加强审计宣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审计部门要利用各种时机,加强宣传投资审计的意义、程序等,争取上级政府和社会更深一步的理解认识和支持,特别是项目的确定、计划和安排上更加科学和符合客观实际,审计资源配置上不断趋于合理,最大可能地降低审计风险。全面推进审计管理科学化,不断增强全员审计风险意识。要大力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增强政府投资审计人员识别风险、预防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让审计人员知道“危险”、查找“风险”、不敢“冒险”、主动“防险”、力求“保险”。
2.5加强廉政监督,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一是做好对审计实施方案的控制,明确项目组长或主审、部门分管负责人及责任人。主要应控制审计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审计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审计方法和人员分工是否恰当。二是在审计报告环节,会计论文范文建立召开审计结果讨论会制度,严格执行审核审理制度,重点由审计组长和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充分论证,严格把关,重要审计项目通过审计业务会议进行审议。三是要求每位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自觉遵守审计“八不准”纪律,从思想上牢固筑起审计队伍廉洁自律的坚固防线。四是要实行审计回避制度,凡与政府投资审计项目业主或施工方有亲属或直系亲属关系的,一律实行主审回避制度,以规避审计风险。
2.6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是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预防风险能力,要坚持主题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加强审计人员党性修养和审计道德修养。二是加强审计法制教育,提高防范风险能力。要把审计法制教育与业务技能培训相结合,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学会用法律来约束被审计单位、约束他人、约束自己,把审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纳入法律轨道,着力提升防范风险能力,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p#分页标题#e#
如果您还对其他审计论文范文感兴趣,请点击:/sj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