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论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征和决定因素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206192121024158
  • 日期:2012-06-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论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征和决定因素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本文从环境影响论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民营企业特性,并根据环境与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关系提出一个分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逻辑思路,由此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性,如动因、目的、职能、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审计内容及重点等进行了讨论,构建一个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最后提出了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与思路。
一、引言
自1983年恢复审计制度以来,随着《审计署关于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实施,我国内部审计在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上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这些理论研究和实务的开展是基于国有企事业单位而进行的,而对于目前在经济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实务的探讨却较少见。会计毕业论文现阶段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所有制性质和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治理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动因、目标与职能、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等方面,使之与我国建立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有较大差异。本文拟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几个理论问题作相关探讨。  
 
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征与特殊制度背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决定因素  影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环境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民营企业本身的特性,它是民营企业的内生变量,对民营企业的组织构架和经营管理要求起决定和限制作用;二是影响民营企业的环境因素,包括影响民营企业产生、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即民营企业的外生变量。民营企业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很多,与本文讨论的主题相联系,我们认为前者主要是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征,包括民营企业的产权特征对其公司治理的影响和资本结构特点对其公司治理的影响,后者主要是一个国家的有关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一)民营企业的产权特征与公司治理在产权特征和公司治理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者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而后者国家作为一个产权主体,看似明确,实则模糊。二是委托代理关系,前者或者所有者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层面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或者所有者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但委托人和代理人主体明确、委托代理链简洁、关系简单;后者所有者不可能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委托代理关系一定存在,而且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主体不明确、关系模糊、委托代理层级较多。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安排,应该使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相对应(Frank Knight,1921;Harris and Raviv,1989)①,由于在公司治理安排中,所有者因承担了企业最大风险而享有剩余收益索取权,经营者掌握了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因此所有者往往通过将一部分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安排给经营者,以激励经营者的努力方向,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但国有企业因存在多级代理,通过层层委托的形式,将国有资源最终交给企业经营者经营。国家作为一个行政管理官僚体系,它有自己的运行方式和目标,不能真正按照企业运行规律安排好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的对应问题,因而不存在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产权基础。民营企业只需经过一层委托代理或直接由所有者经营企业,作为理性的民营企业所有者,会采用将一部分剩余收益索取权安排给经营者以激励经营者的努力方向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样使得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相对应。由所有者自己直接经营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是合一的。所以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存在构筑合理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
(二)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特点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所有者通过构建对经营者的激励监督机制着重解决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而形成以比较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为基础的一套制度安排(邱慈孙,2000)。公司治理结构机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结构(张维迎,2000),资本结构状况反映了企业契约签订者关系以及他们对企业治理的动机和倾向。前述中,可看出国有企业难以实施有效的公司治理。另一个对公司治理有可能起作用的是国有企业的债权人,即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可以看成是,既采用股东身份又采用债权人身份。一般情况下,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在于防止所有者和经营者合谋违反债务契约,但债权人身份和股东身份合一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股东会与经营者同谋侵害债权人,也就是自己结合别人来损害自己。国家作为债权人即使其与作为所有者的利益不是完全一致,考虑到在企业索取权上的优先权,所有者自会比债权人更有积极性参与公司治理,债权人也就没有动机参与国有企业治理①。民营企业投资主体主要是民间个人投资。从资本来源看,主要是权益资本,债权资本少。当债务资金少和债权人分散时,债权人几乎没有动力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一环。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状况主要取决于股东②、所有者有动机和激励去安排好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处理好经营者的激励和监督,经营者的行为趋向于股东的目标效用函数。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一切有利于股东财富增长的企业组织构架和组织方式都会被经营者用来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法规及制度变迁对民营企业竞争地位的影响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于国有企业,其变迁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立身份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私有经济是公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党的正式文件出现了“私人企业”和“私营经济”,民营企业确立了自己的身份;第二阶段权益保障制度空位,隐蔽经营阶段。尽管私营企业的地位从名义上得到了确认,但相应的对民营企业的认识和民营经济保障法律却没有到位;第三阶段建立和健全权益保障法律阶段。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至此民营经济的发展才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制度环境和法律保障。目前由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不同,国家在政策对待上和宏观指导上仍然存在差异,如存在一些行业限制进入,以及人们对民营企业的习惯性的差别对待心理,并由此引发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地位的先天不平等。
(四)内部审计制度变迁及其对民营企业的约束1983年我国恢复审计监督制度,针对当时国家审计力量薄弱,提出了组建内部审计机构的要求,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制定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规定,但这些规定却没有涉及到民营企业。代写会计硕士毕业论文从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内部审计最初的发展仅是为了弥补当时审计制度恢复国家审计力量的一时不足而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而对于规定条例的执行者———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而言,就是从外界强加的一种组织内部的科层设置。其次,政府作为行政管理机构无意干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问题,这种针对国有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对民营企业没有约束力。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与民营企业特性的结合  
审计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经产生就受到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审计体系研究课题组,1999)。就影响民营企业组织环境的因素而言,包括了外在的国家关于民营企业设立、经营管理、财务会计管理、税务管理、破产处置等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制度等外生变量,以及民营企业内生的产权属性、公司治理属性等内生变量。前者决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程度,是否要受到国家行政性质的管理和约束和甚至包括机构如何设置等,后者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是自觉的还是他觉的、是被动还是主动、以及内部审计的目的和目标。就民营企业的内部组织环境而言,主要是民营企业科层组织设置与权力安排,这种民营企业的内部组织环境决定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和审计范围。在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框架中,有一部分内容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而变化,有一部分是所有企业共有的内容,民营企业独有的特性影响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中受企业特征影响而变化的那部分内容,内部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和民营企业的特征共同作用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从而形成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自己的内部审计特征①。而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特征既反映了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框架又反映民营企业自身的独有特性。这种民营企业特性及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框架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我们研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逻辑思路。左图清楚地说明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特性决定的逻辑关系。  #p#分页标题#e#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框架  
(一)审计动因审计动因就是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从事内部审计行为的目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从事某个行为或作出某种决策时,是基于某种利益动机的驱使,当行为或决策人认为从事这个行为或作出这个决策能够给自己增加效用时,就会实施行为或作出决策,反之则放弃。我们认为,从动因上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源自于企业自身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基于自身利益而作出的一种主动选择。内部审计机构是一个企业组织内部的科层设置,从本质上看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事,但根据对企业实施影响的程度,我们认为它的设置取决于三方面的态度: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受委托人的委托负责组织企业构架、经营企业资源,它有权力就是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作出决策。二是企业的所有者。一般情况下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他可以利用剩余控制权要求企业经营者按照自己的愿望构架企业组织体系,如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等。三是政府。一个国家具有宏观调控职能,为了某种宏观调控的需要,可以就企业的组织体系构成作出某种制度安排,企业必须遵循所在国的法律制度,如果法律制度要求企业在组织体系中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企业也必须按制度办事。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内在的主动需求。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团队生产有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径及组织科层之间的委托责任关系,如果没有监督者的监督就会有偷懒、虚报业绩、转移企业财物等情况。当存在委托责任关系就会有受托责任人对委托人是否尽心尽职,有没有如实履行受托责任等问题。作为理性人的民营企业的业主(股东)当然就会想方设法杜绝这些增加企业内部成本,影响到其自身财富增长的因素。但依靠其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尤其是当企业规模大、生产经营复杂、生产经营场所分散时,业主(股东)控制的距离太远,难以实现有效控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协助业主(股东)组织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另一个对设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起作用的是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分析了民营企业经营者有动力采用一切可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加股东财富的措施,所以经营者也有动机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在审计制度的变迁中,我们看到政府无意于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进行干预,而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对内部审计具有强烈主动的内在需求。所以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是由于经营者和所有者为了解决团队生产出现的机会主义、道德风险及协助组织成员有效组织企业的科层组织安排。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职能①
1·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内部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审计目标是对审计活动最一般的最本质的属性规定,审计目标也必须借助于外部经济环境加以规定和说明(王文彬、林钟高,1994)。所以内部审计目标必须反映所服务企业的性质,并受制于客观经济环境。对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来说,其内部审计目标首先要反映的就是国家作为所有者的产权属性,但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是一个虚拟的状态,真正进入企业的角色是政府。政府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目标的影响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行政方式进行调控,行政干预的目的是实现政府的行政目标,所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具有反映和履行政府行政职能的责任。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要反映并受制于内部审计的一般最本质的要求。内部审计是企业的一个组织科层,它的设立、权限、职能分配等都受到企业组织目标的影响和左右,所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也必须反映企业的一般特征,并服务于所在企业。这样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是作为本单位的机构,参与单位的内部管理,扮演内部审计角色,二是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扮演国家审计基础的角色(吕金平、杜丽萍,1995)。内部审计目标具有两重性,既体现企业组织目标又融合政府行政目标。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则是单一的,就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中,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政府对民营企业合法合规性经营的监督是通过财政、税务、金融、工商和民间审计等方式进行,所以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不会留下政府行政职能的烙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反映民营企业最本质的内生变量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民营企业的股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不断增长,而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构架下,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他所努力的方向也是股东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不断增加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在这个组织目标统辖下,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在于协助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
2·审计职能内部审计职能是指内部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秦荣生,2000),它是由审计自身的内在因素所决定,并反映出审计的本质。内部审计职能是围绕实现内部审计目标而内生的固有功能,它受到审计目标的影响,并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会计论文内部审计的职能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而审计目标又受到企业特性的影响,所以审计职能也最终受到企业特性的影响。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审计目标不同,所以它们的审计职能也存在差异,但它们又同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审计职能也存在同一性。我国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控制职能。这里的经济监督主要是代表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监督和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而经济评价和经济控制则是以服务为中心。评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等的评价,以考查企业运作是否有效,以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其次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评价,其结论为外部利害关系人所使用,服务于外部利害关系人。而控制更是直接服务于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治理和考核、管理者对下级的管理和考核。所以评价和控制都是服务,只是服务的对象有所差异而已。
因而我们把内部审计的职能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监督职能,二是服务职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产生是一种被动的结果,是在政府宏观干预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所重视的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的检查、国有资金的使用状况和经济责任人对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采用的是监督式的审计方式,重视监督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①。而民营企业更重视的是服务职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自身发展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协助和保证组织实现目标。除了国有企业一般的评价和控制等服务性职能外,因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不同,还突出明晰产权和咨询等服务性功能。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表现为外部的明晰性和内部的模糊性,公司治理上表现为存在构建合理公司治理的基础。产权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拥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不具有的一项特殊服务功能-明晰内部产权,而存在构架合理公司治理基础的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民营企业的资本主要来自于民间,合伙投资比例比较大,合伙又最可能发生在家族成员和好友之间,这种既人合又资合的合伙投资在初期产权较为明晰,但到了后期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家族成员的变化,产权关系就愈来愈复杂,产生损益分配不平等,由此往往容易产生纠纷,妨碍了企业的顺利发展,甚至造成企业解散清算②。
民营企业这种外部产权明晰但内部产权复杂的特殊经济状况,赋予了内部审计一个全新的服务内容,即明晰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公平保护全部所有者权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终极目标是协助组织实现股东(业主)财富最大化,这种实现应是公平地针对每一个股东(业主),如果产权纠纷造成分配不均,会损害部分股东(业主)利益,就没有实现目标,所以内部审计有义务去履行这个职责。咨询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存在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目标一致,领导团队追求价值增值,内审必须帮助组织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极其复杂多变,内审凭借自己的独有身份和优势,采用参与式的审计方式,以服务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保证咨询服务。其所涉及的服务咨询领域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项目投资、销售市场景气状况等战略性决策,也包括了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促销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系统效率、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技术和运营性决策,内审人员通过与经营者交流自己的审计结论协助经营者改善经营效益。
(三)审计机构和管理体制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组织设置,内部审计人员依赖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威执行审计职能。对一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管理体制影响最大的就是企业所在国的审计组织体系③。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状况确立审计组织体系,在这个组织体系中规划和协调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的设置方式、管理体制、工作对象等都在审计组织体系中进行规定。企业内部审计只能根据已经规划了的设置方式、管理体制等设置内审机构。其次是企业自身的治理安排。在国家审计组织体系中没有明确的内部审计设置和管理问题,其剩余权力由企业自己安排。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审计组织体系。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对内部审计体系的规划并没有把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包括在内。所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设置和管理的权限全部留给了企业自身。即决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管理体制的是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审计署规定,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业务上受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从这个规定看,我国国有单位的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上,是设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在管理体制上既受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又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p#分页标题#e#
在机构设置上,民营企业应将内审机构设置在股东会或董事会的领导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管理体制上缺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仅取决于民营企业本身。民营企业的经营者都有动力把内部审计机构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组织结构,为了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民营企业应把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置在股东会或董事会的领导下。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股东会人数不多,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灵活,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隶属于股东会的领导。对于规模大,按公司制运行的民营企业则应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的领导之下。在管理体制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受本单位的领导和监督,对本单位的上级负责。在业务上只受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指导,但这种指导仅保留在业务上,具体表现为执行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行业准则和规章①。
(四)审计内容与重点
1·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其履行管理职责是通过监督、控制、评价等方式进行。这种监督、控制的范围有多大,内容有多少,取决于内审部门的权限。而这种权限一是来自于企业权力安排,二是来自于外部法律环境。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是进行管理审计的基础。民营企业的审计目标是帮助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所以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一是保证企业组织科学合理,生产流程规范运行;二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真实及时,以便保证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这一点与国有企业进行财务审计的目的是经济的合法合规性不同,它是为进行管理审计提供基础性资料。民营企业内审的重点在于发挥内审部门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达到经济性(economics)、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
2·重视舞弊审计。舞弊是为了赢得某种不公正的或不正当的利益而采取的欺骗、隐瞒或违背信用行为。在国有企业,由于剩余索取权归国家所有,经营者只拥有剩余控制权,且目标函数与国家所有者不一致,经营者很难有主动从事舞弊审计的愿望,而且容易在企业内部形成舞弊合谋,将国家财产据为私有。在民营企业,许多所有者直接经营企业,而且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为家族企业,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占据了企业中的不少管理岗位,他们较少有从事舞弊的动机。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主动从事舞弊审计,以杜绝内部管理者和职工的舞弊行为。
3·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的经营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第一,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民营企业又面临制度歧视。在产业的投资指导上,国家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产业指导较少,使其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在财税政策上,不能像国有企业一样享有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在金融政策上,国有银行基本不向私营企业贷款。民营企业难以像国有企业一样顺利地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进行融资;在市场准入上,国家也为民营企业设置了行业限制,如不能进入金融、邮电、通讯、铁路、民航、电力等行业(朱方明等,1998)。
第二,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企业家队伍,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经营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洞察力、预知力和创新力不够。
第三,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中,债权人没有动力和激励去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减少经营风险。这些不利条件使得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错误,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现金断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但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系统适应性,依靠分析自身资源,采用战略管理来催化企业增长。所以民营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战略性内部审计②和风险评估,期望内审能够对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协助保证组织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战略优势。
4·结合ISO9000认证,开展质量审计。ISO9000是国际化标准组织(ISO)1987年发布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系列标准,现在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供方质量保证体系的统一标准。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取得ISO9000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以质量求生存。内审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企业组织内只有内审机构才是真正负责经济控制的部门,并不直接参与各个项目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其次,各个职能部门无法正确地对自己设计和规划的组织运作进行客观评价;此外,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与ISO9000在内容和目标上有共同之处,是内审结合ISO9000开展质量审计的理论依据。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研究基金会(IIARF)在1996年提交的关于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对内部审计影响的研究报告指出,《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有24个条款对应于ISO9000的20个质量要求。尽管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ISO9000系列标准及其相关的指南是在不同时期各自发展起来的,但两套标准的目标却是相似的,即设计并确立不同的质量级别以满足客户的需要。所以内审有责任也有权威结合ISO9000搞好质量审计,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内审目的。  
 
五、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对策
(一)利用企业特性优势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通过对民营企业的特性分析,我们知道,民营企业具有构架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而且在内部审计的设置上不受行政干预,审计目标集中在为企业服务。利用这个优势,我们可以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和工作效能。企业应在组织构架上,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股东会或董事会的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企业状况制定内审章程,将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职责、权限写入章程中,并要求董事会或股东会予以批准。审计人员仅对审计活动本身负责,但并不对所审计的对象承担责任,以提高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机构内部组织的设置方式要同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相一致。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采用应根据审计对象灵活多变。
(二)利用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指导作用促进内部审计发展首先,利用内审协会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尽管我们在前面分析了民营企业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内在动力,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内审问题的认识也会存在个体差异,如担心设立内审机构会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而一时不愿意建立。我们应该发挥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宣传作用,触发其内生的内部审计设置需求,推动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的步伐。其次,通过内审协会,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内审实践经验,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发挥内审的服务职能时对内审人员的要求较高。而内审协会除了对内审行业进行管理外,还具有服务和交流功能,可以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岗位培训、后续教育及举办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参与国际内审交流等多种方式增进企业间内审工作经验的交流和学习。
(三)以服务为导向,促进内部审计的正确发展在开展审计实务时,重点突出内审的服务职能,以服务为导向设计审计内容,培育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朝着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正确方向发展。在实施财务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营运性审计工作的同时,应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通过内审人员加强企业对经营风险的控制,起到保证作用。代写会计论文范文在对待舞弊审计问题上,要注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以减少舞弊和差错出现的可能性。内部控制系统有可能出现局部失灵或偶然失灵,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检查内部控制系统,纠正缺陷防止舞弊,一旦发现舞弊的迹象,即采取措施进行追查和补救。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本文从环境影响论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民营企业特性,并根据环境与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关系提出一个分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逻辑思路,由此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性,如动因、目的、职能、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审计内容及重点等进行了讨论,构建一个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最后提出了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与思路。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