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审计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来冲破这些阻碍,在创新中求发展求生存。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审计覆盖面不够广、力度不够大。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但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经审计的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金额的比重还相当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条:第一,地方政府未明确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交通、城建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审计机关受人员和经费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审计力量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全面加以审计;第三,审计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程度不高,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即使可以安排出审计力量,也往往因为审计管辖权的限制而无法对上级政府在地方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形成了不少“审计盲角”。
2、审计提前介入的时间和力度不够。审计的提前介入是指审计人员从项目立项开始参与项目投资全过程,这样既有利于项目建设决策和程序的合法性、科学性,又有利于完善投资主体的投资机制,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目前进行的开工前审计,主要强调资金的来源、到位情况和计划批复情况,保证不了整个投资程序的合法化;而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一般都是指对工程期中审计或竣工决算审计,这种审计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对违反投资程序的建设项目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且不易补救。二是不能够及时了解投资主体方作出的决定,其是否有利于投资项目无法在实施前作出判断,对不利于投资项目的做法也不能及时地提出审计意见。
3、审计内容上,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侧重于微观方面较多,有时单纯就项目审项目,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对于搞好建设项目的意见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在建设项目上,侧重于概(预)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较多,而对项目的绩效审计涉及较少。
4、审计技术和方法上,审计人员掌握和应用现代科技审计的水平与信息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有时还常常停留在以手工为主的帐目基础审计上,在审计方法上实行全面审计较多,采用统计抽样等现代审计方法较少。尤其在重点建设项目审计中未能做到向财务和工程管理审计的统一性转变以及不重视内部控制测评等问题。
5、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缺少复合型审计人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第一,审计机关平时没有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第二,国家审计人员属国家公务员编制,其报酬与编制相对固定,专业技术人员只能在社会上公开招聘,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等专业人才加入审计队伍。
6、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防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第二,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学性不强,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有:第一,审计人员的观念和意识不到位,没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全过程审计扩展的观念,也没有树立“跳出审计谈经济,围绕经济搞审计”的意识;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第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虽然2001年审计署发布了《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但这份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仍然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二、创新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必然趋势和出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作为改革开放的我国,审计事业也必然与时俱进,我们应该增强宏观意识,立足点要高,目标要长远,在创新中求发展求生存。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相应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新也必然是唯一的出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存在的不足决定了投资审计必须创新。由于目前投资审计中存在的一系列不足和问题,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设领域内贪污腐败、挤占挪用、工程质量事故等严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已成为社会深层次问题。这就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加大投资审计力度,大胆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审计效率。
2、投资主体多元化对投资审计的影响。近几年,国家加快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新思路是逐步建立起“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的作用。作为国家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也必须遵循这一客观事实,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重新定位,对决策主体与投资主体的颠倒,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等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关注和研究。
3、知识经济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到来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是审计目标更加侧重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二是审计的方法不再是简单的翻账本式的,而是一系列适应软件、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需要的新的审计方法。三是审计手段将更加先进、完善,不再单纯依靠手工操作,而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或网络高速公路审计。四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加之社会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大,审计人员做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也加大,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五是随着会计理论和会计要素的研究和重新认识、定义,审计的内容将不仅仅以有形资产要素为中心,还有对无形资产的审计。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必然带来审计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变革,必然引起审计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和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李金华审计长在《展望新世界,迎接新挑战》的谈话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审计人员跟不上时代步伐,就会落伍。审计如何跟上技术创新的形势,在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走在技术创新的前列,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面对挑战,进一步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创新
1、审计工作的思路、观念和思想要创新
充分认识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审计范围、审计依据等一系列方面可能发生的变化,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投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必须解放思想,克服因循守旧,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投资审计工作与时俱进。在指导思想上,要跳出单纯的审计业务观点,树立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贯彻“三种思路”,即从建设资金和项目审计入手,落脚到国家的投资政策和法规上;从建设单位和建设项目审计入手,落脚到政府投资体制和投资监管上;从投资的财务收支入手,落脚到建设市场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在工作方针上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解剖麻雀”的指导方针,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把精力集中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上,以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促进提高投资效益。#p#分页标题#e#
2、审计人员素质要提高,人才机制要创新,
(1)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投资审计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审计工作,它不但要求审计人员精通固定资产投资财务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工程识图、概预算编审等工程建设专业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日趋智能化,投资审计人员的单一财会型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精通财务知识基础上,还必须掌握工程、法律、经济、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但是目前投资审计人员中两项知识都能够熟练掌握的并不是很多,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局限。为了缓解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的不利局面,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如下途径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一,人才的外部引进,即适当增加编制,用于引进审计机关所亟须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第二,人才的内部培养,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
(2)不断提高投资审计人员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近几年建设市场存在违法乱纪问题比较严重,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要使审计人员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平时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廉政教育,做到警钟常鸣,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执法。
3、审计技术和方法要创新
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审计内容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人们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审计中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很难适应新的审计任务。比如我们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往往以资金活动为主线,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检查,即使是抽样审计,如对大型施工企业审计,真正建立落实在内控测评基础上的也很少。但随着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活动日趋复杂,采用这样的审计方法,一是会造成审计成本加大,审计资源和审计任务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二是审计质量也很难保证。因此加快审计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迫在眉睫,必须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于对内控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在审计中要充分运用分析性测试,以分析测试结果作为审计计划、实施审查、作出审计结论、甚至表达审计意见的重要参考依据。
会计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审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审计,虚拟企业的审计都将成为投资审计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审计技术必须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电子计算机将成为审计人员的主要操作工具。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起步较早,最早用于预(决)算审计,之后是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大大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但这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从实际情况看,也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日显紧迫。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原有软件进行优化更新。另一方面,要针对新的投资审计领域开发出新的审计软件,使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4、审计内容和层次要创新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投资审计也要把公共工程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这是投资审计内容创新的基础。今后投资审计的重点,一是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建设资金、建设项目,财政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资金和项目,审计部门不但要介入,而且要提前介入,要将违纪违规现象消除在萌芽阶段。
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将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过渡。李金华审计长在重庆、湖北考察工作时进一步强调指出“审计的最终职能是促进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务公开化。查错纠弊只是审计的基础和手段;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绩效审计’和政府决策审计,这是世界审计发展的趋势。”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从效益审计入手,在对基本建设投资、城市建设投资和施工企业进行全面审计的基础上,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在效益方面,要特别注重环境效益。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审计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投资项目环境效益的审计显得更加重要,充分考虑预防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审计将成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一个重点。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要做到财务收支审计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并重,以建设单位为主,延伸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查处乱上建设项目、违反建设程序、虚假招投标、违规转包分包以及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等违纪违规行为。
5、审计方式上要创新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式,也和其他审计一样,基本上是审计组查阅会计资料、询问财务人员和相关当事人,必要时进行外调和到现场实地考察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收集和反馈的审计信息往往面窄,真实性差,审计风险较大。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应积极进行审计方式上的改进,扩大公开性,增加审计透明度。一是增加审计项目的透明度。对于选定的部分审计项目,要定期向社会公开,争取提前获得审计信息。二是增加审计过程的透明度。审计组进点前,先搞好全方位、多角度的审前调查;审计组进点后,不仅要审查会计资料,询问有关财务人员和当事人,还要张贴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争取被审计单位广大职工的配合和支持,同时,在审计过程中也应加强与相关执法、监督部门的配合,及时了解有关情况。三是增加审计工作标准的透明度,适时公开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加强社会监督。四是增加审计结果的透明度,要更好地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职工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敏感问题,特别是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还可以通过媒体公开,以扩大审计影响,增强审计的警示和威慑作用。
结合投资审计的特点,实行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查处与促进相结合、点面结合的审计方式。进一步强化事前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建设周期较长的重大建设项目还要实行跟踪审计。建立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员派驻制度,实现对于重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审计。我们的投资审计多是事后审计,主要起揭露和监督作用,对建设过程中已经造成的损失浪费,只能是“秋后算账”。为了弥补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投资决策不科学等问题造成的损失浪费。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员派驻制度,实现对于重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其基本做法是:由地方政府出台关于重点建设项目派驻审计员的专门规定,审计机关按照规定派出审计员进驻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现场,对建设项目实施从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总之,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动了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必然要随着国家审计的改变而改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清醒的认识,科学分析审计环境,抢抓机遇,勇于创新,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再上新的水平。
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谈审计创新由会计论文发表中心高级审计师论文发表组整理提供,本文阐述了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角度出发,谈一谈审计创新,更多会计论文资料请联系下载/gjsjs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