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审计实务》项目教学法的探讨
【摘 要】 审计实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和操作性均较强,大部分高职学生反映审计的相关理论知识非常枯燥,加之他们又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因而听课时不能完全搞懂所有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的耐心和信心,学习兴趣逐渐消失。如何教好审计实务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是每个教授审计实务课程的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在《审计实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
【关键词】 审计教学,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审计实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及实际操作能力,也迫使教师努力提高实践水平和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一、 高职《审计实务》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审计实务学科特点的客观要求
审计实务是一门实践性、逻辑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审计实务尤其是社会审计部分,由于是注册会计师从业的基本和最为重要的执业指导和规范性学科,因而涉及到的定义、术语、规定、技术等条条框框的东西很多,对初接触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其中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涉及到很多职业判断,如果没有相关的经验,比较难理解。很多学过审计的学生都会反映初学时,感觉摸不着头脑,有点雾里看花,朦朦胧胧。根据审计实务实务性强、技术性高的学科特点,且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又从未接触过真实的会计资料,对审计程序、审计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如果审计教学仅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和个案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必然导致审计实务“难教、难懂、难学、难考”等问题的出现,同时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做种导致审计专业毕业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普遍偏弱,难以满足审计实务工作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加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分析学习、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审计教学效 果 。
(二)审计实务教学难的客观要求
首先,就审计内容来看,教师在审计教学中必须考虑教学大纲、学时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审计实务教材以审计理论为主,较少审计实训操作实例,因此教师授课时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很难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完全衔接。
其次,就审计教师的素质来看,大多任课教师是从校门出来走上讲台的,这些审计教师没有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只有少数教师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会计部门实践后从事审计实务教学工作岗位的。所以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涉及到审计实务就大打折扣了。假如审计教师本身没有参与过实际审计工作,必然导致授课时侧重理论 ,照本宣科。
再次,就审计教学方法来看,目前的审计教学手段单一,当前大多的审计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程讲授,老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虽然也有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但大多不是实际案例,只是习题式的案例练习,一般就是错账的调整,舞弊案例的情况介绍。常见错弊案例是科目运用错误,会计业务的处理、报表的编制和调整,缺乏必要的会计凭证及实际业务的处理过程,与审计实务相差甚远,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且在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一下很难回答,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最后多是老师分析讲解,没有利用案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枯燥无味,审计教学与实际审计工作相脱节。审计课程从性质上来看与其他相关课程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逆向思维,而现行的审计教学方法对学生审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最后,就教学对象来看,由于高校这些年扩大规模,会计专业的学生成倍增加,有些高校为节约办学费用,每个班级的容量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七八十人以上,所以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实务训练方面,安排起来难度较大。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难以容纳这么多学生;校内安排学生实训,教学所需的会计业务资料难以求到,号的审计实训教材较缺 乏 。
(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2006 年 11 月 16 日,教育部发布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 6 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高职教育中,培养掌握未来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要求审计教学不仅需让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还必须了解审计工作的一般流程和内容,学会审计工作所需的一般技能,如接受审计业务委托、形成审计工作计划、进行业务循环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等专业审计能力,以及具备审计中所需的沟通、组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项目教学法在审计实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审计的基本原理后,可以让学生站在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角度以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为依据,以《中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为准绳,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总体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运用审计程序,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鉴别和汇总,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还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从会计和审计两个角度来讨论问题。比如,每个项目小组可由一部分学生扮演做账者,一部分学生扮演查账者,通过做账者和查账者的沟通,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协调与合作的能力。
(一)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打破教材,按审计工作流程设置教学情境实施教学。一般可将审计教学细化成四个模块,初步业务活动阶段,审计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2.取得被审计企业账证表等相关资料。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发审计所需的审计资料,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被审计企业一年度的经济业务会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台账、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使用的审计工作底稿等。没条件开发教材的高校则需选取实践性和仿真性强的审计模拟企业教材。最好能把审计资料刻成光盘,防止由于一套资料,导致学生多,账套少, 影响实训效果。
3.学生成立审计小组,选好项目负责人。审计小组一般以 5-6 人为一组.每个组必须有一个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分组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好坏参半”的原则,否则成绩差的学生可能更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成绩好的学生的带动下,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4.教师做前期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基本的工作思路,帮助学生树立审计基本理念,在让学生动手进行审计前,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习项目内容、目的、组织、操作步骤以及要求,并介绍审计流程及主要的审计程序。
(二)实施项目教学
当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就可以开始实施项目了。工作一开始,各审计小组就开始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学生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确定是否接受委托。在这个环节刚开始实施时,学生还不是很熟悉,教师应一边进行理论讲解,一边结合案例从头到尾操作一遍。然后,学生再独立开展活动,教师给予指导。接着计入审计计划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调差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等。在此环节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确定审计重点。因为在实务操作中,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所有的账目都进行核对,因此,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也没必要核对所有的账目,否则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确定企业主要的会计问题和重点要审计的领域,是由企业业务的复杂程度、账户的重要性以及对审计风险的适当评估和以往审计经验所决定的。让学生试着去确定重要性,即会计报表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这一严重程度通常可以量化,可以采用固定比率法或者变动比率法,然后,再根据具体账户性质和错帐风险,把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个账户中。目的就在于控制各个账户的审计风险,以便使审计风险保持在一个比较适当的水平。学生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后,要初步选择采用哪种审计策略法,接下来小组成员就可以对整个审计工作做时间和费用方面的预算,同时通过协商分配小组成员应该担任的具体工作和应该进行的审计程序。学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参照教师课堂操作的范例,制定出具体被审单位应进行的审计程序,然后教师给予审核和指导。学生看着自己做的计划成果,那种满足感是传统教学法所不能给予的。#p#分页标题#e#
再者,学生进入实施审计阶段。该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及遵循情况进行控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修改审计计划;对会计报表项目按照业务循环实施实质性程序,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在这个过程里,学生要完成四个业务循环的审计工作,对每个科目进行具体的审计。对于每个业务循环,首先,要搞清楚其业务流程;其次,判断是否进行控制测试;再次,再进行实质性程序。在此环节,教师可先演示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操作,其他循环由学生一边自学,一边操作。需注意的是,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可在操作前先进行理论指导和实操演示,以让学生加强理解和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让小组成员之间通过讨论、查资料找到解决的办法,必要的时候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这一阶段,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查账其实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最后,审计完成阶段。完成所有科目的审计后,小组成员对需要调整的事项进行沟通,初步确定审计意见,教师给予指导,学生再通过多次修改,最后形成审计意见,百年之审计报告。至此,整个审计工作结束。
(三)项目教学评价
每个审计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呈交书面的审计工作底稿,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给出一个综合的项目成绩。其次,审计小组成员之间按照各个成员对小组的贡献,进行互评。最后,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给出每个学生的总评成绩。
三、项目教学法的利弊分析
项日教学法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比较适用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通过以上项目教学法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审计职业技能和方法能力,达到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它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操作能力,这也这迫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实操水平。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项目教学法是双赢的。但,项目教学法在《审计实务》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项目教学往往会受到教师能力水平、教师对课堂一些难以预料情况的控制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使项目教学有时流于“只花时间、不见进展”或者“只见热闹,不见内容”的境况。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注意进行经常化的理论更新和实践锻炼。学校应创建条件,让教师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工作;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资深学者或实际工作者指导工作,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其次,是在企业账证表等相关资料的取得上。
由于会计保密性原则,账证表等相关资料是很难从现场取得的。而市面上也很缺乏与审计工作流程相关的会计资料模拟教材。再次,是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问题能力的问题。查账首先要会做账,虽说学生也实操过完整的会计实务,但是有些学生始终还不是很清楚会计核算程序,查起账来未免有点吃力。所以,前期的基础课程一定要学好,同时还要经常温故知新。最后,就是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学生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平时的表现来评定成绩,教师可能或多或少含有主观因素在其中。且审计工作底稿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难免出现有些学生不参与工作,却因小组成绩得高分的情况,而教师很难界定学生对小组的贡献度。因此,审计教学的评定评价方式还应进一步改革。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审计学课程讲好了会非常吸引学生;讲不好,会变成枯燥无味的教材解释。如何讲好这门课,还需要广大教学人员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赵兰芳.论案例研究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5(10)
[2]田岗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6)
/sjlw/
[3]张雪梅.浅谈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M].改革与探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地质出版社.2005 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