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独特性及防范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审事议人,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违规行为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徒增了审计风险。分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独特性,提出了降低审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独特性,防范
一、审计风险的一般特性及成因
在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定义审计风险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如果想要使发表的意见有比较大的把握,那么他就只能接受较低的审计风险;如果要求有99%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就为1%;而如果有95%的把握就已经令人满意,那么审计风险便为5%。根据审计每个账户余额所获得的证据对整个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其目的就在于限制各账户余额的审计风险,以便使审计结束时对整个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审计风险保持一个适当的水平。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在审计风险的三个构成要素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有效有关,审计人员对此无能为力。但审计人员通过研究和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以对被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作出评估。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便可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便将检查风险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来看,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业务性质及所处的行业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会计与报表层次的有关的固有风险的产生。会计报表各项目本身的特点也会引起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有关的固有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总是建立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只能为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提供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保证;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某种原因而失效,控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除此之外,由于注册会计师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限制,也可能导致错误的审计意见的发表,检查风险也主观地存在着。从审计工作的环境来看,单位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故意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从审计技术和手段来看,内部控制的存在和现代管理的发展,促使统计学中的抽样技术广泛应用于审计工作中,详细审计相应地过渡至抽样审计,抽样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会出现抽样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的总体特征不符,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独特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任期届满或离任时,通过对其单位资产和财政、财务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检查,以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并划分经济责任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较大。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除具有一般审计风险外,还具有审计风险成因的独特性经济责任审计“审事议人”,既要审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又要评价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把对“人”的监督与对“事”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审计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如果审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知识面与审计技能不适应上述要求,就会从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层次高,责任人一般为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的复杂化,需要大量采用专业判断和分析性技术;经济责任审计覆盖期较长,审计的时间跨度大,一般一个任期以上,审计评价的事项多,审计的依据尚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完善之中;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不仅要审计本级会计单位,还需延伸其下属单位及重要关联单位,所有这些都有可能产生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受托性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被动”而非“主动”的审计行为,更增加了不可控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的艰巨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成因的独特性,使得风险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特别是审计对象一般都是具有较高“智商”的领导人员,且拥有较大的政治或经济权力,其违规行为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二是委托授权属性审计事项常使得审计机关面临被动的局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均为组织人事部门决定,审计机关只有得到授权委托方可实施审计。人事变动一般具有批量性,比如任期换届等,在短期内很容易形成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审计人员对风险———成本———效率的关系很难处理,这就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影响的多重性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审计机关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关系中代表着组织或资产所有者或上层管理者对享有受托经济责任的领导人员的工作业绩、经济责任以及廉洁情况实施审计监督,社会各界对此的期望值很高。如果发生了重大审计失误,将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损失,更多的表现在政治、社会、心理、名誉等方面的损害。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范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内部控制不存在、不健全或执行乏力的审计对象作为重点,实施详细审计。同时考虑把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引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账目基础审计方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审计效率与降低审计风险的双重目的。
(二)改进审计手段与方法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时间长、内容多、工作量大,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结果要求急。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改进审计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一是走群众路线,拓展审计线索来源。领导干部是否廉洁,本单位的群众最有发言权。可采取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和地点、个别走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确定审计重点、内容与方法,减少审计风险。二是充分利用常规审计的成果。责任人的廉洁与否,通常都从财政、财务收支上反映出来。调阅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了解存在的问题,分析新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对批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及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做好几个结合。针对不廉洁行为的隐蔽性强,特别是个别责任人利用职权搞转移支付或回扣的特点,坚持查一级会计单位与查二三级会计单位相结合,查本级会计单位与查关联会计单位相结合,查账与查实结合,内查与外调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
(三)合理确定审计重点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要以责任人是否充分履行其受托经济责任为中心,围绕其应该承担的财务责任、经营责任、管理责任三个方面进行;同时,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行业和管理特点有所侧重。
(四)恰当做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正确界定责任范围,对不属审计范围事项、非审计事项、证据不足的事项和性质不明事项等,可不做审计评价。审计评价应重点突出,在评价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责任人的任期实绩、重点问题及应负责任,重点分析各项实际工作和经济责任指标的真实数据,与任期目标相对照,评价责任人在任期内的管理效益、经营效益实现程度和责任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对责任人的业绩建立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用列举数据的形式,明确责任人存在的问题及其应负的责任。此外还应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建立规范的审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联系会议制度,制定科学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尽可能防范和化解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风险。
(五)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确保审计队伍政治上的纯洁性和可靠性;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技术上防范审计风险,在对审计人员进行严格而系统的会计、审计、法律、计算机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培训,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操作和技术要求;坚持三级复核,严把审计质量关,从各个环节上化解审计风险。一是要坚持三级复核制度。二是要成立复核机构或设置专职人员,专职复核员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实行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制,凡是因审计质量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要按审计作业程序层层追究,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达到从各个环节上化解审计风险的目的;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对一些较大的疑难问题要提交经济责任领导小组研究定案,并做好记录,材料要归档。#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 胡本源.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问题[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2,(1).
/sjlw/
[2] 李新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5).
[3] 李高书,毛祥中.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J].重庆审计,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