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 培养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是高校审计教学的根本目标 。 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审计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审计教学实践,提出了根据课程特点、课程内容选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观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传统模式,教学方法,案例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审计人才,是衡量审计教学成败的关键。 笔者认为, 审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要明确审计课教学目标;二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三要应用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哪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如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审计学》教学目标定位
《审计学 》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是继 《财务会计学 》、《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 》、《财务管理学 》 等课程之后的后续专业课。 《审计学》课程以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为主线,着重介绍如何对财务报告进行鉴证,同时还介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内容。我国高等审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单位、研究机构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按照这一要求,我们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审计职业的工作者。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高新技术不断向生产和生活方面渗透,竞争不断加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审计课教学必须为此做出努力。基于上述原因, 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应在原目标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除了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就是审计课教学改革所应体现的素质教育目标。
二、改革审计教学传统模式
审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规律,而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顺应审计专业教学规律,影响未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可是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学方法,目前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 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的需要。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的。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审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目前社会及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所以案例教学法应成为该门课程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 案例教学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 审计专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适当地选用案例教学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模式。 一般有以下三种:
1.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 ,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 比如,在讲授审计工作底稿时,教材中介绍了工作底稿的种类及所包括的各项内容,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 我在讲课中展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填制,怎么填制,然后将复印好的底稿发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填制,这样做学生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 、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理论。 比如在实务审计部分讲授过程中,我让学生做了大量案例习题,通过这些案例习题,让学生总结审计测试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这样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就能够很容易的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习题课等时间 ,专门进行审计案例的讲解 ,通过一些案例的讨论,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 如教学中引入“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案例,“安然事件”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对审计独立性、 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等重点、难点问题有较深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引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归纳总结法
审计课的内容多,而且细,学生学完后,会觉得乱,没有系统性,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组合起来,使所学知识条例化、系统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完审计理论部分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使用该种方法。审计理论部分的内容包括审计概念、审计目标、审计组织体系与审计规范、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等,这么多的内容学完后,学生会觉得很乱,甚至有些学生都记不得学过了哪些内容。 因此,在讲完理论部分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对理论部分包括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介绍审计理论体系构成问题。 关于此问题国内外学者有不同观点,包括审计目标导向型、审计本质导向型、审计假设导向型等,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其中任意一种类型,例如审计目标导向型,这种观点是从审计目标出发,根据审计目标规定审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然后研究作为信息传递手段的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等问题,其流程图可大致表示为:审计目标→审计对象、性质→审计原则→审计准则。 这样学生就能知道在全部的理论知识中,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变书上的内容为自己的知识。 在审计实务部分,每一个审计科目都包括许多道审计程序, 对于较难的审计科目的审计程序,就可以采用归纳总结法,对重点程序进行总结,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三)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在审计课实务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此种方法效果较好。 在实务审计部分,常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函证法、盘点法、分析性复核、检查等方法,虽然每个科目的实质性测试基本上都围绕这些方法展开,但在审计不同内容的时候,在使用上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不注意这些区别,会造成审计方法使用上的错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为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加深对审计方法的理解,提高运用审计方法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应收账款函证和应付账款函证时,就可使用此方法,对比应收账款函证与应付账款函证的区别,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在使用要求、函证对象选择、函证方式上存在不同,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学生在对这两个内容进行审计时就不会用错这道程序,保证审计质量,也加深了对这道程序的理解。 同样在银行存款函证与银行借款函证、库存现金盘点与存货盘点等内容的学习上,都可使用该种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也是我们审计课教师进行审计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袁春梅.对审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几点思考.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7(2).
[2] 牛莉 。 如何搞好 《审计案例研究 》课程教学 .中央电大时讯网 .2003(12).
/sjlw/
[3] 何玉.国外审计教学研究及启示. 生产力研究.2008(7)
[4] 王朋材.浅谈审计教学改革.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7)
[5] 杨丽华.审计教学中应加强案例教学.成材之路.2008.(10)
[6]田岗.审计教学方法出探.山西财经大学学院学报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