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素质教育与高校审计教学改革
【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审计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积极探索高校审计课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切实贯彻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较好地融合是当前高校审计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校 审计 教学 改革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通过把外在的理论知识和社会感知转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实现。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需要贯穿于开设的各种课程之中。而目前大学专业课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环境方面,都还没有真正体现这一精神实质。因此,如何在审计专业课教学中贯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过程的融合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
1.高校审计课程改革应基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从社会实践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等。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高校审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对高校审计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审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仅限于课本,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无论是审计课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上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查,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导,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意识、手段和考评机制,导致审计教学结果与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的脱离。因此积极探索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审计课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对当前审计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审计教学与全面素质教育脱节的原因
2.1审计教学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核心,这种教学模式在审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中显得尤为突出,大部分学校仍采用“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一考定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理念滞后。有的老师把完成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首要任务,甚至是全部任务,忽视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与发挥;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与人合作等意识的培养。这种滞后的教学理念仅仅将教育教学停留在传授知识的浅层次上,忽视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影响了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2.2封闭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为审计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多途径获取知识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必然趋势。现行审计教学大多限于课堂教学,尽管有些学校建立了审计实践教学实验室和相关设施,但是学生始终是在一个封闭式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因此造成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过于狭窄,学习的内容仅限于教材的现状。另一方面,高校审计课堂教学往往采取“标准化工作程式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在获得教育规模效应的同时,违背了学生对事物和知识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的教育规律。这种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获取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利于学生社会洞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沟通、协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不重视审计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研究。大学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积累与学术水平的提高,忽视教育科学与教学方法的研究。这种现象在高校审计教学中也存在。由于审计学科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审计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深深感受和体会审计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因此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的审计教学中,教学设计大多是以教为本位,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自身内部完成的事实。由于教师将讲授替代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学生丧失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意识,从而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组织上,大多是以班级集体授课为主,这种单项传播的形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导,对深刻的洞察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2.4教学内容体系单一。现代审计由传统的财务审计不断扩展到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审计,内容不断丰富;审计方法由传统的详细审计发展到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到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完善。但目前高校审计课教学内容大部分侧重财务审计,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了学生对审计产生片面性的理解,不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此外由于教学内容体系中大多是对审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介绍,缺乏相应的事例对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进行教育,因此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是高校审计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2.5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学习效果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审计课的传统学习效果评定方式基本上是以期末书面考试成绩为主,加上极小比例的平时成绩综合得出的。首先这种“一卷定优劣”的评定方式大大束缚了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更不注重对自身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其次这种教学效果的测评存在后滞性,即便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也难以通过对信息及时反馈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再次,忽视了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引导,不利于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过程,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能力,从而保证审计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改变单一的事后总结性评价模式,已成为阻碍高校审计教学改革的重大问题。
3.基于全面素质教育的高校审计教学新思路高校审计教学要与素质教育很好地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树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本的审计教学理念。高校审计教育的主体应树立业务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教育主体的角色应当由审计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者和合作者。教师应有目的性的引导、启发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象或问题进行观察、思考,通过课堂案例讨论、交流以及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和构建知识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审计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3.2逐步建立开放式的审计教学环境。应将封闭式的教学环境逐步向开放式转变。首先应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同时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审计软件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其次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应逐步完善审计教学的网络环境,一方面利用校内网络平台将审计教学的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扩展与学生共享,并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资源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分组协作,进行研究性学习。再次应尽量安排小班授课并划分学习小组,通过课堂分组讨论等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
3.3加强审计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研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审计教学设计研究,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借助于声像、视频、审计软件等为平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审计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模式。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就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审计教学应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单向交流向双向甚至多向交流转变。
3.4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审计教学内容体系既要包括审计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又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问题的解决相联系,为学生提供运用审计知识的机会。通过案例或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富有时代特征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内容补充到审计教学环节中。同时应注重审计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将审计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使得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此外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应通过实例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p#分页标题#e#
3.5建立完善的学习评价机制。学习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评价内容应是多重的,不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还包括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评价手段上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评价形式上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既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有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上应包括多个模块:学习态度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模拟试验成绩、研究性学习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以及期末书面考试成绩等。各部分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评价时间上,可以根据评价内容和手段的不同安排在一个学期的不同时间;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书面答卷、回答问题、上机操作、教师观察等形式。综上所述,在审计专业课教学中贯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完善审计教学内容和环境,积极探索审计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高校审计教学过程的融合,从而提高高校审计教学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2]吴小明,高校教学理念的更新探索[J],广东教育,2008(3).
[3]田岗,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6).
[4]王朋才,王成强,浅谈审计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