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改革探微
[摘 要] 审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课程,目前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显示出诸多弊端,这种情况在应用型大学更加突出。文章旨在找出传统审计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并从教学理念、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 ] 应用型大学,教学弊端,隐性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改革
审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多为中等或高等教育中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开设。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映该课程枯燥空洞,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特别是一些应用型的大学 (这里的应用型大学是指以教学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以及职业技术学院等) 的教师反映更为强烈。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审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拥有审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成为众多会计、审计教学和实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应用型大学的审计教学情况,探究其原因,分析其改革思路。
一、传统审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审计理论过于抽象化和零散化
审计学科中隐性知识的成分较多。所谓隐形知识是指高度个人化的、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这就决定了审计课程在讲授时是很难仅凭几句话、几张图表、几组公式能说清楚的,其中许多概念和方法多以条文和释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在总体上加以把握,但却不适合做具体的描述,更多的要靠学生自身的领悟和思考。如讲到每一种业务循环审计时,需要给学生讲授该种业务循环所对应的全部账户,而每一种具体账户各自有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内容,审计的意义和方法,包括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在内的审计程序等一系列讲授内容。这些内容条条框框甚多,而且思路大同小异,尤如一本大辞典,将每一个单词的拼音、释义、例子都搜集到,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空洞无物、重复啰嗦的感觉,加之还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很难对会计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把握,更谈不上对建立在会计学基础上的审计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思索,这样导致即使是记忆力超强的学生在考卷上做出满意的答卷,实际上对审计理论的认识还是似是而非,更谈不上解决相关的实践问题。
(二) 审计教材过于陈式化
国内传统审计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与注册会计师的 《审计》 教材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模式,教材每年都会把国家法律法规中的一些变化反映进去,而且教材是经有关专业人士编写并经权威专家审定,经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发布的,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但这套教材毕竟是考试用书,既不能完整的反映审计理论体系,也不能作为代替审计实际操作的手册。国内审计教材应有其自身的特色,如应反映最新审计理论动态和研究成果,应把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计算机审计、国外的审计理论和观念在书上作一个相应的介绍。众所周知,审计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具体涉及到财务会计、应用数学、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计算机、企业管理、营销战略、应用文写作、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理论与方法,在编写时应恰当融入这些理论思想方法,真正成为审计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蜻蜓点水”,让任课教师自己猜测这些思想到底和审计有什么关系,如审计教材有关财务会计的引入和衔接不够充分,成为审计业务循环章节中教和学的一大障碍。
(三) 审计案例过于陈旧化
国内传统审计教材或参考资料中的案例部分很多是直接引入国外的案例或略加改编而成的,而这些案例往往是描述一个并不动听的“故事”和告诉一个离读者相隔很远的一个审计结果。至于是怎么开展审计工作的,怎么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反而没有介绍,而且国外的语言文化环境和法律制度也不一样,使学生在没有弄清审计课程本身知识点的同时,又听了一些相关性并不强的信息,既不利于巩固审计理论学习效果,又不能提高审计实务技能;也有些中国人自己编的案例,引入上市公司的一些数据和资料,但往往是长篇大论,针对性也不强,缺乏引起学生运用所学审计知识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论题;还有些案例,实际上就是财务会计中一些习题的简单改编,失去了审计教学的本来意义。
二、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问题的影响因素
显然,以上所述的传统审计教学问题在应用型大学同样存在。以下从应用型大学本身的教学理念、教师,学生三个因素来考察这个问题。(一) 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理念对审计教学问题的影响
应用型大学一般以教学为主,教学水平是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为了更好地办学,增加学校的影响力,学校一般在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上、教学大纲上、教学任务上高标准要求,此时学校往往提出要向名校学习,用名校的教材,根据名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来制定自己的标准。但是应用型大学的教学资源比研究与应用并重的大学和研究型大学较为薄弱,如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程度,可供使用的教室、实验室数量和其他资源配置情况,教师教学备课可用资料等。导致其用心是好的,但效果却不一定理想。各门课程套用名校模式后,适用性不一定好。审计课程,本来就理论深奥,而且学校又规定使用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很难学会的名校教材,加上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案例,又不能使用多媒体,只能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 教师对审计教学问题的影响
应用型大学的教师面对学校给予的这种教学大环境只能选择接受,但是他们的科研水平相对于研究与应用并重的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平均科研水平一般都要弱一些,他们仅凭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审计教学中存在的以下三个问题,即审计课的抽象性,教材的不适用,案例不生动。在面临课程选择时,最佳方案就是逃避这种课,选择较容易的课,以满足每年学生评教的要求,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否则只有默默承受。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带来审计教学的不和谐。
(三) 学生对审计教学问题的影响
应用型大学的学生一般相对研究与应用并重的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来说,课堂注意力稍差,自学积极性也较差。在当前就业压力相当大的情况下,学生也变得更加实际起来,比较注重实用、速效的内容,对纯理论不太关注。面对审计教学中存在的这三个问题时,他们也会因为教材深奥,案例不适用,对教师的讲授难感兴趣,甚至把审计课划为不可学的范围,影响了审计课程设置的初衷。
三、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用型大学这三个影响因素导致其审计教学问题比其他类型的大学更严重。同时,也可以看出有了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问题的影响,才有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影响;有了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影响,才有了学生对教学问题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解决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理念。应用型大学不能一味向名校看齐,必须走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必须以培养学生为本,根据自身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和师资力量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模式,处理好各种教学的细节问题,才能做好包括审计课程的各科教学活动。另外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只有处理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才能摆脱传统审计教学弊端,达到审计教学效果。
四、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的具体建设思路
(一) 教学手段和教学考核方式的建设
只教不学不能称之为教学,教师应摒弃以前“满堂灌”的思想或者简单的讲练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本,修订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把目标和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相结合,在讲授时把问题交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上课有动力、有目标。问题必须是紧紧围绕教学展开的,而且符合学生思维习惯,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有意义的关键问题,最好能加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独到的见解以及至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这门学科有意思,有挑战性。同时,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把平时教师提出的有建设性的问题的回答情况作为平时考核的重点,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审计课程的乐趣。同时,学校也要加快建设的步伐,提供一个良好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创造一个好的平台。
(二) 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建设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可能与层次较高的高校一样,因此在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时,也不能盲目跟风,而要因地制宜,使教学大纲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让学生既学到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一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学大纲设置的范围不宜偏难偏窄。教材选择时也要做相应调整,最好能集中力量编写应用型大学自身的教材。如果采用国内外著名教材时,一定要注意有所增删,加上一些审计前沿知识和关联较大的内容,如计算机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等,删除一些审计已不再实用的部分和偏难的部分来适应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自己编写教材时,要让相关学科理论思想真正融入审计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揉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教材脉络清晰,逻辑性强,便于学习。#p#分页标题#e#
(三) 教学案例的建设
案例教学是审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审计案例能帮助学生对审计课程的重要概念、重点和难点加深理解,也能帮助学生对业务循环的实际操作情况有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审计是做什么的,应该怎么做。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审计教学案例的建设工作:
1. 在搜集和整理案例方面,应多方面相结合 。 首先把国外和国内能搜集到的案例整理好,找出其中为数不多的可用案例;利用网络平台查找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署网站有关审计方面的资料和利用相关书籍查找审计查错防弊技巧和技术,审计风险控制的信息,搜集到合适的资料后加以整理;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编写一些案例。当然,搜集和整理时一定注意案例针对性要强,能与教材讲授中的知识点密切结合,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
2. 在组织案例教学方面,审计案例教学的教师和审计教材教学的教师最好是同一个人,讲授时要注意不是会计习题的翻版,也不是纯粹讲“故事”,而是以“故事”为辅,思考分析为主。同时要控制课堂气氛,要“热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也不能太“闹”,干扰正常的教学。
(四) 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提高审计教学效果,首先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审计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可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
1.切实发挥教研组的应有作用,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鼓励专业教师经常交流,介绍经验,互通有无。必要时专门开教研会,集中大家的智慧,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教师能上好课创造条件。
2.根据条件,鼓励审计教师去层次高的国内外高校进修。
3.专门聘请有关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
4.发挥老帮青的作用。
5.年轻教师实行导师制。
6.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审计社会团体活动,有条件的也可参加国际性的会议等。
7.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在不与教学相冲突的情况下适当地在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兼职工作。
(五) 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校应加大力度,建设好校内外的实习基地。校内的实习基地指审计模拟实验室,是学生模拟参与审计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要想让学生切实学好审计,让学生能够通过感性认识加强对审计的理解,学校和相关教师最好能提供全面的审计流程所需要的资料、用品以及相关的设备,实在没有条件的学校提供一套手工的账本及其他资料,具体操作时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模拟参与审计工作全部流程。在此基础上,与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切实走向审计工作岗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学校不能放任自流,要对教师和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模拟实习考核指标,并加以监督,以加强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 1 ] 陈力生 . 更新理念,加快审计教学改革 [ J ] . 中国农业会计,2008, (8):62-63.
[ 2 ] 黄溶冰 . 审计课程的隐性知识属性与案例教学 [ J ]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 (5):94-96.
[ 3 ] 吕春风 . 创新审计教学 [ J ] . 财会月刊, 2007 , (3):86 - 87 .
/sjlw/
[ 4 ] 饶艳超 . 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问题研究[ J ] . 会计研究, 2008 , (10): 84 -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