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致计算机审计发展缓慢的原因与解决策略
摘 要:计算机审计应伴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发展,但是目前会计电算化已走上有组织、有计划、高速高效发展的阶段,而计算机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导致计算机审计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呢?文章从审计人员、审计软件、企业、宏观管理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 CPA 宏观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改变了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以及存储方式,改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组织机构形式等。这种变化对传统审计人员提出了挑战,对传统审计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过渡后,审计对象发生了变化;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减少,甚至不存在;传统的审计方法显得滞后;审计手段明显落后,甚至难以实现;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大部分内容变得过时;传统手工审计人员对电算化系统束手无策等。面对上述问题的出现,审计工作何去何从,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目前在我国审计事务中,对大多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环境的审计还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即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资料,这样一来,被审查者完全可以只提供他们愿意被审查的信息,其他敏感性信息则极可能被人掩藏,审计人员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审计质量就难以保证。这种靠手工审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方法,眼下也是无奈之举,并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为什么不能真正实现由绕过计算机审计向运用计算机审计过渡呢?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审计人员的因素
1.观念上的制约。对信息系统的审计,有关人员对其支持还是抵制,无疑是计算机审计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影响因素。不少执业人员有着丰富的财务审计、验资、评估经验,但对信息系统审计却从未接触。由于不了解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联系,他们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关键性作用不以为然,掉以轻心,未能评估出客户的真实风险所在,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基础模式”的审计。况且,并非每个执业人员都会赞同并积极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辅助工具,尤其是在审计软件应用的最初阶段,审计人员需要额外的时间去适应相关审计程序和熟悉系统的操作,可能会因此对软件产生抵触情绪。观念上的制约将直接影响执业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导致一些人素质跟不上,对信息系统、网络知识、计算机技术了解不多,难以对复杂的电算化系统进行有效的评审。
2.素质上制约。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因此对其审计时,只依靠审计人员过去的知识和技能是很难胜任的。从审计内容上看,计算机审计包括: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等。进行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时,主要审查: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等是否合理。进行系统开发审计时,主要审查:有关项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项目管理报告、项目计划、确定项目管理技术是否适当,编制程序规程是否合适,程序流程图或源程序是否符合规程要求,系统开发说明书是否详细且被审核与批准等。进行应用程序审计时,主要审查:程序处理是否正确,程序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财政部关于核算软件要求的规定,是否符合其他法律、法规等。进行数据文件审计时,主要审查:文件的结构形式、存取方式是否合理,文件的安全可靠性如何,文件数据的真实性是否有保证,文件之间的联系是否协调等。要想开展上述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的政策法令以及其他审计依据,而且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如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系统程序的开发技术,信息系统的评价技术等,以便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实务。目前,有许多审计人员还不具备上述素质。
二、审计软件的因素计算机审计停留在浅层次运用上,主要原因是专业审计软件市场规模较小,且不规范,大多数审计软件只能审计与之相对应的财务软件,至今我国还没有一套通用的审计软件,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软件开发难度大。要开发审计软件,不仅涉及到会计、审计、计算机知识,而且还要熟悉系统分析设计理论,系统开发技术,系统控制理论,数据结构及数据库理论,程序设计技术等,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再加上通用审计软件要适用于大量财务软件的审计,必须能与各财务软件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而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基本上是自行组织开发,自成体系,数据平台与数据结构千差万别,且大都不留数据接口,这也给开发审计软件造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软件需求量小。审计软件的需求市场有两个: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由于CPA人员对计算机审计在观念上产生偏差,直接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计算机审计能力下降,目前在我国能开展计算机审计的事务所还廖廖无几,审计软件的需求量小且增长缓慢。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的面还不足30%,且大多数企业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力不从心,对推行审计电算化更不敢妄想,目前企业内审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还基本没有。导致审计软件市场容量狭窄,需求又有不确定性,这就造成众多的软件开发公司热衷于利润高、难度小、维护少的财务软件,不敢软易涉及审计软件的开发。审计软件形不成竞争机制,软件质量提高空间有限。
三、企业方面的因素手工会计环境下的企业,提供给审计人员的是一系列的凭证、账薄和报表等核算信息,审计人员利用这些资料能够从原始业务开始,追溯到报表中的合计数,或将报表中的合计数分解为原始业务,并通过这些审计线索来检查和确定这些合计数是否正确地反映了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检查其财务活动的合理性,而其管理信息并没有提供给审计人员,不改变其保密性。企业实现电算化信息系统后,企业对计算机审计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的开展。企业认同了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却并不意味着会主动配合计算机审计的工作。当CPA提出将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导入审计系统,或要利用企业的信息系统辅助一些审查工作时,某些企业会显得相当谨慎。若企业使用的是管理型信息系统,情况会更加突出。一方面企业有对信息保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认为CPA可以接触系统的所有数据(对外公开的和对外不公开的),则整个企业会完全暴露于CPA面前,他们将更容易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更顾虑的是因CPA人员把企业的管理决策信息透露给竞争对手,而失去其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少企业在这方面不是很合作,不会让审计人中接触整个电子账。企业的这种观念若不改变,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审计就难以开展。
四、宏观管理的因素会计电算化工作目前的良好发展现状,得益于各级财政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等宏观管理部门多年的有序引导、支持和关心,得益于各项宏观管理制度的适时制定与有效实施。从1979年至今相继制定了近40项宏观管理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相比之下,有关计算机审计方面的宏观管理制度就显得寥若晨星。没有制定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及计算机审计基础工作规范,导致开展计算机审计无章可循,造成审计软件开发没有统一标准,无据可依。没有配合制定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致使通用审计软件的开发至今无法开展。故宏观管理的不力也是制约计算机审计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只有克服上述因素的不利影响,计算机审计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夏 宇.浅析电算化审计.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6)
2.严婉婷.试论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计算机审计.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