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其案例教学的应用分析
摘要:审计学具有综合性与边缘性并重、理论性与实务性并重、经验性和发展性并重的特点。针对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采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拓展高校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实施案例教学、建设并完善审计模拟实验室、实现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完善教学考试考核体系等措施,以提高审计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审计学 教学模拟 实验室媒体
1审计学特点及其对审计教学的要求
1.1审计学特点(1)综合性与边缘性并重。由社会对审计的客观需要所决定,审计行为复杂多样。比如,抽样审计学是统计学和审计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审计学分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计算机科学运用于审计学的研究对象而产生的结果;环境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在与审计学相结合时,形成了环境审计学。显然,它自身既具有边缘性,又具有综合性。(2)理论性与实务性并重。审计学在充分吸收许多领域学科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结构。运用于审计实务,又形成了自身的工作方法和要求,如检查、监盘、观察、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方法、以及审计职业道德要求、审计意见表达方式和要求等。(3)经验性和发展性并重。审计实务中所运用的审计准则都是特指的、适应于一定业务的、比较原则和抽象的、需要经验去辅助的,在确定是否符合准则时,还需要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反映到审计学中,在介绍某些重要的审计准则时,总是需要运用大量的案例去解释。许多著名的审计学教科书总是需要不断地去更新内容和更新版本。
1.2审计学教学要求由以上对审计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审计学的知识结构是一个由众多学科组成的综合体。审计学教学,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审计学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于实践,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对于审计学的教学,在重视理论的同时,更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通过审计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2当前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单一审计学有其理论性较强的一面,审计准则较多、审计程序既复杂又单调,加上学生的相关学科基础不一定扎实,知识运用能力不强,实现对相关审计理论及准则的透彻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审计学教学模式,一般倾向于理论性教学,教师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实现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的对接,很少安排甚至没有安排实践性教学课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接受有限的审计理论教育,而忽视实务技能的掌握,势必会造成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的脱节,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既影响就业,也造成培养与需求的脱节。
2.2教师实践经验缺乏高校教师具有丰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出于主客观的原因,普遍都存在实务经验不足的弱点,特别是部分年轻的审计学专业教师,这一问题还相当严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够使专业理论升华并能将其解释的更为透彻,教师也才能在课堂上用自己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将艰涩的准则条文用通俗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学生学习有兴趣,教学效果的提高才有保障的可能。
2.3实践教学局限较大目前在我国高校,审计实践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案例教学、社会实习和审计实验室三种形式。案例教学的局限在于学生没有动手操作,因而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相当多的单位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即便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决定接收,也只是安排一些简易的、辅助性的工作,学生因接触不到实质性的审计业务,审计技巧和专业胜任能力很难培养,实习效果有限。审计实验室可以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并且教师可以根据整个教学计划在适当的时候安排学生实践,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资源掌控在教师手中,是一个可以促进教、学相长的高效、便利的平台。现实问题是,高校对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实验室、要建几个、几种类型等问题设计不周,建设中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并且实验室运行方式陈旧,忽视经济效益及教育效率方面的考虑,所发挥出的教学实践指导作用及科研利用效果有限。
2.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上的引导是不同的。传统的审计学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或是考试加平时成绩。如果考核仅侧重于理论,必然导致学生以抄背笔记为主,忽视实践学习,从而影响整个审计学的教学质量。
2.5教材设计不能适应教学需要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成功的教材选择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融汇相关知识,还要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目前我国高校使用的专业审计教材,大多是适应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需要,将其辅导用书作为教学使用教材。这些辅导用书主要是针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审计实务工作者而编写的,偏重于介绍相关规则的内容及应用规定,缺乏教科书应有的系统、连贯、通俗易懂的特征,并不适合初学审计没有相应实践积累的学生。另外,大部分审计教材普遍倾向于对法规、准则的描述,缺少案例佐证、诠释及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同时,教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及时随着有关审计法规、准则等的变化作相应的修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不能及时衔接。
3提高高校审计学教学效果的措施建议
提高高校审计学教学效果,是当代审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现代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当审计内容由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展到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审计,审计方法由传统的详细审计发展到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外延不断拓展的时候,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不仅要学到理论知识,更要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
3.1审计教学向实践倾斜国家和社会越重视教育的实践性,教育就越发达。大凡教育比较先进和发达的国家、地区,其教育一定是和实践紧密相连的。很多发达国家的教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这和我国的“纯学院派”教学体制正好相反。所以,在审计教学中,必须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相长。
(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审计实践。审计教师的实务水平及操作能力绝对不应该是零起点,否则很难做好教学工作。学校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走出课堂,深入到各级、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审计实践,将所掌握的丰厚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审计实务,提升自身的理解及操作能力;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审计专家及审计实务工作者的交流的机会。作为学校,也需要考虑将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比率作为考核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之一。
(2)拓展高校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有计划地引进一些高学历且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充实教学一线,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审计师、高级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和高级会计师等到高校任教、兼职或举办讲座,拉近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拓展知识面,增强对审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3)实施案例教学。审计专业教师以经济生活中实际发生的典型审计案例为基本素材,加以提炼和综合,用于对审计学原理及准则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描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分析和思考,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设并完善审计模拟实验室。以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大审计概念出发,注重相关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通过专业基础性审计模拟实验、专业综合性审计模拟实验两大模块建设,通过传统手工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对三个审计主体业务进行模拟实验,使学生系统地接受实务操作训练,增加对审计业务的感性认识,弥补章节性和阶段性审计案例的局限,切实培养学生的审计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从而提升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审计实验室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建设应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和开放式,在实验场地有经费保证允许情况下,将其设计成现代化办公条件下的卡座形式或圆桌形式,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一体化速印机、投影仪、视频展视仪等办公设备。软件建设应以会计模拟实验资料为基础,设计审计背景资料、审计过程,设置典型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审计小组,分别模拟不同的审计关系人,对相关审计业务进行全过程操作,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抽查凭证、账簿、报表及相关资料,并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完成财务报表审计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全部工作。#p#分页标题#e#
(5)紧密联系实际设计和编写教材。改革目前审计教材普遍理论性太强的状况,从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着手,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和编写审计学专业及配套教材。教材中要增加“案例及分析”和“实务模拟”的比重。案例的选择要注重适用性和时代性,尽可能多地采用真实案例,强调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最好配备相应的光盘、Powerpoint、Word文档等辅助教学工具,以方便教学。此外,在参考教材的选用上,也可考虑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以方便我国的审计教育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3.2实现教学媒体的现代化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法规准则较多、内容较难理解、逻辑关系较强,信息量较大的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用多媒体形式有机组合并直观地呈现出来,实现审计学教学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3完善教学考试考核体系实施以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为重点,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考核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以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考试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考核方式上,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程序设计等多样化的方式,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7):3~5.
[2]李铁群.高校审计实验室建设的难点及构想[J].财会月刊,2005(9):50~51.社会科学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