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与管理策略 [摘 要] 本文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发展方向 管理审计 近年来,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后,知识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引发了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自然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就其发展方向问题,国内外学者认为内部审计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向管理审计拓展。传统的审计模式只注重查错防弊,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这样并不能满足新的经济环境的需要。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进一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内容、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变革。最明显的变革是实施公司治理改革、强化风险管理。企业管理的这些重大变革,已经或者在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内部审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究竟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应何去何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指出内部审计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管理审计。 一、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方向 (一)管理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概念从管理角度看,管理会计(不论是内外部审计)是对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全面系统的检查、分析和评价,并对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限制管理职能发挥的缺陷或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管理职能的更有效发挥,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增强组织的获利能力,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状况的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引入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国内外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助手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每年为企业挽回并创造近千亿元的价值,成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陷,如只停留在查错防弊,工作重点防在财务审计上,有的甚至名存实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与西方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历程迥异的国有企业,还是与西方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历程相似的非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存在较大差异。据调查,目前我国企业在预算约束、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和关联企业四大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管理漏洞,这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有十分直接的关系。就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出路需要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就此问题,学术界和实务界做出了广泛的探讨。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和实务。从美国来看,内审部门已广泛开展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1989年美国公用行业的企业内审工作时间只有19%用于财务审计上(且还侧重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其余时间都转向了管理审计。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情况与美国相似。在日本,内审部门也减少开展诸如财务收支审计、雇员欺诈行为调查之类的制约性审计,而且将工作重点致力于改进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等建设性审计上。内部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以管理审计(经营活动的评价和改进)为主导,这是西方企业现代内部审计理念的最显著特点,我国学者对此也作了大量的研究。伴随着委托责任由委托财务责任向委托管理责任的发展,内部审计逐渐地脱离会计导向,进入管理导向时代。内部审计职能的演进,与其说是审计工作的横向扩充,不如说是审计工作纵向的发展。这种演进最终使内部审计师加入了管理者的行列,内部审计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控制活动,成为一种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的高层次工作。因此,内部审计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管理审计。 二、我国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拓展的必然性我国内部审计职能转变符合审计发展的一般规律。审计的职能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并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与审计动因审计环境密切相关。 (一)内部审计动因的变化审计伴随着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伴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受托责任作为审计产生的动因,同样也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在现代企业中股东和经理之间存在的财产“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需要内审机构受股东的委托,挖掘、披露股东与经理之间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可以说内部审计就是内审人员搜集、加工、分析信息,并输出信息的过程。 1•受托经济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形成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受托责任的发展使得内部审计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还要对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帮助管理者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并且管理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从管理审计产生的原因来看,管理审计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委托人的受托责任观念日益增强,不仅关注受托财务责任,而且也关注受托管理责任,由于财务审计不能满足对受托管理责任审计的需要,这时管理审计才应运而生。从管理审计发展的历史上看,首先兴起的是提高管理者管理效率的管理审计;其次是对财务报表以外的管理活动和管理业绩发表判断性意见的管理审计;最后才是融两者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审计。因此,实施管理审计是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的必然结果。 2•受托管理责任的多级化是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方向发展的动因企业是建立在一系列经济责任关系链条上的一个有机统一体,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与维系不仅存在于法人治理结构中,在分权管理的今天,它还存在于高层经理及其下层各职能部门经理、职能部门经理及其再下属职能部门经理之间,对于这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判定,是每一个上层管理者高效管理企业的需要。因为在现代企业经营现实中,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经营领域的多元化及经营区域的广泛化,使得高层管理者直接监督其下属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日益困难,为了控制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就必须将独立于职能部门之外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由财务领域扩展到管理领域。可以说,内部受托管理责任多级化是内部管理审计发展的基本动因。由此受托责任不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态概念,而且是一种思想,一种支配着审计发生和发展的思想。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除了由受托责任决定外,还受到审计环境的影响。 (二)审计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审计拓展受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以及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环境。新的经济环境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1•外部环境对内部审计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内部审计建立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内部审计建立是为了辅助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包括:资产完整、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等目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是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保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否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并谋求利润和投资回报最大化,根本措施就是要不断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其中关键的措施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始终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投资决策的成败、生产经营成本的高低、经营目标的实现与否、经营方针和政策是否得到贯彻落实等等,都取决于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企业内部自我约束能力的强弱。企业内审作为企业内部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企业全局出发,将工作重点从过去的查错防弊逐步转移到以完善内控制度,实现管理效益上来,围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审计,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勤,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 2•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内部审计拓展更加迅速 (1)企业内部市场化需要管理审计。企业内部市场化是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它围绕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将企业行为由总体转向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向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由静态转向动态,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需要。随着内部市场化的推进,企业管理层次减少,在分权化的驱使下原事业部制转向内部的公司制。以往“强经营者,弱所有者”的现象可能会在企业内部蔓延。随着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各下属公司作为利润中心实行“自主式”管理,只有较强的独立性。由于“鞭长莫及”,一些代理人(下属公司)利用产权流动重组等手段,把国有资产转变为非国有资产。为了避免分权化趋势下经营权发生违法舞弊和滥用的行为,必须大力发展管理审计,努力扩大审计的范围,一方面通过管理审计促进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的有序运行,另一方面,强化管理审计的协调控制功能和建设功能,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 (2)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管理审计。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力明确、互相配合的机制,并通过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监督制度,使各自的正当权利得到保障、行为受到合理约束。目前,我国尚处在经济转型之中,不少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尤其是存在较为严重的所有者缺位现象。这使得企业“内部人控制”情形相当普遍且内部人控制权日益过大,有些内部人还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做出偏离甚至背离股东意愿的决策,侵犯股东权益。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审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严格说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既科学又复杂的体系,涉及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和责、权、利的划分。公司治理结构的宗旨就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管理审计作为一项监督与评价机制,自然也成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管理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利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管理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健全完善的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管理审计, (3)强化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内审开展管理审计。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无处不在。面对企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迅速增大,要求企业内审必须探索风险审计的内容和方法,适时地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以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度。企业必须谨慎地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并在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又必然涉及多个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这就需要一个超然、独立的组织机构予以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超然地位以及独立评估和监督的特殊职能,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企业风险管理必然要将内部审计纳入自身体系。随着企业所面临风险的增加,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由此,内部审计也应借机及时进行自身的重新定位,改变过去只要作为企业财务监督者的定位,将自身的目标确定为向企业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评估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这样,内部审计将成为风险管理作为“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有效手段。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管理权和所有权上的延伸。促进内部审计的职能向管理审计转变是我国企业在新世纪面临内外环境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拓展在发达国家已被证实为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管理审计为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及非国有企业的有效运行打开了一条新出路,前景广阔。怎样使内部审计沿着这条道路向前发展并发挥其作用,还需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