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2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201171006032992
  • 日期:2012-01-1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的措施,其对于强化领导干部履行自身经济职责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务之急应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工作,搞好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评价 成果利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揭示和明确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对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责任的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为社会所需要。那么到底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其相关的问题又有哪些?本文仅就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和成果利用谈点己见。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按照中办、国办规定对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企业)财政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可以理解为审计机关在领导干部任期内、任期届满或离任时运用审计手段对其单位资产和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借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廉政勤政情况,为组织干部考核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提供依据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手段。与常规的审计项目相比,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审计对象的角度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对事”,而且“对人”。其他类型的审计,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只对事不对人”。这样就强化了审计的监督作用,不仅使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处于审计机关的监督下,而且使被审单位厂长(经理)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也处于审计部门监督之下,有助于明确有关经济责任人之间的责任界限。从审计职能的角度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鉴证”,而且要“评价”,进行在鉴证基础上的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特点。在对企业的经济资料进行鉴证的基础上,对厂长(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的措施,其对于强化领导干部履行自身经济职责有重要意义,经济责任审计实际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逐步形成并完善组织监督、纪律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有利于查处违纪、惩治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任期责任,规范任期行为,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是有利于党中央决策的实施,促进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较高层次的监督手段,虽然在强化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是先离任后审计,使审计工作滞后,流于例行公事,弱化了监督力度;二是审计工作规范程度不够,约束机制不健全,工作安排不充分,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三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工作不科学,不规范,评价的标准不确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质量;四是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不真实,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风险;五是审计人员政策业务水平不高,在执行审计内容和程序上不够严格和规范,也不适应迅速发展的审计事业的需要。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其社会和组织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其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就应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一整套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规范化的审计标准。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经济责任审计从其审计职能角度来讲,包括经济责任鉴证和经济责任评价两部分内容,在鉴证厂长(经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基础上,对其经济责任进行的评价工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特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下面将分别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谈一下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搞好审计评价,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依法评价的原则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涉及到许多法律方面的问题这里只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审计程序的合法问题。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如果从立项开始到最终与领导干部交换意见都没有履行法律程序或没有完全履行法律程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评价,无论其评价质量怎么高,都没有法律效力,因此不能先审计后立项或不征求意见就出报告。二是审计评价依据的合法问题。对一项经济事项进行审计评价时,一般都要进行肯定或否定,这种肯定或否定都要有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必要时还要说明具体依据什么法律法规进行评价的。
2.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是审计评价的基石,如果评价失去了客观公正性,也就失去了审计评价的应有作用。因此,要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经济事项。在评价政绩时,要分清前任的历史影响与本届领导的决策水平与效果,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找出不足。在评价问题时,要注意区分现行责任与历史责任,区分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区分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区分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区分过失经济责任与故意经济责任。
3.谨慎性的原则谨慎性原则即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一是遇到受审计手段有限,没有进行审计的经济事项或没有查清的经济事项,一般不作审计评价,如果这个经济事项特别重要,可以在审计结果报告中适当的加以保留,并予以说明。二是遇到事实已经查清,但缺少审计评价的法律依据,或者用这个文件衡量是一种结果,用另一个文件衡量又是另一种结果时要慎重对待,不能盲目出具评价意见。
4.一贯性的原则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一般来说,审计评价的内容、方法一经确定,在没有统一要求情况下,应稳定一个阶段。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审计评价的内容应围绕审计内容进行,也就是说审什么评什么,没审的则不评。但在审计评价时,不能把所有审计的内容都照抄照搬,应对审计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评价意见。因此,以企业为例,我认为审计评价的内容应包括:1.领导干部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标准和发放情况;2.经营成果、利润分配及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3.资产、负债及其相关经济指标的增减变化情况;4.资本保值增值及其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5.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水平及其效果;6.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企业管理情况;7.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评价,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问题,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是完成审计评价的保证。因为审计评价是建立在真实性审计基础上的,应结合审计内容进行。因此,一般应采用“五个结合”的方法。一是测算经济指标的真实性与评价领导干部的经营业绩结合起来;二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与评价领导干部执法执纪情况结合起来;三是审查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内容制度的健全及有效性与评价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结合起来;四是审查重大项目实施效果的真实性与评价领导的决策水平相结合;五是审查资本(资产)保值、利润分配的真实性与评价部门或企业发展后劲结合起来。在具体结合审计内容进行评价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p#分页标题#e#
1.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指标评价评价企事业领导人的指标可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可通过鉴证会计报表获取,具体如下:规模指标,包括注册资金、职工人数、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对外投资情况以评价企事业单位的规模。运营指标,包括利润总额、纳税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创汇收入、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累计折旧、主营业务利润等,以评价企事业单位收益支出水平。综合指标:技术设备的先进水平,反映生产手段和技术状况,以90年代标准评判;产品市场占有率,反映企事业单位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规章制度,在日常经营中应建立的规章,以此评判企事业的管理水平。此外,进行财务分析可以得出能够进一步反映经济责任的相对指标,利用相对指标进行评价即是通过对审计调整确认后的任职期的累计利润总额和任期目标完成情况及年度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的量化分析,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具体包括:创利能力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以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本保值增值指标,主要有资本保值增值率,通过分析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于、大于或小于100%的情况,评价企业领导人员对国有资产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及经营者任期内企业发展状况。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通过分析资产分布、周转使用情况和负债程度,评价企事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对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和企业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投资收益指标,主要有投资收益率,以评价企事业领导人员的投资决策能力及个人在投资决策中应承担的责任。以上这些评价指标,只是一个框架和基本指标,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充实和完善,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更具说服力和证明力。
2.用事实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经过鉴证的会计报表和分析指标,结合厂长(经理)的法定责任和约定责任,对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综合评价。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结合被审单位和人员的具体情况,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各种事项进行客观分析,查找原因,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说明问题,实事求是的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用审计结果进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运用。应根据审计查证的结果,对企事业单位领导人任期内财经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时要结合被审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查证结果,分清企事业领导人员对单位违反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法纪法规的违纪违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一个重要目的是利用审计成果,这就涉及到如何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问题。

二、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对每一项审计成果,应注重综合利用,一是组织部门运用审计结果评价干部;二是运用审计结果监督干部;三是运用审计结果教育干部。为了正确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差不能盲目夸大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的必须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只能作为组织人事部门任免、调任、辞职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二)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时机,避免审计的滞后被动性经济责任审计时机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先审后离;二是先离后审再任;三是任中审计、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三者有机结合。审计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审计时机,选择的审计时机适当,才能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程度和利用率,达到很好的利用效果。
(三)严格审计成果管理,保证审计成果利用上的规范性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管理,是指审计成果报告形成后的报送、存档、宣传及保密等一系列工作程序的总称。严格审计成果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严控审计成果的抄送对象,防止审计成果的扩散、泄密。2.凡是干部管理和监督部门,都必须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档案保管利用制度。3.为充分保证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必须制定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规范,各部门应按规范处理审计成果。4.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要区别对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注意不同情况的区别和联系。
(四)注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成果利用率一是配套完善法规制度,从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入手;二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环境建设,建立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关系;三是注重谨慎性原则,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注重内控制度的测试工作;四是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从更新审计方法入手。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问题除文中述及的内容外,还需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方法、程序等相关问题加以规范,也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建立一套统一内容、统一程序、统一标准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程,使经济责任审计科学有序的进行,对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十分有效的。为了尽快实现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就要求从事审计实践和审计理论研究的同志,不断总结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经验,不断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这一课题。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