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分析
摘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发生背离而遭受某些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和威胁是现实的,同时,这种可能性也是可测、可控的,它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度量风险、测定风险,将可能存在的不确定的审计风险转化为现实的可控的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关键词:审计风险 商业银行 评估方法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就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未能发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违规行为以及经营管理信息中存在虚假信息,从而导致自身承担责任、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可能性,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形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除了外部审计环境复杂性的影响外,主要有下列内在原因: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客观上造成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增加
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不高,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导致审计风险增加。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来看,大多数银行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本级行长领导,基本没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利。虽然有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已经建立了相对独立和垂直管理的组织机构,但总行审计部门不像国外商业银行的审计委员会那样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而只是一个职能部门,其没有直接参与监督管理应有的地位。一级分行总审计室受总行审计部门和本级行长的双重领导,不能独立地行使审计职能,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本级行领导的左右,无形增加了审计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范围的广泛性,无形增加了银行的内部审计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范围涵盖全面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广、业务全、层面多,由于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难免会有工作疏漏,加之受审计成本、时间要求的限制,有可能会轻视审计风险的存在。审计中,由于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审计组织实施中分工衔接不好,审计工作深度不够,审计抽样判断不准等,都加大了潜在的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更是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不够规范,增加了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相对来讲,基础管理、审计质量管理、人员管理都有待于完善,审计风险的评估预测功能没有有效地发挥,科学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审计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手段不新,措施不力,内部审计管理还比较薄弱。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取证不慎重、不合规,造成审计质量不高,审计责任不明,因而审计决策风险、行为风险、技术风险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p#分页标题#e#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和审计手段与银行业务的发展不适应,必然造成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增加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仍主要采用以查错纠弊为主的真实性审计和以对照制度检查为主的合规性审计方法,且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审计手段滞后。随着我国加入)(*,金融业的改革步伐的加快,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各种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出现,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实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而审计部门远远落后于业务部门的发展,审计手段基本上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面上,审计方法落后,这种反差使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必然引起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
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上看,尚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要求。一是审计人员来源渠道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二是流通渠道不畅,制约了一些学历层次高、业务知识新、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审计队伍,而一些年龄大、学历低、水平差等不适应审计工作的人又不能及时调整出去;三是由于审计人员独立于各银行业务部门环节,业务培训不及时,对业务发展、制度、规定的了解滞后,造成知识更新、技能提高慢;不适应新的审计工作要求。
———被审计单位对待审计的错误态度,增加了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
审计实践中,一些被审计单位因经营管理理念错位,认为审计监督是找茬,影响银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因而对审计工作不配合,出具不完整、不真实的资料、单证,误导审计人员或是对审计施加限制,干扰正常审计。审计人员因为不能取得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不能对审计发现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判断,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带来审计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途径及对策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商业银行内审部门来讲,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加强对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增强审计风险意识
要提高对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外部监管、经营环节对银行强化风险防范,提高内控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入)(*后,我国的金融业将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将面临更大的风险。这就迫切要求商业银行重视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更新审计理念,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认识不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缺乏应有的审计责任约束。加强对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和管理,对内部审计人员转变审计理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审计风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领域,提升审计质量。风险审计是现代审计方法的最新发展,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领域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强内控能力而且能够用来控制、降低审计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内审部门已经将审计工作的重点逐步由合规、真实性审计向效益、风险性审计发展,这为风险导向审计的进一步推广运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p#分页标题#e#
———充分发挥内审部门在银行内控建设中的作用,降低控制风险
防范审计风险首先要降低控制风险,构筑完善的内控体系,提高内控能力,这是降低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内审部门在银行内控建设中,要加强审计风险评估,客观评价审计风险,确定审计风险水平;把防范和控制风险作为内控建设的重点,把高风险业务、高风险环节作为重点防范和控制对象;发挥其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持续性评价和改善的作用,切实履行管理咨询职能;加大对内控要素的监督评价力度,制定专门的内控要素监督评价办法,将内控要素监督评价功能渗透到银行的各项业务、各个环节中去。
———切实加强审计质量管理,降低技术因素造成的检查风险
要提高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内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达到遏制审计风险的目的;加强内审部门自身的制度建设,建立内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规范审计行为,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审计法规和银行业自身制定的审计章程、准则规定;加强审计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改善审计方法,将风险基础审计引入内审实践;转变审计监督思维方式,加强和被审计对象的信息沟通;还要摆正位置,放下架子,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融洽协调的工作关系,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和及时纠错。
———加强审计风险管理,建立审计风险责任约束机制
要明确审计责任约束的内容和要求。审计责任约束应包括审计行为约束、审计质量约束、审计人员约束、审计风险约束等。审计行为约束是指内审部门应对履行审计职责的有效性负责,审计质量约束是指内审部门应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性负责,审计人员约束是指审计人员应对其自身的执业行为负责,审计风险约束是指内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对审计承担的检查风险负责。
健全审计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内审部门要建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责任制,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建立审计证据复核责任制、确保审计证据客观、充分、有力;建立审计追踪责任制,督促被审计对象整改及时、到位;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制,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实行风险预警责任制,有效发挥管理咨询的预警作用。
加强审计人员管理,强化审计责任追究。内审部门要强化审计人员管理,严格实行审计人员准入制,对不能适应审计工作要求的审计人员,要予以淘汰;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对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对审计发现不反映或“放水”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