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哪里有?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内部控制论文的文献综述,以”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以*ST中珠为例“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论文摘要
在我国,由于历史改制等原因,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虽然集中的股权有利于大股东监督管理层,但太过集中的股权结构也给了大股东独享控制权收益的机会,同时由于我国外部监管市场不够健全、违规细则过于宽泛、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惩戒力度不严等一系列问题,控股股东利用自己的股权优势掏空上市公司,严重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在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关联交易被认为是可以帮助公司减少交易成本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因为关联交易具有隐蔽性和易操作性,逐渐成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主要方式。我国每年都会发生众多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极大扰乱了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此类事件,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眼科医疗上市第一股*ST 中珠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其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原因、影响及对策。中珠集团对*ST 中珠控股比例为 23.83%,为第一大股东,许德来通过控制中珠集团来间接控制*ST 中珠。首先本文介绍了大股东掏空的手段,主要为 2018 年、2019 年间直接导致*ST 中珠出现巨额亏损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关联交易手段,包括关联收购、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以及违规关联担保。其次导致掏空手段产生的原因分为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主要为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不合理、风险评估不到位、控制活动失效、信息沟通存在缺陷以及监管不力,外部原因在于我国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第三方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违规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过低、投资者保护体系不健全。最后掏空行为也对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ST 中珠近三年的财务指标表现不如意,公司出现亏损,经营不利;公司市值缩水,停止了对中小投资者的分红,掏空事件明显对*ST 中珠的市场收益率产生了负面效应,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将理论联系实践,在对具体案例深入讨论后针对*ST 中珠掏空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微观方面,包括适当提高公司股权制衡度、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完善关联交易审批制度以及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宏观方面,包括继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第三方中介机构的监管作用、加强落实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以及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体系。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掏空行为的提出
自 La Porta(1999)认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在大多数企业中更为普遍以来,如何减少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逐渐成为焦点[1]。在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公司的股权都是集中在大股东手中(Bertrand,2002)[2]。Johnson、La Porta 等人(2000)首次将掏空行为形象描述为”Tunneling“,它是指当控股股东股权比例较高时,其可能会侵占公司财富,与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产生冲突。他们指出掏空有多种形式,包括控股股东侵占公司机会、向控股股东转让定价权、通过实施关联交易的方式将资产从上市公司转移给控股股东等[3]。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研究都证明了掏空行为的存在,特别是在一些法制不完善的新经济体国家,中小股东利益更容易被控股股东侵占。
2、关于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行为原因的相关研究
对于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进行掏空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股权和控制权的集中是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的主要原因。Jensen 和 Meckling(1976)提出,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越高,资金占用越少[4]。Wang、Xing(2011)研究表明,股东会通过控制董事会来加强他们对公司的控制权,进而实施掏空行为[5]。Qu Wenzhou(2020)等人证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掏空效应较为明显,关联交易通常是避税的一种手段,而这种避税行为并不能提升公司价值[6]。
3、关于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行为后果的相关研究
关于关联交易的后果这一研究领域,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认为大股东掏空行为会直接或间接侵占公司的资金、会严重影响投资效率以及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利益。Morck(2000)认为掏空行为损害了证券市场信息传递的质量,尤其是在一些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国家,会严重地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利益,整个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将会变差[7]。Kang、Lee(2014)等人通过对韩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当公司的代理问题较为明显时,大股东更容易通过关联交易进行掏空[8]。Yoong 等(2015)认为关联交易并没有给公司带去积极效应,反而减少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回报,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9]。He Yu(2020)等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调查发现,掏空行为是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决定性因素,同时阻止了困境的改善[10]。
4、关于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行为治理的相关研究
La Porta 等(1999)认为,法律法规能够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应该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这样会有利于控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1]。Gordon(2005)发现加强公司治理机制、降低股权集中度可以有效减少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产生[11]。Edmans & Manso(2011)提出了抑制大股东掏空的方法,建议多数股东可以联和起来,这样有利于对大股东股权形成制衡,从而限制大股东的违规行为[12]。Bruslerie、Latrou(2012)认为债务融资能减少掏空行为,增加内部控制有效性[13]。Rao 等(2016)认为独立董事可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特别是在独立董事在公司本地任职的情况下[14]。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的方式研究
第一,资金占用。刘峰和贺建刚(2004)提出,大股东选择掏空的方式与其持股比例有很大的关系,当持股比例相对较低时更多地倾向采用资金占用、关联方担保等方式,当持股比例相对较高时更多地倾向于采取关联交易、股利政策等方式[15]。王家琪和孙玲玲(2005)研究发现大股东可能采用对应收账款等项目的控制实现资金占用[16]。林钟高、李菊娣和徐虹(2014)研究发现在内部控制较弱的情况下,大股东更可能采取资金占用的掏空行为[17]。江雪珍(2019)认为关联方的资金占用在近年来一直呈现较为隐蔽的趋势,这样使得内控审计难度增大,应该对关联方实施更为有效的内控审计,从而有效识别关联方关系[18]。
第二,关联担保。刘小年和郑仁满(2005)研究发现,被担保人与其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关联越密切,大股东掏空效应越强[19]。饶育蕾、张媛和彭叠峰(2008)研究发现由于信息披露不完善,并未对上市公司担保贷款项目有强制披露要求,大股东凭借其控制权优势,使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关联子公司进行担保,在被担保人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需要对大股东关联公司代偿,从而实现对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利益侵占,该种方式较为隐匿[20]。
第三,并购重组。徐玉德等(2010)、崔婧等(2017)的研究发现,大股东操纵并购中的关联交易是基于掏空上市公司为目的[21][22]。陈骏、徐玉德(2012)通过数据研究发现,关联并购交易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具体方式是控股股东通过人为调整资产评估增值率来实施掏空行为[23]。叶陈刚(2018)证明了在关联并购交易中,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持有的股份比例越高,其控制上市公司的能力愈强,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意向呈负相关[24]。
第四,关联购销。曾令琪(2005)认为关联购销也是上市公司通常用作利益输送的手段,其具备一定隐蔽性,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不易被发现。相关关联方通常会高价向上市公司出售原材料,然后再以低价买入产品,从中赚取差价,输送利益[25]。陈思喆(2015)认为了关联购销手段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可以大幅降低公司运营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隐蔽性常常成为上市公司舞弊的手段,管理者通过操纵价格或者伪造交易合同来对上市公司资金实施侵占[26]。
2、关于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行为原因的相关研究
第一,股权结构。肖虹(2001)通过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得出上市公司股权机构越集中,控股股东侵占程度越高[27]。同时余明桂(2004)也认为控股股东持股越多,损害公司利益的关联交易越多,控股股东会通过这些不当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财富[28]。然而有些学者指出以上观点并不全面,李增泉(2004)基于分析2000-2003 年关联交易数据,认为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与最大股东的持股占比呈倒 U 型关系[29]。相对于股权集中度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对股权制衡的观点较为统一。吕怀立和李碗丽(2010)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股权制衡度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抑制控股股东之间的不当关联交易,从而减少大股东的掏空行为[30]。戴明禹、孙光国(2021)研究得出,大股东的存在对公司关联交易有一定影响,大股东和控股股东对公司关联强度越高,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就越大[31]。
第二,内部控制。杨德明等(2009)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在审计质量较低的条件下,内部控制力度加强对于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更好的作用[32]。郝玉贵等(2013)以紫鑫药业财务舞弊为例,认为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失职是发生关联交易的重要原因,所以规避关联交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完善内部控制建设[33]。唐庆(2018)则以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内控有效性与控股股东的掏空程度呈负相关,内控效率越低,控股股东掏空程度就越高[34]。戴明禹、孙光国(2021)利用家族企业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与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内部控制得当能减弱企业内部发生掏空行为的倾向[31]。
第三,法律环境。严继超和刘瑞涵(2014)一致认为,目前来看我国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还不完善,监管执法等体制还不健全,违规处罚相对较轻,无法有效遏制大股东掏空的违规行为[5]。章武生(2017)主张应当通过设置退出制证券集团诉讼制度来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且由于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条件,该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很高[36]。吕鑫(2020)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虽然我国法律环境对关联交易的管控更加严格,但是也促使了大股东使用更为隐蔽的非借贷的关联交易形式,取代了直接进行资金往来的关联交易方式[37]。
3、关于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行为后果的相关研究
首先,不利于公司运转。王超恩和张瑞君(2015)发现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会增加公司的风险,尤其是股价风险[38]。王彦超和姜国华(2016)认为在新兴市场,大股东通过不当关联交易行为掏空上市公司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债务累累,从而将公司置于较大的债务风险之下,上市公司可能会遭遇声誉受损以及大量诉讼[39]。钟腾、汪昌云、李宗龙(2020)结合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当掏空成本小于研发创新成本时,掏空行为会对企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40]。
其次,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申明浩(2008)提出,当企业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时,其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会增加,从而更加明显地侵占中小股东利益[41]。杨德明等(2009)大股东侵占行为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内控质量能够降低股东的代理成本,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32]。李星、田高良、张睿(2020)认为,在公司股权较为集中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以通过采取关联交易的方式进行资金转移,从而侵占中小股东合法利益[42]。
4、关于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行为治理的相关研究
第一,提高股权制衡度。吕怀立和李婉丽(2015)通过大量市场数据实证分析,建立了股东合谋指数这一指标,即使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合理也要注意股东之间的合谋行为[43]。姜付秀等(2018)经过诸多实证分析后验证得出多个大股东的共同存在将会导致大股东无法隐瞒不良信息,从而会降低公司在资本市场股价下跌的风险[44]。
第二,提高内部治理水平。吴先聪、张健和胡志颖(2016)提出了抑制关联交易的方法,独立和长期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大股东的不当关联交易,所以应提高这两者的股权比例从而抑制掏空行为[45]。刘少波和马超(2016)认为董事应该提高其独立性水平,从而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46]。张洪辉、章琳一和张蕊(2016)将公司内部的关联交易分为效率推动型和掏空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识别掏空性的关联交易,从而提升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47]。毛建辉(2018)认为由于独立董事的声誉对其个人价值有较大影响,因此,对独立董事声誉的重视有助于其抑制掏空行为[48]。
第三,加强外部治理。张学洪、章仁俊(2011)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法律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遏制关联交易下的大股东掏空行为[49]。王华宾、陈海声和陈宁(201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新闻媒体能够有效识别大股东实施的不当关联交易,达到监督掏空行为的作用[50]。岳上植、邹鹤瑶(2020)认为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迅速识别关联交易带来的重大风险[51]。
四、论文结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现今中国经济强劲的推动力量,然而资本市场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件极大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而关联交易作为大股东主要的掏空手段,有必要对关联交易下掏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就*ST 中珠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ST 中珠作为眼科医疗上市第一股,近年来关联交易不断,并导致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案例具有典型性。本文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关联交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减少公司运营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具备隐蔽性容易被大股东利用成为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一般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掏空的手段有资金占用、关联担保、并购重组、关联购销等,本案例中*ST 中珠大股东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关联收购、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关联担保,这些手段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大股东利用其职权便利,致使相关审批流程缺失以及信息披露存在缺陷,最后造成公司利益的损失。
第二,大股东关联交易下掏空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ST 中珠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本文通过内部控制的分析框架得出*ST 中珠内部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不合理、风险评估不到位、控制活动失效、信息沟通存在缺陷以及监管不力,其中最为根源的原因在于股权控制过于集中导致其他方面出现连锁负面效应。外部原因在于我国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第三方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违规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过低、投资者保护体系不健全,不过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希望以上这些问题都能得到一定改善和解决。 第三,大股东关联交易下掏空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第一个影响在公司自身,掏空行为极大影响了公司的财务指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均受到了负面影响,公司利润下降,无法进行正常经营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次是中小股东利益受到损害,众多不利于公司经营的掏空手段使得市值大幅萎缩,公司停止分红,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指标也产生明显降幅,中小股东对于公司掏空事件的反应较为敏感,较大影响了中小股东的投资情绪。
五、参考文献
[15]刘峰,贺建刚. 股权结构与大股东利益实现方式的选择——中国资本市场利益输送的初步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4(01):141-158.
[16]王家琪,孙玲玲.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 (24):115-117.
[17]李菊娣,徐虹,林钟高.内部控制与财务重述——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4(09):102-105+129.
[18]江雪珍.关联方资金占用审计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2019(22):105-109.
[19]刘小年,郑仁满.公司业绩、资本结构与对外信用担保[J].金融研究,2005(04): 155-164.
[20]饶育蕾,张媛,彭叠峰.股权比例、过度担保与隐蔽掏空——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对子公司担保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01):31-38.
[21]徐玉德,洪金明.资产重组中评估价值相关性的经验研究——基于 A 股市场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2):91-96.
[22]崔婧,杨思静.资产评估操纵提高了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吗?——基于资产收购关联交易的实证检验[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03):63-67.
[23]陈骏,徐玉德.并购重组是掏空还是支持——基于资产评估视角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12(09):76-84. [24]叶陈刚,崔婧,王莉婕.大股东资产评估操纵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资产收购关联交易的实证检验[J].证券市场导报,2018(04):4-12.
[25]曾令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型”隧道挖掘“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5.
[26]陈思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舞弊手段与审计识别[J].财会通讯,2015(10):85-86.
[27]肖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1(04):6-8.
[28]余明桂,夏新平.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关联交易: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06):33-38+61. [29]李增泉,孙铮,王志伟.”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4(12):3-13+97. [30]吕怀立,李婉丽.股权制衡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型”掏空“——基于股权结构内生性视角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06):92-97. [31]戴明禹,孙光国.内部控制缺陷、家族 CEO 与掏空行为[J].学习与探索,2021(01):145-154.
以上是内部控制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