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的课程特点分析》——无忧无虑论文范文
摘要: 分析了审计学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操作性要求高的特点,审计教育论文 提出了建立体现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教师评价系统,培养活跃的审计学教师梯队,多种途径提高审计学课程的实践操作性与组织力量分阶段开发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四项措施,重点探讨了开发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应该遵循的七项原则。
关键词: 审计学 教师评价系统 教学案例
审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本科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审计学课程中,一方面介绍了不断发展的审计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又综合运用了多门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目前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不适应实践性要求、讲授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所教授学生作的调查,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审计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一、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审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讲授审计学的教师专业知识面要非常宽,而且得不断更新知识;同时,审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只有充分实现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培养目标。审计学的特点决定了: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还没有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差异大。由于每一位教师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解不一,当然也存在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原因,教学方法差异很大。通过调查,目前审计学教学方法主要为三大类:一类是侧重于理论,几乎不涉及实践案例,枯燥乏味;一类是侧重于案例讲解,忽视了理论的应用,简单地列举相互独立的案例,特别强调会计知识的应用,使审计成为了变相考察会计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与真正的案例教学貌合神离;还有一类是理论与案例并重,将案例穿插到理论讲授中,是目前为止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但是仍然存在知识得不到系统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的问题。二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整。会计学的课程相关程度非常高,而审计学属于相关性最高的课程。教师应该熟练掌握九门课程的知识,才能完全胜任。这九门专业课中除了成本会计、会计学基础、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以外,其他五门都在不停地变化。审计学教师不但要不断更新这些基础知识,同时审计准则的不断颁布与修订也加剧了教师更新知识的难度。因此,目前审计学教师虽然大部分是审计、会计专业出身,但是由于没有精力完全更新和巩固相关知识,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实质上的不完整。这样就难以对审计事项深入分析,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三是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具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才能在讲授过程中用案例说明每一步骤的方法和必要性,同时使学生加深理解,印象深刻。但是,目前高校的教师来源渠道主要是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几乎很少引进审计实践领域的人才。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有少数教师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到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审计工作,但是得不到学校教师评价系统的认可。只有通过查阅大量审计案例,将其引入课堂来改善教学效果。#p#分页标题#e#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目前,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仅仅通过教师个人的努力难以改变。我们只有通过分析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寻找产生的根源,才能谋求教学质量的改善。造成审计学课程教学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校的教师评价系统偏重于学历与科研。我国高校实力的排名,主要是由教师的学历构成、高校的学术成果与科研课题的质量高低,硕士、博士点的数量来决定的。在这一指挥棒下,教师评价系统中除了要求完成教学工作量外,主要是考核教师的科研量,不考虑教学完成的质量。这样,教师走上了一条“不断地攻读学位,不断地搞科研”之路,没有也不愿意花费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
(二)审计学教师尚未形成教师梯队。审计学教学需要多年的教学经验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个会计专业的审计教师应该建立教师梯队。教师梯队在保证教学质量稳定、加强科研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审计教师队伍仅仅限于需要人数的底线,一旦有一名教师调走或者进修,就要临时安排没有讲授过审计的教师接替工作,教学质量不稳定。此外,审计学教师连续不断地代一门课,很少有机会参加审计实践和对外交流,缺乏“充电”机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两名审计方面的教师,也难承担大的科研项目,不利于取得科研成果。
(三)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资料难以获得。目前,教学使用的审计案例大部分是针对于审计环节的某一个细节的证明举例,教学中很少有关于整个审计程序的系统案例的使用。这一现象产生有其客观原因。首先,原始单据获得难。要模拟审计的真实过程,必须编制一套被审计单位的资料。由于实践中参与审计过程获得的资料,按照职业道德准则应该遵循保密原则,因此不能直接拿来作为原始单据。其次,审计资料太多。审计范围涉及一年的资料,由于多采用抽查法和逆查法,不能仿造会计模拟实习只提供12 月份的资料就可满足需要,案例编写的工作量太大。最后,案例编写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案例带有一定广泛性,编写者必须有计划地参与审计实践,搜集大量的被审计单位的资料才能编写。因此,目前这方面的案例几乎是一个空白。
三、审计学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建立体现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教师评价系统高校的科研成果与教师学历构成固然重要,但是本科教学是其存在的基础,因此高校应该遵循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原则。教师评价系统是贯彻高校办学原则的有效手段。要改变教学现状,只有从调整评价系统入手。在评价系统中,加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分值,有助于引导教师在这方面投入精力,最终实现重视教学的目标。#p#分页标题#e#
(二)培养活跃的审计学教师梯队建立审计学教师梯队应该遵循有利于教学与科研提高的原则。首先,教师梯队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人数的确定方面,应该考虑教师轮流参与实践和对外交流的需要,至少应该高于最低需要量,避免出现非审计学教师临时代课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在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要建立审计学教师知识结构考核标准。审计学教师应该掌握的相关专业课程掌握与否,可以用其是否通过相关专业资格考试,或者是否教过该课程,或者最近是否听过的该课程来评价,以保证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质上完整。其次,教师梯队要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教师梯队要建立定期对外交流的制度,以提高对专业前沿问题的把握。梯队内部要建立定期交流学习制度,这样有利于加快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三)多种途径提高审计学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要提高审计学课程实践操作性,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独立联系审计实践单位和学校组织教师实践均可。另一条是直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和一些知名企业建立校企联合,使其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同时,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既可以直接让学生了解审计过程,也可以让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介绍审计经验。
(四)组织力量分阶段开发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尽管要开发系统审计教学案例存在许多障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周密的安排使其成为可能。笔者认为,开发过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先部分后整体原则。在开发系统案例时,应该将审计过程分为几个部分,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环节,对会计报表实施分析程序环节,货币资金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循环审计,投资循环审计,筹资循环审计,验资等等。这样有利于各个击破,最终完成整体工作。
第二,先易后难原则。由于各个部分原始凭证获得与案例编写的难易程度不同,开发者应该先从简单的环节开始,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复杂部分的工作就会迎刃而解。
第三,系统性原则。在各部分开发时,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就是为其组合成一个系统审计案例打好基础。然而,一方面在各部分中要涵盖不同的舞弊方式审计,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子系统还要具有开放性,确实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案例开发的难点之一。
第四,计划性原则。尽管案例可以分步骤开发,但是整体的原始资料在一个单位可以同时获得。实现分步骤开发与资料获得集中性的协调,可以大大提高开发的效率。这就需要对开发工作有一个计划。首先,规划系统审计案例的各个环节的审计步骤,各部分都须写出一份详细的计划。其次,计划各个部分应该收集的原始资料以及获得方式。再次,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原始资料。最后,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写案例。#p#分页标题#e#
第五,实践性原则。案例编写切不可闭门造车。开发人员必须借助多种途径接触被审计单位实际,广泛收集资料。为了使案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开发人员必须要接触不同种类的单位,尽量使样本量足够大,这样编写的案例才具有指导意义。
第六,合作性原则。案例开发应该尽量得到各方面社会力量的支持。关键是要消除其可能认为存在对其不利的事项,建立一个共同合作、互利互惠的平台。例如,在引入案例前,应该先介绍规范的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此时可以联系内部控制好的单位,对其该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摄像记录,再配以解说。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现实生动的规范内部控制,又可以为该企业做广告宣传,相信一定会得到企业的支持。此外,还应该请教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专家、注册会计师,以获得更专业的帮助。
第七,可修订性原则。系统案例开发好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务的变化,需要对案例进行不断的调整。因此,开发的系统案例一定要具有可以不断修订的特点。这也是发展观在系统开发中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叶雪芳.关于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 2001,(3).
[2] 孙伟龙.高校会计专业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 财会通讯,2004, (7) .
[3] 姜野, 李兆华.国际大环境下审计教学创新方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