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论审计与审计环境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2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8291104552212
  • 日期:2011-08-2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论审计与审计环境

[ 摘要] 审计环境是指影响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的物质基础和外在的制约条件。它有内在和外在环境两种表现, 其中内在环境是指审计文化, 外在环境则是指财政、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和经济法律等体制和制度。审计环境研究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因为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客观反映, 直接影响着审计的存在和发展。
[ 关键词] 审计环境; 环境影响; 审计文化; 体制和制度


一、审计环境的定义

审计论文审计环境是指影响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的物质基础和外在的制约条件。它有以下几层含义:
一、审计环境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物质基础。审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发展的现象首先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个物质基础一般是指审计组织和机构的人员、场所、设施、设备和工具等, 是针对审计的内部环境, 即我们常说的审计文化。物质基础是决定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因素。
二、审计环境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外在制约条件。审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发展的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受到一定历史和现实条件所制约。这种制约主要不是指自然环境, 而是审计所处的周边社会经济环境, 它针对的是影响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制约条件是决定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外在因素。
三、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主要手段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 是推动和促进现实经济发展的工具, 审计作用的发挥是与现实的时空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 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 它自动地调节着审计的时空界限, 控制着审计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四、审计环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审计环境是现实社会经济的客观反映, 而社会经济不是静止的, 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审计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监督的要求而变化。用运动的观点来审视和看待审计环境是进行审计环境研究应当具有的基本态度。
五、审计环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作为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 审计环境与其他社会经济现象一样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审计环境的自然属性是指审计环境所具有的技术和方法( 如审计环境中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循环理论与方法、生产函数与投入产出的关系、市场均衡理论与方法、经济杠杆的原理与分析方法等) , 审计环境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审计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它可以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审计或被其相互借鉴。审计环境的社会属性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审计环境所具有的个性特征,是适应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经济行为而产生的审计环境( 如不同国家的经济法律制度、金融与财政税收政策等) 。社会属性决定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审计环境并不完全相同, 审计环境不可能也不应当脱离所在国家的整体社会经济环境, 是国家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的组成部分。#p#分页标题#e#

二、审计的内部环境———审计文化

审计文化概括地说, 就是审计组织和人员在审计实践中所获得、积累、创造和延续的能力与成果, 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具体地说:
( 一) 审计文化是伴随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有历史现象。审计文化也不是天生的, 而是随着审计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审计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现象。由于审计产生的根源是经济责任关系, 审计的发展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 审计文化的实质是审计职能的具体反映, 它所体现的是审计监督活动特有的文化特征。
( 二) 审计文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审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创造、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是在审计实践的不断探索中逐渐演变而成的。审计文化作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必然是不断变化的。对于传统的被实践证明能够代表基本审计原则的文化、对于开拓性的能够促进审计不断向前发展的审计监督机制文化, 将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反, 已经不适应审计发展需要的审计文化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被淘汰。审计也就在这种文化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得到发展, 审计的发展反过来又促使审计文化新的升华。
( 三) 审计文化具有时空性。时空性决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审计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审计文化的多元化。促使我们在认识审计文化时应当以辩证和历史的态度去理解和看待不同的审计文化, 取长补短, 为我所用。
( 四) 审计文化是一种多层次的构成整体。审计文化不是各种审计文化现象的简单合并, 而是由审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构成的整体。是由审计物质文化、审计规范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筑的, 并且以审计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多层次复合整体。其中: 审计物质文化是指与审计人员工作和生活相关的环境、设施、交通、建筑等物质资料, 审计物质文化是审计文化的基础, 是审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审计规范文化是指约束和规定审计行为的各种审计法律、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准则等界于审计物质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之间的中介文化, 起着连接审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桥梁的作用; 审计精神文化是指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所应当具有的价值观, 包括审计人员的精神面貌、心理素质、理想与信念、作风与态度等。
审计文化是审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构成的整体, 审计文化既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也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前进步伐, 在市场经济审计监督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一) 凝聚作用。审计文化体现的不是审计人员个体的行为和意识, 而是审计人员的群体行为和意识, 它能够把审计人员个人的追求和审计组织的追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形成具有团队凝聚力的整体力量。这种凝聚力所带给审计主体审计人员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对于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是审计人员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p#分页标题#e#
( 二) 导向作用。审计文化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对审计主体行为的引导方面, 即对审计领导和广大审计人员行为的导向。
审计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审计的监督、鉴证和维护等三种职能上, 审计文化则通过审计职能的导向来约束和促使审计人员和组织的行为符合审计目标的要求, 遵循审计的基本准则。审计文化的导向作用也是审计人员敢于坚持审计原则, 勇于承担审计责任和不断提高审计服务质量的重要源泉。
( 三) 激励作用。审计监督依赖的是人而不是物,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蕴藏在审计人员个体内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地挖掘出来, 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去完成审计任务, 实现审计目的, 提高审计效益。
( 四) 协调作用。审计文化是建立在审计人员共同的价值观上的文化, 审计文化能够促使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运用相互间的共同语言和信任态度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进行交流和沟通, 因而不仅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和问题的解决, 而且有利于审计上下左右和谐关系的形成。
( 五) 维系作用。审计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关系是靠行政( 权力) 、经济和文化等三条纽带联结和维系在一起的。其中: 行政和经济是维系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外在纽带, 反映的是审计的外在形象; 而文化则是维系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内在纽带, 它是审计内部统一, 形成稳定和长远审计凝聚力的精神所在。
( 六) 辐射作用。审计文化比较集中地反映着企业的基本宗旨、物质条件、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审计文化通过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审计实践得到传播和展示, 良好的审计文化不仅代表着审计组织和人员的整体形象, 而且体现着审计的团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信誉。
( 七) 技术手段创新作用。审计离不开技术方法和手段, 审计需要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为支撑来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审核与检查, 尤其在现代社会里, 突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只有跟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充分发挥审计文化的功能,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创新审计手段、改进审计方法和完善技术条件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需要。
审计论文审计文化是审计本质在文化方面的反映, 伴随着整个审计事业, 贯穿于审计行为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审计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一) 审计精神文化。审计精神文化是指审计组织和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 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长期意识形态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观念。审计精神文化属于人的思维范畴, 是审计文化的核心, 在审计过程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是审计管理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审计精神文化主要由审计观念、审计道德、审计伦理、审计精神等构成。#p#分页标题#e#
( 二) 审计规范文化。审计规范文化是指连接审计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中间环节文化。它既不同于审计精神文化也不同于审计物质文化, 但是又与审计精神文化与审计物质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计规范文化的表现———审计制度是有形的, 它往往是以审计的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和各种考核标准等形式出现, 从而使审计的精神文化通过审计规范文化不断地向审计物质文化渗透。在这个渗透的过程中, 科学而合理的审计制度在逐渐被审计组织和人员广泛地认可和接受时就形成了优秀的审计规范文化, 审计则由此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 三) 审计行为文化。审计行为文化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包括审计人际关系和服务行为规范等。审计行为文化的实质是审计精神文化在审计人员个体行为的表现。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审计把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来作为提高审计监督和管理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手段, 不仅需要不断地提炼和升华审计理念和信心, 而且更需要将理念和信心贯穿到审计的实践中去, 才能使审计真正成为审计文化的受益者, 才能推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 四) 审计物质文化。审计物质文化是指审计组织和人员工作的外部条件、工具、手段和设施等构成的文化, 如: 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设施、交通手段等。如同任何事物一样, 审计同样借助于有形的物质条件才能去履行审计职能, 完成审计任务,审计物质文化的作用就在于此。
( 五) 审计形象文化与塑造。审计形象文化是指审计理念、行为和视觉等三个识别所构成的文化系统。作为审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形象文化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审计形象设计可以将审计的理念与精神文化以不同传媒的方式( 视觉、听觉、触觉等) 传递给审计的外部世界, 使审计监督工作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肯定, 理解审计的价值, 认识审计对经济的保障作用。
良好的审计形象文化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不断的自我认识、自觉改造, 逐步完善起来的。首先, 良好的审计形象文化塑造必须注重“审计精神”文化的建设, 努力练好审计文化的内功; 其次,良好的审计形象文化应当注意提高审计的社会信誉度, 审计监督不同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的最主要区别之一是它的权威性, 而审计的权威性不单纯地是依靠行政手段来维持的, 而是通过审计的社会信誉度来得到大众的认可和肯定的; 第三, 良好的审计形象文化是围绕审计人员的审计过程和结果逐渐展示出来的, 因此, 必须重视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注意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 不断提高审计文书档案的质量水平。#p#分页标题#e#
( 六) 审计文化管理与沟通。审计文化管理是指将审计文化作为管理的对象, 通过审计文化来实现审计管理目标的过程。审计文化管理一般具有速度文化、学习文化、虚拟文化和融合文化等特征。
( 七) 审计文化的学习。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世界, 面对信息时代, 审计人员也只有不断地学习, 终生接受教育,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是审计文化的学习功能。审计文化学习具有共同愿望和信念、团队学习、终身学习等几个特征。
( 八) 审计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创新不是技术术语而是经济术语。审计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受着周边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深刻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审计内部自身组织、管理的变化与改革, 客观上要求审计文化必须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其基本趋势是: 审计文化的领域将进一步扩展; 审计文化的内容将不断的深化。其基本特征是: 审计文化将成为审计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是核心部分; 审计领导和高层管理者在审计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并将成为推动中国审计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审计文化将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审计人员个性文化发展将日益受到重视和鼓励; 审计文化的个性将得到加强, 并且表现为明显的地域审计文化特点; 审计信誉将成为审计文化建设的最高表现形式。

三、审计的外部环境———主要的外在因素

审计的外部环境主要因素包括: 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经济法律制度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不断完善, 上述外部环境因素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审计的存在和发展。
( 一) 财政体制。作为国家经济支撑的财政体制环境对于审计的影响一般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从宏观方面讲, 财政体制改革对审计的主要影响是:
1. 税制改革由于统一了不同性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税率, 取消和减免了一些不合理的税收项目, 解决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税负畸轻畸重的问题, 使得税收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税收环境的变化要求审计应当按照新税制的标准对企业的税收行为进行审视与监督。
2. 财政优惠制度逐步规范化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作用的逐渐加强, 要求审计更加关注财政体制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作用的效益性、长远性。
3. 财政体制改革促使的政企分离要求审计逐渐由政府审计包揽审计全局的地位转化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分天下的局面过渡, 并明确了各自的领域和职责。
4.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在有助于补充和解决民族或落后地区财力不足的同时也扩展了财政审计的范围, 它要求财政审计必须关注转移支付资金的合理性、恰当性和效益性, 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为民族或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 促进其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p#分页标题#e#
从微观方面看, 财政体制改革对审计的主要影响是:
1. 在会计制度方面, 随着会计法和一系列会计准则的先后发布和不断修订和完善, 中国的会计制度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 并且正在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新的会计环境要求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 完成审计任务时必须按照会计规范和国际惯例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并且也促使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国际惯例的方向发展。
2. 在财务制度方面, 资本金制度和国际通用财务报表制度的建立和不断修订与完善要求审计也必须从过去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审查逐渐向资金的效益性和经济责任性审查发展。
( 二) 金融体制。金融是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工具和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金融体制环境对审计的主要影响是:
1. 随着金融机构的商业化和金融业独立地位的确立以及金融领域逐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信用成为人们关注金融业的主要焦点。审计必须适应金融商业运作的新模式, 在提高金融信贷资金信用和债务审计的同时, 还应当强化对反洗钱问题查处的力度, 保证国家和其他权益人资金的安全。
2. 随着金融商业运作模式的不断发展, 金融债券的发行方式将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审计必须适应金融债券发行方式转变的新形势, 加强对以“上市为名, 实则圈钱”手段问题的查处, 保证金融债券市场秩序的正常化。
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已经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审计应当顺应这种趋势, 逐步开展对金融资本租赁业的审计, 促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4. 随着金融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和领域的不断扩大, 审计需要不断拓展金融审计的范围, 加强金融效益的审计, 提高金融资本的使用效果。
( 三) 投资体制。投资是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实行的是以市场调节投资行为和以业主投资主体决策自主、风险自负为基础的政府间接调控的资本配置和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环境对审计的主要影响是:
1. 随着业主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投资决策和建设自主权的同时, 投资行为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大大增加。它要求审计必须加强对投资风险和责任的审计监督的力度, 确定和防范风险已经成为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
2. 随着投资和融资渠道的拓展, 债权和债务成为投资纠纷和制约投资的主要障碍。为此, 需要审计关注对投资和融资市场管理规范化的监督,以保证投融资渠道的畅通性。
3. 随着投资市场服务体系的逐渐社会化, 投资面对的是日益开放而激烈的竞争市场。为此, 需要审计加强对从事投资咨询、设计、工程监理等相关投资服务行为的监督力度, 保证竞争的公平性。#p#分页标题#e#
( 四) 社会保障体制。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社会保障体制环境对审计的主要影响是:
1. 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推行, 要求审计应当重视对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化审查监督的力度, 以保证劳动合同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审计有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性提供防护的责任, 通过实行必要和适时的审计监督来营造一个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合理负担社会保障基金, 分散社会风险。
3. 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不断深化, 审计应当为提升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提高个人缴费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社会保障向基金制转化步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审计服务, 促使社会保障事业有序、健康、稳步的发展。
( 五) 经济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是一种高度制度化的经济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旨在指导社会成员怎样在一定的标准限定下从事经济行为。主要经济法律制度对审计的影响是:
1. 公司法要求审计应当对公司设立条件的真实性、设立程序的合法性、公司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公司财务的效益性以及公司变更或终止条件的符合性等进行必要和适时的监督, 以保证公司权益人的财产安全, 促使公司资本的保值增值。
2. 破产法要求审计对破产申请的真实性、程序的合法性, 破产清算组织职责的明确性、清算的合理性, 破产财产的实有性、清偿债务顺序的公允性等进行审查, 以保证破产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3. 合同法要求审计对合同的真实性、合同订立程序的合理性、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同履约实际性、合同变更的符合性、合同法律责任的明确性等进行必要的审查, 以保证市场经济关系的正常化, 防范或降低市场交易行为的风险性。

四、简单的小结

审计环境是由内在环境( 审计文化) 和外在环境( 财政、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和经济法律等体制和制度) 两部分构成。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 它自动地调节着审计的时空界限, 控制着审计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正确地认识审计环境有利于审计更好地定位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积极拓展审计领域和业务范围, 有效开展审计工作, 提高审计服务水平和质量。这就是对审计环境进行上述研究的意义所在。
[ 参考文献]

[ 1] 鲍国明.审计环境[M ].北京: 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0.
[ 2] 曾国安, 李正友.经济环境与企业预应行为[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 3]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p#分页标题#e#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