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议审计质量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审计质量控制论文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8221403262159
  • 日期:2011-08-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议审计质量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

[内容摘要]搞好审计事前控制和审计事中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最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审计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笔者的审计实践和体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审计质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存在问题;对策

审计论文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搞好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首要任务。按照审计实施过程,审计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而搞好审计事前控制和审计事中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最重要前提。下面笔者就根据审计实践的体会,针对审计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审计事前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审前调查工作不细致
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不透彻,有关法规、政策、文件依据搜集不齐全,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业务流程、内控制度了解不充分,致使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对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未进行初步评估或者评估不充分。
2、审计方案编制不完备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影响审计实施方案质量的因素,一是方案编制过于简单,审计重点不明确;二是审计内容不详细,操作性不强;三是分工不合理,审计责任分担不清晰。

二、审计事中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选用审计方法不当
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选用审计方法,应从实际出发并与审计目的相适应,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可以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大中型企业业务量大,可采取逆查法;小型企业业务量小,可采用顺查法;企业财务管理好,帐目规范,也可以采取抽查法。但有的审计人员不讲究审计方法,一味追求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每每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抓不住主要问题,得不偿失,从而制约审计效率提高。
2、审计取证不充分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作出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或者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目前在审计取证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支持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证据遗漏、充分性不够;二是不相关的资料放在底稿中作为审计证据,引起不必要的歧义。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罗列过多,如总帐可以说明的问题,明细帐可以不必再作为审计证据;三是有的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或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但在审计证据中却得不到体现,以至难以完整描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过程与结果。#p#分页标题#e#
3、审计定性不准确
审计依据准确是加快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审计依据认定不准,难以一锤定音,迫使审计人员到处收集、询问;有时审计人员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进而严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4、审计质量控制不严格
第一,审计组成员对审计方案的理解程度的差异,工作中对既定审计方案的遵循性控制不到位,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审计实施方案的问题。第二,审计组内部沟通不够,主审和审计组长对审计情况不能完全掌握,存在遗漏重要审计事项或隐瞒重要审计发现形成审计风险的问题。第三,审计人员能力不足,或对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掌握不够;或不能严格、有效地履行审计程序;或遇到审计问题时,不能熟练运用审计技术和审计技巧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形成审计质量风险。
5、对审计过程缺少必要监督
审计机构对审计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审计报告履行审理程序,一般停留在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发现进行核实,对审计结论的正确性进行确认上,对审计实施情况了解较少,难以对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缺少对审计组审计实施的质量监督和制约。

三、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

1、实施充分有效的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是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组织审计实施工作进行的必要准备,是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审计前必须认真做好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如果不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就仓促上阵,审计质量就很难保证。审前调查必须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情况、职责范围、业务经营情况、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等各项情况,并要求被审单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从而为制定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2、完善审计工作的基础管理
一是要实行审计日记制度,通过组织审计人员编写审计工作日记,描述审计工作轨迹,来反映审计人员的审计实施过程,便于审计组长和主审了解、掌握参审人员的工作情况,便于评价工作质量和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二是推行审计组工作会议制度,即由审计组长或主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审计组工作会议,通过召开审计组工作会议,在内部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沟通,便于集思广益,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三是建立例外事项或重大事项的请示报告制度,对审计业务中出现的例外事项、异常情况、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通过完善审计业务的各项基础管理,更好地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
3、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是用于指导整个项目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起着“龙头”作用。它既是实施审计项目的依据,是检查、考核审计项目质量的标准。提高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p#分页标题#e#
(1)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方向。审计目标因审计项目不同而不同。审计内容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需查明的具体经济事项。明确的审计目标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审计内容做支撑,细化审计内容要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细化审计内容就是要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有选择的确定需要查明的具体的经济事项。
(2)突出审计重点。审计重点是指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认真分析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结合以往的审计成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重点。
(3)确定审计步骤和方法。确定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原则应是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具有操作性,减少随意性,避免审计资源浪费。审计目标不同,审计步骤和方法也不尽相同。由于对被审计单位情况变化较多,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和方法不一定都具有适用性。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实施情况,适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进一步确定适用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4)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明确审计组长、主审及审计人员各自承担的责任,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审计人员在各项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同时,上级主管应定期检查审计项目档案,对查出的问题予以通报,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4、建立严格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
一要遵循相应审计准则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别的审计项目,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实行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二要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度,确定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范围,对审计项目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如各级复核等)以及机构负责人,都明确各自应承担责任,实行审计业务的全员质量控制;三要建立质量考评与奖惩制度,通过质量检查和考评来奖优罚劣提高质量意识,并把考评结果同审计人员的奖惩、晋升、追究风险责任挂钩。
5、明确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审计证据的质量是项目质量的核心。为此要做好审计取证,一要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过程就是不断获取、处理、评价证据并作出结论和判断的过程,审计证据要保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审计证据资料的繁简要依据信息含量和价值大小处理。为防止盲目取证,应当突出对重要审计事项的取证。二要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应采用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不同的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的要求不同,所收集的审计证据也不同,应当分别加以明确规定,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三要恰当处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审计项目的特殊问题,可聘请其他专业机构或人士进行鉴定,但必须按照审计工作的要求,考虑专家的专业胜任能力及独立性,对专家鉴定作出评价,慎重考虑其是否能形成可靠的审计证据,并对引用专家鉴定证据的可靠性负责;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要求证据的提供者进行签名或盖章,确认其来源真实,证据有效。无法获取签名盖章的证据,应当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p#分页标题#e#
6、加强审计底稿的质量控制
审计底稿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内审人员应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保证审计质量为目标,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编制工作底稿时,应遵循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一是认定问题事实。认定问题是否客观存在,事实是否清楚。二是认定问题性质。认定是违纪还是违规,是一般问题还是重大问题,是个别问题还是带有倾向性、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以确保定性准确。三是工作底稿结论要明确。不同的审计项目、不同的审计人员对同一工作底稿记录的同一审计事项会做出不同的描述。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合理地保证所表达的专业判断意见的恰当性,防止措辞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不要使用,重点要突出。设计规范、科学的审计工作底稿,并按规定的要求填写。
7、抓好审计报告最终把关
审计论文审计报告是审计质量的最终控制环节,是审计工作全过程的反映,也是审计项目的终极成果。审计工作公正与否、审计质量的高与低,都能在审计报告中得到集中体现;它也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因此,提高审计报告质量,首先要评价内容要全面、客观。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公正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不能为了规避审计风险,对审计事项不作评价,否则必然会形成审计风险。其次,评价依据要充分。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以及证据不足或评价依据不明确的事项不应作出评价;同时评价应避免面面俱到,对一些与经营无关的业绩不要妄加确认,不带感情色彩,防止措辞绝对化。三是审计建议要有全局性、针对性。审计工作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因此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从微观入手,把问题查深查透,抓住典型、解剖麻雀;从宏观着眼,把审计发现的问题放在经营管理的大环境中去把握分析。既实事求是又积极慎重地作出审计处理意见,立足于完善体制,健全监管、规范秩序,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建议。

[ 参考文献]

1、孙静. 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辽宁: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2)
2、王云,石魁纲.发挥内部审计机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20)
3、王允平,张莉. 论审计质量的控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2)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