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投资者之关键审计增量及决策有用性探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123110193721292
  • 日期:2020-12-3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审计论文,受制度环境背景变化的影响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驱使,国内外在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改革,其中,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是一项核心重大突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模式改革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发展的重要节点。关键审计事项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和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影响,对深化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模式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在现有研究中,尚未形成关键审计事项具备增量信息价值的理论基础,也缺乏充分的实证研究证据解决关键审计事项决策有用性的争议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基于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投资者视角出发分别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增量风险披露能力和决策有用性进行考察,探寻通过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的具体机制和根本路径。

.......

 

第1章绪论

 

沿现有研究并未将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区别开来,难以体现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意见基础上的增量信息价值,如某医药公司在2017年度审计报告中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同时审计师将销售收入和存货可变现净值确认为关键审计事项,而在2018年因涉嫌信息违规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后证实在2018年度之前收入成本等方面存在造假的情形,因此可见,2017年度审计意见并未充分披露历史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的财务信息质量风险,而相应风险在关键审计事项中得以体现,而现有研究中缺乏强调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意见基础上的增量风险披露能力,或是在实证研究中聚焦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下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作用,难以比较不同类型审计意见和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的区别和优先级,难以清晰界定审计报告中各部分信息的信号作用;第四,由于资本市场背景、研究对象、数据样本和研究方法等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存在较大争议性,甚至不乏完全对立的结论,难以比较国内外或不同时期的研究结论,更难以将国外的研究结论套用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中,国外研究结果在我国的适用性尚不明确,因此,亟需丰富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运用最新数据样本的研究,以便于对审计报告职能改善情况和准则实施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

 

第2章文献综述

 

2.1审计报告模式改革的需求
在审计主体中,审计信息使用者希望获取更多外部性信息来辅助决策,审计师希望提供有效信息来规避审计风险和减少承担责任,监管部分希望增加约束手段来降低管理难度,因此不同主体可以从外部性、克服对风险的厌恶和降低交易费用中获得潜在利润,成为审计报告从需求侧改革的动因,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于信息需求和监管环境的连带作用,也为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就供给侧而言,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作为一项正式制度,当原有制度成本大于收益时,则会导致制度变迁,就现有客观环境而言,法律环境的监管体系更加完整、相关法规更加完善、会计与审计准则与国际同步性较高,均标志着制度环境的成熟,信息技术的发展、分析方法的扩增和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均为降低制度成本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审计准则变革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和较强的供给侧动因。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当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条件同时具备,我国审计准则改革才能够成功完成,该理论框架能够较为清晰地列示准则改革所需要的内外部动因,并能够与我国具体制度对照,针对我国制度环境特点对制度要点进行查缺补漏。现有研究在准则修订阶段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报告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对于推动改革进程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颁布实施均具有重要意义。

 

2.2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内容
同时,在关键审计事项所披露的内容对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是否产生影响的议题中,现有研究得出了相矛盾的结论。Smith(2016)以英国和爱尔兰准则实施前两年2012-2014年的700家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方法,检验了在实施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前后审计报告可读性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实施关键审计事项准则之后,审计报告的可读性明显增加,更加容易被使用者理解,当语言中使用更多负面或不确定词汇时,则被使用者认为传递了更多风险相关信息,而在第二年的数据中审计师有使用复杂性更低词汇的倾向,这也有助于使用者理解审计报告。然而,Carver和Trinkle(2017)在对美国150名个人投资者进行问卷调查时得出了与以上相反的结论,他们对这些投资者进行2×2组间实验时发现,添加关键审计事项显著降低了审计报告的可读性。但是投资者对于投资价值的评估并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此影响,这是因为投资者在评估价值时主要参考企业绩效,而他们主要通过关键审计事项获知管理者信誉的信息,也就是说,关键审计事项的可读性低不会影响投资者的价值评估而是会影响对管理层信用的评估,因此虽然降低了审计报告可读性但未必改变投资者决策。

 

第3章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历史沿革和实施现状.........................37
3.1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历史.....37
3.2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我国的实施现状......................................46
3.3本章小结......................................................................................55
第4章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57
4.1基于资本商品理论的关键审计事项提供增量信息的机理分析...................................................57
4.2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关键审计事项投资者决策有用性分析..63
4.3基于青木昌彦制度理论的关键审计事项决策有用性分析......66
4.4假设提出......................................................................................67
第5章关键审计事项增量信息的实证检验.....................................77
5.1实证研究设计..............................................................................77
5.2实证结果分析..............................................................................80
5.3稳健性检验..................................................................................89

 

第6章关键审计事项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实证检验

 

6.1实证研究设计
表列示的是关键审计事项与A股市场异常报酬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结果显示在整体样本下,股票之间累计异常报酬率差异较大;从均值上看,整体累计异常报酬率为-0.825,且中位数为-5.678,同样为负,可见对于多数上市公司而言,披露审计报告的信息对投资者而言是一种不利信号,考虑到得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数量远多于非标准审计意见,本文推测这种现象是少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负面影响大于标准审计意见的正面影响导致的;从标准差上看,累计异常报酬率的标准差为30.799,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差超过170,可见累计异常报酬率的变化性较高,投资者对于不同上市公司的反应出现较大差异,波动性较大。
审计论文怎么写

6.2实证结果分析
就衡量关键审计事项内容多少的指标而言,与第五章相比,在更为全面的样本下,关键审计事项数量KAM的平均值较之前相同,均为2.071,标准差为0.641(第五章为0.653),最小值、P25、中位数、P75和最大值的分布分别为1、2、2、2、4,与第五章删减一定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也相同,保持了关键研究变量特征的平稳,说明两章的研究具有一定一致性,并没有因为样本量的变化导致样本分布的偏差。而KAM_length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也较为平稳,平均值和中位数基本一致,分别为6.126和6.165,说明样本分布较为均匀,最小值4.718和最大值7.157之间差距并不大,标准差为0.484,说明该变量分布差异性较小,整体平稳,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语言表述篇幅几乎不存在极端差异化现象。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我国颁布实施以后,能否在审计意见的基础上为投资者提供增量信息?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能否被投资者接收并影响其决策?关键审计事项提高沟通价值和决策有用性的具体机理是什么?关键审计事项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进一步改革和审计制度的发展有哪些深远影响?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还难以形成具有信服力和一致性的研究结论,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资本市场投资者视角,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特点和现状,以我国新准则全面实施以来的数据作为样本,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增量风险披露机制和实现决策有用性的机理进行探索,进一步拓展和挖掘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变革的深远影响。
 审计论文范文

............

 

第7章研究结论
本章通过实证模型检验关键审计事项内容与累计异常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更换计算异常报酬率模型、更换自变量和改变窗口期等方法来进行稳健性检验,采用工具变量的2SLS(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内生性检验,证明实证结果稳健可靠。第7章研究结论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制度表征,是发挥制度职能的直接工具,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沟通价值直接关系到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职能的发挥效果,当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高时,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价值,稳固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地位,提高注册会计师声誉,而当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低时,则会因使用价值低而动摇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信心,造成更高的诉讼风险。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重大财务舞弊要案和投资失败事件屡屡发生,注册会计师行业一度陷入声誉危机,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一再受到质疑,这主要是由于审计意见分类笼统,表达方式标准化,难以为投资者提供针对性和特异性的信息。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