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提高经济效益,争取利润最大化。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时代的需要。
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人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只有对此进行全面、深刻地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本人所在企业已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初次有益的尝试,从而对经济效益审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就经济效益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目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1 . 没有现成的审计操作模式可借鉴。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基本原理一致,都是通过会计等信息资料的收集,对某一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定,做出客观评价,但审计目的、重点与方法以及具体操作要求不同。我国目前还没有效益审计准则或相关指南,审计方法也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审计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时标准各异,难以规范化。
2.评价标准难以确定二具体指标的选择有难度。经济效益审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经济性和社会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做出审计评价,而这必将涉及到如何运用具体的经济指标、确定评价标准的问题。由于效益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效益的批准、指标又很多,同样的项目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不同的审计人员会有不同理解与判断,得出不同的结论。
3 . 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界限不清〕在审计过程中经济效益审计往往与财务审计相混淆,审计的内容、目的、审计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
4.信息资料的失真直接影响审计结果。我国会计资料的失真行为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给效益审计带来很大的闲难。审计人员必须在对不真实不合法事项重新进行调整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效益审计因此,基础资料的失真对开展效益审计会带来很大的困难,将直接加大审计风险。
5 . 审计人员的水平和素质与其所从事工作的要求有差距。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的很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由财会人员转岗而成的,效益审计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就目前而言,审计人员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这对开展效益审计工作是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
6 . 对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重视程度不够。人们较普遍地认为提高经济效益是管理方面的事,只要企业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就行了。而对于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完善的内部审计,不少企业认为对提高效益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对内部审计的任务及其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p#分页标题#e#
二、做好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1 . 上下联动,加强调研,为开展效益审计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加强效益审计的调研工作,基层审计机关要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反映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丰富的第一手实践材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上级审计机关要及时汇总并分析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和征求多方意见,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制定出台有关开展效益审计工作的措施办法,以指导下级审计机关按统一规范要求开展效益审计工作。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新形势和效益审计实践,也迫切要求将效益审计法律制度具体化,统一规范要求,健全审计监督机制。
2.正确评价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这就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正确确定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对于真实反映、合理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至关重要。建立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能比较好地处理经济效益的数量与质量、经营与管理、增产与节约、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二是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发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了解和确定企业经济效益增减变化的原则,分析企业管理的效益性。三是相关性。即要求指标体系及其各项具体指标与所评价的企业经济活动或业务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四是系统性。即要求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每一个指标都影响着整个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又受到其他指标的制约。
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是由多个具体的指标所构成,包括综合性指标和单项指标两大类。综合性指标主要是资本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资产报酬率等。考核经济效益的单项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材料利用率、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程度、设备利用率等。
每一个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都是针对事先确定的目标进行评价的,目标不同,评价内容也不同,评价的具体形式就会随之不同。而这个事先确定的目标都是非常明确的,评价就是根据收集的证据,针对目标问题确认差异得出结论而已,因此评价本身也是明确的。比如计划是否完成,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是否达到,资源使用是否高效率等等都是效益审计中常见的目标。但在一个具体效益审计项目中,这些目标会分解得非常具体,评价时只需针对具体目标得出结论,而不是所有的评价都需要直接回答“效果(效益)好还是差”或者“效率是高还是低” 等概括性的问题。 #p#分页标题#e#
3.正确认识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不能把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等同起来,忽略它们之间的区别。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是有所不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财务审计的深人和发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往往从财务审计人手,即从审查资金、成本、利润的情况人手,然后再深人到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中去。从内容上看,经济效益审计不是审计审查经济活动的合规性,而是审查它的有效性。从目的来看,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为了促进被审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是为了查明财务状况是否健全,财务报表是否真实,是否表达公允,即不是为了维护财经制度和纪律。
4.要努力防范审计风险。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建立一套审计质量指标体系,以加强对内审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从而减少人为风险。改进内部审计方法,采取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其次在我国目前虚假会计信息和经营管理资料大量存在的情况下,还必须把效益审计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效益审计离不开真实性、合法性审计,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通过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保证经济效益审计在真实信息资料基础上,对公共资源的管理状况和管理程序进行分析和研究。
5.要建立“审计人才库”。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经济师、工程师以及高级管理人才,在目前增加审计编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只有建立“审计人才库”,建立与“人才库”有关专家比较密切的聘用合作关系,才能加速向经济效益审计过渡。但是要保证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立性和严肃性,避免因利益驱动,造成审计问题“跑、冒、滴、漏”。
另外,要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逐步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需要的具有多学科、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针对不同行业培养多种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为更好地开展效益审计提供人才保证。
6.要正确认识经济效益审计对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作用。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工作,是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实现经济效益的水平,帮助挖掘企业潜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活动分析一般到分析原因为止,而经济效益审计则以分析为出发点和基础,找出问题所在,着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和途径。因此,不能认为企业进行了经济活动分析就不需要经济效益审计。开#p#分页标题#e#会计论文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对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维护国家的利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增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