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关于高等院校建设内部审计监管机制体系的探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1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8011528591981
  • 日期:2011-08-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关于高校构建内部审计体系

审计论文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对教育投人不断增加,高校可支配资金持续增多,高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影响着审计职能的发挥。构建科学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审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不断增强。但是,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审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1.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不够全面,没有涵盖所有审计岗位和业务操作环节,如内审人员参与学校所有工程、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却没有形成相应的业务操作制度;制度的可操作性差,规章制度只在文件中列明,与审计岗位未建立起对应关系;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及时,不适用的制度未及时清理,新制度未及时补充,使审计制度滞后,影响了审计质量。
2.审计项目的选择缺少科学性。审计项目的选择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效果,所以审计项目选择应具有科学依据。目前,高校审计部门多数是被动地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确定审计项目,很少主动地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项目,这使得内部审计在为学校防范风险方面发挥作用打了折扣。
3.审计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审计报告体现审计成果,反映审计质量。目前,高校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缺少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审计结论不明确,审计建议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降低了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
4.缺少审计质量的考评机制,特别是缺少审计责任追究制和审计质量外部评价机制。审计质量考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但是目前审计考评组织程序不规范,考核结果奖惩措施之间的挂钩不紧密,考评效果不明显。高校目前尚未建立内审责任追究制和审计质量的外部评价机制,未划分各层次的审计责任,容易造成内审规范形同虚设,质量控制失效,负面示范效应扩大,最终审计质量低劣。
5.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存在不足。高校是一个人才相对集中的单位,但是由于内审工作起步晚,学校对内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审计专业人才的晋升通道不畅通,收人较低,所以内审人员流动较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高校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思路是,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审计制度,规范审计工作过程,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加强管理,形成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p#分页标题#e#
1.健全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制度可依,照制度行事。制度的建设要系统化,满足管理的要求。建立以岗位说明书为载体的制度规定,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内审机构要根据业务需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补充、修改和完善,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例如,在新校区建设中,需要实施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审机构应事先制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办法》;在建设工程、修缮工程审计中,对新出现的补签签证和漏报的工程子项目等问题应及时制定《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补充规定》。内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手册,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2.科学确定审计项目。高校内部审计是对学校财务收支和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评价的职能部门,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财经纪律,以学校增收节支为目的,以促进和强化内部管理、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宗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最主要目标是充分行使审计职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审计项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重要性原则,重点选择领导关注,教职工关心,社会重视,资金投入大的项目。②实效性原则,重点选择与当前中心工作相关而且容易成为热点话题的项目。③可行性原则,重点选择内审机构力所能及,能够获得被审单位接受、支持配合的项目;选择有客观衡量标准、业绩评价易于取得认同的项目;选择工作改进空间较大,在增值性等方面有潜力的项目;选择基础数据和资料有保障的项目;选择在计划文件中能够充分表述、比较客观的项目。④风险性原则,关注学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一些苗头性风险,关注上级和外部监管部门重点强调的风险区域。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导向的原则,确定审计项目。
3.加强审计过程控制。实施全过程的跟踪控制管理,对实施审计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对提高内审质量至关重要。一是要充分做好审前准备。审计应做好以下准备:确定能胜任特定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长、主审;实施审前调查,与被审单位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拷贝被审单位经营业务数据及财务核算数据;由负责审前调查的审计组长或主审编制审计方案,明确应执行的审计步骤和具体的审计方法,方案要求细致且具操作性;确定审计组其他成员,应考虑审计项目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审计人员所具备的技能及不同业务素质层次人员的有机组合,也可外聘具有相应特别资质的专业人员;审前培训,要全面介绍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目标、范围及重点,需关注的重要事项,明确分工和工作要求;送达审计通知;准备现场审计所需的各种表格、资料及底稿样式。二是要科学组织现场审计。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不应随意压缩或取消审计程序;实行层层督导,较高层审计人员负责对较低层次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监督,确保较低层次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符合质量要求;定期召开现场审计人员碰头会,通报进展情况,协同审计进度,通报审计发现的问题或问题线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或线索进行讨论分析;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于记录审计发现问题及其审计证据的底稿应叙述清楚,并交被审单位签字确认,对于记录审计程序执行情况的、未发现问题的底稿无需被审单位签字确认;及时以适当方式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争取被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发现审计线索,澄清有关问题,避免错误判断。三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复核,复核审前调查工作是否充分,审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检查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执行,问题是否查清,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四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对现场审计时间较长的项目,要以期中报告的形式向适当管理层和主管领导汇报,便于问题的及时解决。主审人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进行审查,逐一分析和鉴定,保证真实、可靠和完整,然后综合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审计组长组织审计组成员对初稿进行充分讨论,征求被审单位意见,对有异议的内容经复审后予以认定。形成的审计报告必须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表述完整、重点突出、评价客观、定性准确,审计建议具有可操作性。五是重视后续审计工作,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及时向主管领导反馈审计信息,促进整改工作的落实。#p#分页标题#e#
4.建立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和外部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内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内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促使各级内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强化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审计论文责任追究是一种事后补救性质量控制方式,通过惩戒对责任人发出警示。表面看来,它具有消极作用,但实际上,实施责任追究机制,在对违规者实施惩戒的同时,也对守规者实施着保护,是确认和解脱内审人员审计责任的一种机制。为了有效实施内审质量责任追究,应正确确认审计责任,明确划分各层次责任;适当掌握处罚的尺度,在发挥惩戒作用的同时,不挫伤内审人员的积极性;配合运用不同的处罚形式,包括警告、记过、罚款、换岗等;配合实施表彰、奖励制度,充分发挥责任追究的积极作用。
外部评价机制是指作为内审行业自律管理组织的内审协会,应组织实施对内审机构的定期质量检查,总结推广质量控制先进经验,奖励优秀审计项目,处罚质量低劣的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主体以同业互查为主,也可采取招投标方式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必要时实施与政府审计部门联手监管、重大业务事项备案等措施。
5.建立内审质量控制的人员保障机制。一是重视内审人员的聘用和管理,通过优厚条件选聘年富力强、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充实到审计队伍,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将优秀人才吸引到、留在内审队伍。注重内审队伍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使财经专业、工程技术专业各占适当比重。二是强化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相关审计责任的教育,督促内审人员遵守《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三是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培训,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和注册造价工程师等资格考试。利用业务讲座、经验交流、论文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扩大培训的覆盖面,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