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审计质量监管与盈余动机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7071411061754
  • 日期:2011-07-0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审计研究与盈余管理

摘 要: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盈余管理行为盛行,使得监管的难度加大,审计质量很难有保障。盈余管理的动机很多,而且在不同国家其表现形式有较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这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规则,以及政治环境等。本文研究了国内外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对注册会计师进一步提高独立审计的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盈余管理;独立审计;动机;会计信息失真  

一、引言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纪性的难题。只要市场经济规则中还有创新,还有不确定性与风险,会计信息失真就会存在。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界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盈余管理问题成为当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我国,盈余管理是随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后而出现。在会计信息失真下,注册会计师如何面对大量的盈余信息,如何提高审计质量呢?我们认为要从盈余管理动机的分析,而且更重要的是国内外盈余管理动机差异的分析入手。审计论文

二、盈余管理动机及国内外的比较

盈余管理的动机,决定了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方向、时间等。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学术界目前有如下三种分类:
(1)资本市场动机
通过股票市场,公司可以获得不必还本的大量资金。资本市场成为公司获取资金的重要场所。但是要进入这一市场,公司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中,盈余指标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限制性条件,为了跨过这个“门槛”,进入股市“圈钱”,盈余管理成为企业的一把利器。
(2)管理激励动机
经理人员的薪水和自己经营的公司的业绩是紧密相关的,他们往往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进行盈余管理,以骗取股东的信任和超额的报酬。此外,债务合同一直是财务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是由于债权人往往会用会计数字限制企业经营活动,对企业提出要求。比如说,债权人会要求企业达到一定的业绩目标,会给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作出各种限制等。债务契约使管理者有动机增加盈余,以达到减轻债务契约中对会计数字要求所带来的限制和避免违背债务契约的风险的目的。
(3)政治成本动机
政治活动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种竞争,现行的各种法规是均衡的结果,而信息成本、各团体利益的异质化和组织成本的存在可能影响这种均衡。会计信息常常用来支持政府的法令或者用来实施现存的法令,企业经理人员由于政治动机的原因将会选择会计程序,使得政治成本动机表现多样化。如海湾战争爆发后,石油价格飞涨。美国石油企业报告盈余大幅度提高,引起美国媒体、公众及政治家的关注与指责。因此,在以后的石油危机中,美国石油公司进行了大规模地操纵利润,以免引起关注和遭受指责。#p#分页标题#e#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动机,如推卸责任或者免于处罚,或者炒作股票。
现在把国内外盈余管理的动机作个对比,以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独立审计时,有参考价值。

三、从盈余管理的动机看独立审计

中国现存制度环境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如公司改制,上市公司本应该是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但是通过改制后的公司盈利并不是靠企业真正的市场化模式实现,而多是通过关联交易或者资产重组调整盈余,欺诈广大投资者,尽管证监会规定集团公司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对关联交易会计处理也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往往管理层利用关联交易的手法是很隐蔽,而且是错综复杂的,这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公司治理结构中很多问题,实际上是“一股独大”的问题。拥有大量非流通股,这是有中国股市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无法行使他们的权利。上市公司利用这种股权结构的特点,利用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比如说,我们假定A为上市公司, B为A的子公司, C为另一外界公司且与A、B无任何关系。现A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向C出售商品, C再把商品以一定的价格出售给B,对C来说并没有损失什么,或者可以获利,但A却可以通过C把商品加价出售给其关联企业,以达到提高其利润的目的。从形式上看, A与C、B与C无任何关联关系,但它们之间的交易实质上是关联交易。虽然确定关联方交易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但这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和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会计、审计人员是很难发现的。加之会计信息不对称,外部人员要想知道上市公司的隐性关联交易,更是难上加难。另外,我国会计准则对隐性关联交易的规定较少,这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隐性关联交易来提高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使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愈演愈烈。
我国的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并且银行贷款很难获得,因此公司对于股权融资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在1993年公布的《股票交易与暂行条例》中规定: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制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应符合下列条件:①发行前一年末净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不低于30%,无形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②最近连续三年盈利。由于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连城,为得到上市资格,盈余管理的倾向很大。这告诉我们,公司上市前,将会有盈余管理的倾向,也即告诉我们盈余管理的时间。1993年证监会发布了《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送配股的暂行规定》,规定上市公司配股的必备条件之一是连续两年盈利,对于这个条件,绝大多数公司都能满足。1994年,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上市公司配股的通知》,将原规定“连续两年盈利”改为“需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公司净资产利润率三年平均在10%,属于能源、原材料、基建类的公司可略低于10%”。1996年中国证监会下达了《关于1996年上市公司配股工作的通知》,将原来申请配股的条件-ROE三年平均10%以上,修改为“最近三年内净资产利润率每年都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低于9%”。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位于10% ~11%区间的很多,而位于9% ~10%区间的几乎没有,这明显是盈余管理的结果。这就告诉我们盈余管理的时间———发布配股或增发新股前的方向———正向的盈余管理。另在退市制度方面也是以特定的财务指标作为基准。从这些规定可以肯定地说,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这岂不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监管诱导性盈余管理”?#p#分页标题#e#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且结果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从而加大了独立审计的难度,审计质量就很难说了。
然而,为了抑制财务造假,制定过于详尽的准则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财务造假泛滥,资本市场诚信危机涉及到“经济人”机会主义的问题,对其的治理应是实务界的协同制度改革。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存在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就不可能避免。改善这种状况,只有加快我国监督机制的建设步伐,加快中介机构的建设,加强审计工作的力度,提高审计的质量。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是目前证券市场上倍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的地位日益突出,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越来越引起我国学者的兴趣。李东平等[2001]的研究,得出了注册会计师没有针对盈余管理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的风险考虑不足的结论。夏立军等[2002]以上市公司2000年度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和监管政策(股票特别处理、暂停交易以及配股的政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注册会计师并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令人担忧。李爽等[2003]发现,当公司管理当局企图通过盈余管理而实现盈利时,作为外部监控机制的独立审计往往会对管理当局的会计处理发表保留意见。章永奎等[2002]在研究中引入了修正的琼斯模型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计量,并在盈余管理程度和审计意见之间建立了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伍利娜[2003]分析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牌”区间,与年度财务审计费用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公司规模、是否由国际5大(4大)所审计显著正向影响年度财务审计费用。
此外,对政治成本动机和其他的动机的分析,也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四、研究建议

目前有很多学者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的关系,常见的是发现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但是往往对这些现象的分析不够,更不说解决问题了。有在盈余管理的程度和审计意见间建立模型,如章永奎等[2002]。有在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之间建立模型,如伍利娜[2003]。但是,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审计意见间建立关系的,目前还没有,我们认为,如果能找到一个合理的模型,那么对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很有帮助的。这是下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五、结论

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虽然会计准则委员会不停地修改一些会计规则,同时在监管方面,我国的证监会也是在不断地修改上市,配股及退市规则。但是这不能改变信息失真的根本问题。这里审计质量显得尤其重要。#p#分页标题#e#
大量的盈余管理与监管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已经促使监管部门不断修改公司上市、配股以及退市的监管政策,以至于这些监管政策正不断走向市场化,并越来越少地依赖特定的财务指标。
本文的目的是在讨论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而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而且,我们认为,掌握了这些动机,并且能从这些动机的表现中发现一般性,并且通过建立盈余管理动机和审计关系的模型,就可以在独立审计的时候,做到有针对性、目的性和预见性,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论文

参考文献:

[1]王跃堂,赵子夜.会计专业判断:基于盈余信息治理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3, (7).
[2]章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 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2,(1).
[3]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 2004, (1).
[4]夏立军.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 (10).
[5]李树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M].上海三联书店, 2000.
[6]高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D].
[7]夏立军,杨海斌.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应[J].审计研究, 2001, (4).
[8]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 2001, (6).
[9]胡杨.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类型和方法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
[10]李爽,吴溪.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与监事会态度———评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审计研究, 2003, (1).
[11]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会计研究, 2003, (12).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