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教育论文: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体系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审计教育(是审计工作、科学、组织、教育等重要组成部分。)体系的建立,对审计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审计教育渠道和具体表现展开分析。
关键词:审计体系;审计教育滞后;审计教育
Abstract:Auditing, the audit is to study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w subjects. Auditing Education (the audit work, science, organization, education and other important components.)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dit profession plays a vital role.
Key words:audit system; lagging of audit education; audit education
审计教育是审计体系(审计工作体系、审计科学体系、审计组织体系、审计教育体系和审计方法体系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教育的滞后, 必将造成审计体系的缺陷,从而阻碍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下,审计事业相对落后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使审计起不到应有的对经济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反而会损害现行经济机制的健康运行。
一、审计教育与审计事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的投入,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投入,审计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而且对于审计事业来讲,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更是对审计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审计事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审计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得以建立、健全和完善;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审计的各项业务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以上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所依赖的主要因素都是“人”,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在审计的各项活动中仍然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由此也可以看出,如果人力资源的质量无法保证,那么审计事业的发展将必定受到巨大的影响。而人力资源质量的保证,必然离不开教育。在维基百科中对教育有如下的定义:教育是指对人传授知识、培养才能、塑造人格的一种社会活动。那么审计教育就是对将要或正在从事与审计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士传授审计专业知识、培养审计技能、塑造从事审计工作应具备的特定人格的一种社会活动。只有完备的教育体系的建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活动所需的“人”的质量。
二、审计教育的内容
(一)专业知识的教育审计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法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因此审计学可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边缘学科。由此也可看出,真正审计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应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因此开展审计专业知识的教育就成为了审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实中,对于执行审计业务的实务工作者来说,必须要通过考试等环节来满足对其进行资格认定的要求,实际上进行这种资格认定的意义就在于保证审计从业人员能够达到从业的最基本知识条件。 #p#分页标题#e#
(二)技能的教育
审计活动又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社会活动,它尤其需要实务工作者具有很好的对事物的观察技能和分析技能,以及与人打交道时的沟通技能和表达技能。上述技能并不是每个人先天就具备的,获得这些技能同样需要经过教育,因此技能教育也成了审计教育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三)人格的教育
对“人格”的界定,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伦理学范围内的人格,可以被理解为道德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相当于人的品格。对于从事审计活动的人来讲,其人格因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诚信”这一品质。“诚信”是审计的立足之本,失去了诚信,审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诚信“这一品质也是依靠教育而来,我国古时就有“诚信教化”的说法,其实“诚信教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诚信教育。
三、审计教育的渠道
(一)家庭教育
“专家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时期,主要是从胎儿到青年前期,青年中后期仍有一定的可塑性。”原本从胎儿到青年时期,孩子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的教育,对一个人人格的培养应当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但就我国目前应试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来看,塑造孩子人格的担子更多地落到了家庭的肩上。这一时期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如果失败,尤其是没有学会诚信,那么将来就几乎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所以将家庭教育纳入审计教育这个总体范畴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学校教育
若将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三个阶段,那么小学和中学教育主要关注的是人格的塑造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学教育则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素养的培育。由于学校教育是一种最正规的教育,它无论是对人格的塑造还是各类知识的传授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对学校教育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学校教育对于从事各项审计活动的审计人员来讲,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三)社会教育
社会对人的教育并不是刻意按一定目标规范地进行的,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它往往通过潜移默化对人产生影响,但其对人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由于审计活动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使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与社会的诸多层面产生密切联系,这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审计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沟通和表达等技能,同时也由于审计人员能够直接接触到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负面事实,导致可能被一些负面事实引导发生错误的审计行为,甚至出现同流合污的情况。比如同样是国际“四大”的注册会计师,其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备的中国市场执业的质量就明显低于在市场机制相对完备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执业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社会影响的结果。 #p#分页标题#e#
(四)行业教育
审计专业知识的扩充、审计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更多地还是源自于审计人员从业后在审计单位受到的正规培训以及持续不断的职业后续教育, 因此在审计岗位上获得的专业知识、技能可被视作行业教育的结果。行业教育是审计教育中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助于提高审计实务工作者的专业胜任能力,对执业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五)自我教育
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审计业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有关,也是一个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比如在实务中常有如下的情况发生:在常规项目的审计过程中,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人员很可能仅通过捕捉到的一星半点蛛丝马迹,就能迅速发现被审单位管理层舞弊的事实。具备超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几乎是每一个审计从业人员追求的理想状态,而超强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也与教育分不开,尤其是自我教育。这里所说的自我教育是指审计人员自觉地对自身进行培养的过程, 它包括有意识地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对已经历的审计事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也包括时刻注意锻炼和培养自己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四、我国审计教育滞后的具体表现
(一)家庭和中、小学阶段人格教育缺失
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从出生开始至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和中、小学。但在我国目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模式下,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更注重的是孩子智力的培养,以至于忽视了孩子的人格塑造。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应试的过程中,由于追求分数几乎成了学习的惟一目的,因此为了得到高分而不惜牺牲道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此发展下去产生的最恶劣的结果必将是“诚信“离人们渐行渐远。由此可以想见,当一个从小就不懂得“诚信”为何物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如果其从事的工作是审计工作, 一旦有了利益的诱惑,就很难保证他(或她)能做到 “独立、客观、公正”。
(二)社会制约机制的滞后,导致社会教育功能的缺失
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目前我国正处于制约机制相对滞后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非正常的审计行为不仅没有被及时制止,反而还为当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带来了既得利益, 这在无形中就助长了审计人员一次又一次地在实施其审计业务的过程中,为获取既得利益而不惜采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如欺诈、欺骗、投机、违约等手段,以至于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更严重的后果是,上述行为还使得审计的公信力在公众的心目中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制约机制的相对滞后,使我国社会的整体机能处在不完全健康的状况下。而社会又是个大课堂,在其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对造就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显然有害的。 #p#分页标题#e#
(三)大学阶段开展审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的教学资源落后
通常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用来阅读、聆听、操作、观察或者被学生利用的一切人和事物,其中最基本的人和事物应是师资和教材,大学审计教育的教学资源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教学资源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目前我国审计教学资源的两大基本项目都处在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因此我国大学审计教育的整体状况令人忧虑。
(1)合格的审计师资严重匮乏
只有德才兼备之人,才称得上是合格的审计教师。上述“德才”中的“德”与通常意义上的“德”并无差别;至于“才”,既包括深厚的审计理论功底, 也包括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目前我国大学的审计师资中,“德才”兼备者少之又少。其中主要欠缺的是“才”,而非“德”。在 “才”的欠缺者中,有的是有较浑厚的理论积累,但缺少实际工作经历;另有一些是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缺乏对审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一类属于既无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无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客观上讲,上述现象的存在与我国现代审计的起步晚有关;但从主观上来看, 也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教育的问题没有加以足够重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不重视,造成了审计师资力量成长的速度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跟不上现实社会对审计人才需求变化的速度。
(2)以学生为本的审计学教材无处可觅虽然我国审计制度已全面恢复20多年,审计的教学活动也从审计制度恢复的那一刻起开始恢复实施,但以学生为本,并且完全适用于教学环节的审计学教材至今仍难以觅得。
真正意义上的教材应具有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功能。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辅助的教学工具而已。因此教材编撰的导向更应做到以学生为本,但我国传统的教材编写导向却是“重内容, 轻学生”,造成学生所用的教材抽象枯燥、晦涩难懂的现象普遍存在。就目前我国的《审计学》教材而言,上述情况不仅存在,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直到目前为止,已出版的《审计学》教材(不包括国外影印版教材)的版本数已数不胜数,但就笔者所接触过的不下十种版本而言,其抽象枯燥和晦涩难懂的程度别说让一个刚刚涉猎此学科的学生望而却步,就连一些业内人士也难以接受。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受传统的教材编写观念所累,另一方面则是许多教材编写者的编写目的太具功利性,尤其是为职称、为成果等而编撰教材的情况比比皆是。在上述两种原因中,后者更具危害性。高质量审计教材的缺乏使学生难以获得本应是最好的学习材料的书籍,也使教师缺少了一个最好的教学工具。 #p#分页标题#e#
(四)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备,其教育活动形式大于实质
审计的行业教育是针对审计业内人士展开的教育,它通常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刚刚进入审计行业、而且尚未获得有关审计资格认定的新加入者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教育; 第二层次则主要是针对已获得相关审计资格认定的审计人员进行的职业后续教育。但目前我国审计行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备,比如在各类审计机构中,对新加入者的培训教育还未做到制度化;其次,已开展的一些行业教育活动形式大于实质,比如按照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的要求,每年各地的注册会计师协会都会对当地的注册会计师提出开展一定的职业后续教育的要求,但这一要求往往流于形式,真正对注册会计师有实质性提高的职业后续教育活动十分有限。由于行业教育的滞后,使得实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高缓慢,业务质量也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五)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意识尚未树立
实际上自我教育首先是一种意识,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才能将这种意识化为日常学习和工作中适时的自觉行动,否则,自我教育的自觉行为将很难产生。我国审计人员普遍缺乏自我教育的意识,因此其职业素质的实质性飞跃就很难实现,对于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来说,也等于少了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普遍较弱。较弱的职业判断能力带来的必定是低效率和高成本,同时审计风险也会加大。
参考文献:
[1] 于玉林.审计体系的再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2(4):3-7.
[2] 维基百科[DB/OL].[2004-09-20].https://zh.wiki- pedia.org/.
[3] 肖川.“个性教育·人格教育·主体性教育”辨析[J]. 江西审计教育论文教育科研, 1999,(5):2.
[4] 黄训美.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 2000-12-13(7).
[5]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DB/OL].[2005 -01 - 02]. www.cicpa.org.cn/ReadNews.asp?ID=5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