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之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1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4051045161093
  • 日期:2011-04-0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之我见
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制定审计方、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如何理解和把握两者概念及关系,作以下论述。

一、审计论文重要性的基本涵义
(一)广义重要性和狭义重要性。审计是根据关标准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作的始终。审计判断主要是围绕有关被审计项目料的取舍及其被审计项目的定性展开的。审计重性,首先是指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涉及到的主次之的问题,即判断哪些问题是重要的,那些问题是要的;其次是指《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十号———计重要性》第二条所规定的:“被审计单位会计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下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义的重要性概念包括上述两个方面。狭义的重要概念仅指后者,即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的程度及其影响。
(二)重要性和重要性水平。从狭义重要性概来看,当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程度影响报表用者判断和决策时,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就是不重要的。再此,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的程度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错报或漏报的定性判断是从性质上去考虑的,更多的是侧重于因果分析,判断哪些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哪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哪些属于技术性错误,哪些属于舞弊行为等等,由此决定性质的轻重程度。错报或漏报的定量判断,要考虑具体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但不管原因如何,当错报或漏报超过一定金额限度时,就判为是重要的。一般而言,错报或漏报的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但有时对小金额的,如与舞弊有关或涉及到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其性质也是十分严重的。判断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应该有一个标准。定性的标准主要是法规标准和因果标准。定量的标准即重要水平,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的水平,即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的前提下,所确定的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可以接受的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最大金额限度。在此,重要性水平是依据错报或漏报对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的影响而定的。如果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超过重要性水平,即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那么就是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这一定义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时,必考虑以下因素:第一,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务性质,不同的单位面临不同的情况,判断重要的标准也不同。如果一单位属小型企业,规模较,年利润相应不大,在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金达5万元,那么已属严重问题。而另一单位规模大,属大型企业,年利润几百万元甚至上亿元。样的企业在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5万元,可能不能算严重问题。因此,同样金额对不同规模单来说,注册会计师判断重要性时也不相同。第,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各单位在计报表各项目性质及相互关系上的错报、漏报判重要性也不相同。例如:在利润表中发现加总错、漏报10万元时,可以说是重要的错报;资产债表错报、漏报加总20万元时,属重要错报;如果资产负债表的错报20万元,也影响损益表,损益表也将产生重大错报。如资产负债表错报0万元应收账款,相应损益表中的销售收入也必错报,造成严重错误。因此,判断错报、漏报的要性也需要考虑报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第三,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开始时,编制审计工作计,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的判断,以便为检数量上的重要的错误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水,这种判断也称“计划重要性”。由于环境变化检查过程中的一些其他信息出现,审计工作结束,审计评价结果与计划重要性相比,有时审计评的重要性远远超出计划重要性。如审计工作刚开,可能对企业筹资及偿债能力有所怀疑,认为该业偿债资金可能存在重要性问题,可是经过审,证实该企业偿债能力确实比往年大有改善。因,计划重要性最终可能不同于审计结束阶段评价计的结果时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重要性时,应根据审计员的工作经验,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对重要性做准确、合理的判断。#p#分页标题#e#

二、审计风险的基本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或漏报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的,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以下具体的表现形式:
(一)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二)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审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
1、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可接受审计风险就可以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取决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付能力等。
2、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越低。
3、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
(三)终极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主要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关。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的越好,终极审计风险就越低。终极审计风险在数量关系上、理论上应与可接受审计风险一致,但实际上,它即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可接受审计风险。因为审计程序的设和执行受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某些主、客观因素影响。因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应尽量计划规范操作,以使终极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计风险范围之内。简而言之,评估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接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主观确定,而终极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因此,审计人员在决定是否承接某一审计项目,可以将评估审计风险与可接受审计风险进行比,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决定取舍。如果接受该目,在审计过程中应尽量严格执行所设计的审计序,使终极审计风险等于或小于预先设定的可接审计风险。虽然终极审计风险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险,但并不完全等于后者,它是固有风险、控制险和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p#分页标题#e#

三、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综上所述,审计重要性就是指错报的可容忍程,其量化标准即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在重要水平之内的错报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审计险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注会计师如果想要使发表的意见有比较大的把握,他就只能接受较低的审计风险。如果要求有8%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就为2%;如果有90%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为10%。因此审计风险与计重要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高低时,必须考审计风险及其影响,当确定可接受错报或漏报的额限度大时,所需要审查验证的工作就少,审计作就比较容易达到要求。保证在此条件下作出正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审计风险就低。反,保证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审风险就高。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必须考虑允许的错报或漏金额限度是否符合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性重要性水平,才是可以接受的。此时,即使存在定的信息风险也不会对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判断或策产生不良影响。如果由于审计人员确定的可接错报或漏报金额太大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作出了肯定的结论,而实际上报表中包含重大的影响真实性和公允性的错报或漏报未被揭示,这时所形成的信息风险就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产生不良影响,审计人员就有可能承担风险,要为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承担一定责任。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底,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反之,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十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评估审计风险,这一反向关系也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即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对审计工作质和量的要求就越低,在此条件下作出的正确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这种反向关系。如审计人员在计划特定审计程序之后,确定可接受重要性水平较低,那么审计风险就增加。这时,审计论文人员可通过修改计划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审计风险。并且需注意的是,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这种反向关系,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可以无限度将审计风险水平估计过高,而应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出发,保持本身的职业谨慎,合理估计重要性水平。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正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保证审计成本的节约;反之,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控制。因为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说明审计人员要求的财务报表错报的可容忍程度越低,则其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才能满足较低的审计风险的要求。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也是正向关系,因为终极审计风险基本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p#分页标题#e#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