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主题知识对英汉交替传译产出质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之英语研究--以彼得·蒂尔座谈会英汉交替传译为例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60113404218962
  • 日期:2019-05-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英语论文,本文通过对案例源语及译语进行转写并参考他人文献,从译语的信息、逻辑、表达三方面分析探讨主题知识对口译产出质量的影响,发现主题知识充足的情况下,译语信息准确完整、逻辑正确清晰、表达自然,而缺乏主题知识则会导致译语信息错误缺漏、逻辑不当模糊、表达生硬。

第一章  主题知识的定义及其在口译中的重要性

(一)主题知识概述
口译行业的日趋专业化对口译员的非语言知识(即言外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主题知识正是非语言知识中的重要部分。关于主题知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Gile(1995:80)针对理解这一口译活动的中心过程,提出了著名的口译理解公式:理解=语言知识+言外知识+分析.Gile(1995:178)认为言外知识包括主题知识、会议情境知识和对讲者的了解等等,并将言外知识按照获取方式分为两类:已掌握的言外知识和在口译活动发生现场获取的情境知识(1995:85)。
释意派代表人物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2007:89-91)认为,主题知识与会议背景、发言人情况等信息一同构成了“认知补充”,并强调译员的许多翻译错误都是源于认知补充的欠缺,认知补充对于译员充分理解讲者的原意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理解会议的主题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某个具体领域的基础知识”(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2007:104)。勒代雷(2011:26-27)举例,在翻译一份有关电力能源生产与销售的报告时,译者所具备的能源方面的主题知识就成为其认知补充,助其更好地理解原文并进行有效表达。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及评估”(Process in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 PACTE)专项研究小组(2003:16-18)提出了翻译能力模型,认为翻译能力由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策略能力、工具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能力和心理生理要素共同构成,其中策略能力为中心能力,其余能力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策略能力产生相互的影响。根据 PACTE 小组的定义,(特定领域的)主题知识是语言外能力的一部分,并认为专业化(技术、文学、法律等)是影响翻译能力的变量之一。
我国著名的口译理论学家鲍刚(2011:222-235)提出了口译工作的四大模块:语言基础、译员的心理素质和智力素质基础、译员的个人经历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基础。鲍刚进而将知识基础模块划分成三部分:常识和百科学识、专业知识、与会议相关的情境知识。鲍刚认为,常识和百科学识是译员“被动掌握”的“知识面”,是零散的,并不具有专业深度。与会议相关的情境知识包括会议议程、演讲稿、会议组织工作、重要词汇等信息,主要针对正式场合的会议活动等。而专业知识则是知识基础模块中最让译员感到困难的,即具体会议中所涉及的各项主题的相关知识和术语,也就是本文探讨的主题知识。
.............................

(二)主题知识在口译中的重要性
根据口译理解公式,Gile(1995:79)认为,译者对源语的理解程度取决于语言知识和言外知识的相互作用。这两类知识相辅相成,任何一类知识越丰富,都能提高译者的理解能力,提升译者的表现。Gile(1995:83-85)还特别指出,与语言知识不同,包括主题知识在内的言外知识的补充没有限制。也就是说,译者的语言知识到达一定水平后,语言知识的提升空间和其对口译活动的贡献都会受到限制,然而言外知识则可以无限扩充,译者掌握的言外知识越丰富,对其理解能力及最终产出的帮助也越大。
以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2007)为代表的释意派认为口译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源语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译语产出。听到源语后,译者一方面理解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启动认知补充,将讲话涉及的主题知识与语言知识联系在一起,以促进理解与分析。译者想要做到这点,并不需要成为每个行业的专家,但是必须掌握理解具体任务题材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第二阶段的脱离语言外壳是释意派的核心内容,在这一阶段,如果译者掌握具体口译活动相关的主题知识,就能更轻松、快速地脱离语言形式,记忆源语所表达的交际意义,继而用目的语完成第三阶段的表达,即交际意义的成功传达。
刘件福(2001)认为,译者的话题熟悉度与口译成效呈正相关关系,对口译的各个环节——听和理解、记忆、思考和组织、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在语言水平等因素不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对话题是否熟悉可能会导致译者口译成效的巨大差异,并且译者的语言缺陷也可以通过激活图式(即大脑中的知识储备)的能力来补偿。但刘件福也指出,口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单独一个因素(如话题熟悉度)并不能完全决定口译成效。
刘和平(2007)通过口译实验课的形式研究译前准备与口译质量的关系。实验分为三组:第一组实验对象在译前已知晓口译的主题和相应关键词,主题知识储备充足;第二组实验对象仅知道主题,而不知相应关键词,有一定的主题知识储备;第三组实验对象则没有进行任何译前准备,不具备主题知识。实验结果表明,译者的译前准备越充足,理解和表达就越容易到位,但充分的译前准备绝不仅是单纯的词汇记忆,而是要求译者了解、把握主题,因为丰富的主题知识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知识的缺陷,帮助译员胜任口译工作。
.........................

第二章  彼得·蒂尔座谈会交传中主题知识对口译产出质量的影响

(一)案例中涉及的主题知识
本文研究的案例中,主要讲者为美国著名的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彼得·蒂尔。对源语进行转写、分析之后,笔者认为本案例中主要涉及了以下四个主题的知识:
1.  国际贸易,具体涉及自由贸易、国家间贸易关系、贸易协定、汽车关税、进出口行业及贸易顺、逆差等的相关知识及术语;
2.  经济金融,具体涉及经济体类型、风险投资、加密货币及衍生技术、货币功能、货币价值、互联网泡沫等的相关知识及术语;
3.  科技及技术,具体涉及数据隐私、技术行业监管等的相关知识及术语;
4.  法律及政治,具体涉及美国宪法、美国主要党派等的相关知识及术语。
在交传过程中,对以上主题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了笔者的译语产出,笔者将从信息、逻辑、表达三方面分别举出主题知识充足产生的正面译例和主题知识缺乏导致的反面译例,来探讨主题知识对口译产出质量的影响。
.............................

(二)主题知识对译语信息的影响
“准确是口译首要遵循的标准,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它是指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忠实于谈话双方的本意,在准确理解谈话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解释并传递谈话信息,确保谈话双方的对话目的顺利达成”(李科蕾,2011:171)。译语信息完整准确是口译质量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除了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之外,主题知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者能否准确、完整地向听众传达讲者信息。译者如果具备口译活动涉及的主题知识,则能保证对源语的正确理解,并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知识的不足,提高译语的信息准确度和完整度。而译者如果缺乏所涉及的主题知识,则容易导致译语信息错误、缺漏、笼统,无法做到信息的有效传达,甚至可能造成听众的误解。
1. 主题知识充足产生的正面译例
在谈及技术公司是否应当受到更严格的监管时,讲者说
例 1: 源语:I think the threat is probably greater in Europe, and again there’s sort of good reasons and bad reasons. The good reasons are these privacy concerns.
译语:而且呢这些来自于欧洲的监管可能更加严厉。理由有很多,如果说好一点的理由呢,那就是欧洲对于隐私更加重视。
分析:本例涉及科技及技术相关知识,具体来说是以美国各大技术公司为首的科技行业近年来经常受到诟病的用户数据隐私问题。在此次模拟会议之前,欧盟即将执行的《通用数据保护法案》的消息已经公布,这部新规旨在保护欧盟公民的隐私和个人数据,并取代现行的《数据保护指令》。与北美相比,欧洲向来把数据隐私放在更为首要的位置,对于社交媒体和各互联网公司的监管审查力度极其严格。陈为忠(2012:130)认为,“恰当的使用我们的语言外知识进行推理从而实现对译文的监控有时候甚至可以避免误译”。因为笔者对这一主题的了解,所以并没有紧贴源语,将“privacy concerns”误译为“对隐私的担忧”等,而是成功地将较为抽象的源语脱壳,准确地传达出了“欧洲对数据隐私更为看重”的信息,并且利用知识储备将源语较为模糊的“the threat is probably greater in Europe”一小句补全为“来自于欧洲的监管可能更加严厉”,保证了信息的完整。当然,译语还有精简的空间。#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 交替传译过程中主题知识缺乏的应对策略 ........................... 15
(一)译前搜集信息 .................................................. 15
(二)译中查证及应急策略使用 ...................... 16
1. 信息弱化 ................................ 16
2. 次要信息点省略 ........................... 17
3. 释译 .......................... 18

第三章  交替传译过程中主题知识缺乏的应对策略

(一)译前搜集信息
对于口译员来说,若想在口译任务中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平时的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口译员能不断地学习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通才”。但是,在口译任务日趋专业化的今天,仅仅是“通才”还不足以让口译员出色地完成任务,口译员更需要根据具体的口译任务积累、搜集相关领域的信息与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专才”。“通过译前准备,译员能有效地减少翻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减轻现场的压力和负荷,从而提高口译的质量”(杜可君,2013:128)。
在具体口译任务中,如果译前准备时间有限(例如本文所研究的案例),那么译者首先需要做的是获取会议相关资料(包括会议名称、时间、地点、议程、主题)、与会者身份、演讲稿或演讲大纲等,这些都能为译者提供所需的情景知识。
而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确定了口译任务的主题之后,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的主题知识,并高效地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口译的主题五花八门,译员不可能也没必要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因此在明确口译主题后,短时间内有针对性的准备非常重要”(杜可君,
2013:129)。译者需要基于主题,尽可能多地通过网络或询问同行、讲者等方式学习主题相关的知识。而且,译者需要从已知的主题扩散开去,不能仅局限于讲稿,因为“往往在同一个主题里面,还包含着若干具体的领域”,并且“即使是同一个领域,也经历着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杜可君,2013:129)。在一些情况下,译者需要结合其他信息,如讲者身份,对可能出现的主题领域进行合理预判,并尽可能搜集相关的主题信息。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