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新课标下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82520004817646
  • 日期:2018-08-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英语论文,英语论文的写作,主要用于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国际上共享科研成果,英语论文也是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另外英语论文还包括英语相关专业人员必要地用英语撰写学术报告或毕业论文等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英语论文,供大家参考。
 
绪论
 
(一)研究背景
西班牙思想家及哲学家格拉西安曾提到:“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事业,它不仅传授给人以知识,还能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增强对生命的感受,从而获得对自身更好的认知。基础教育阶段是受教育者最为关键的时期,一个人的生命如何开展,一个国家的文明要达到何种程度,这都与处于起点位置的基础教育息息相关。在我国,英语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成为第一外语;1983 年以后,英语在升学考试中与其他科目同等对待;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中学阶段,外语以英语作为必修课的超过了 90%。基础教育是一个全面接受教育的阶段,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阵地。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人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具有鲜明的稳定性和时代性。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才教育是活的教育,是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因此教师要把自身所了解掌握的尽可能教给学生。”素质教育立志于改变应试教育的强制灌输、教师权威和功利化等弊端,就体现了这种“活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素质教育的支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课堂才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2001 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教育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拓宽英语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之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011 年教育部重新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实施“新课标”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转向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通过体验式、实践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循序渐进的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衔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连接。早在 1996年,《关于现行高中数学英语两学科教学与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衔接处理意见的通知》首次使用“衔接”来说明两个学习阶段的连接。“小初衔接”具体指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相互贯穿,本文通过对小初英语教学衔接进行研究,结合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会发现衔接更为广泛的涵义,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习惯、心理发展特点等方面的连接。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也会引起第一线教师和各学者对衔接问题的高等重视,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通过有效的策略防止小初英语教学的脱节,提升英语教学水平,使整个教学活动更自然、顺畅、科学的发展。
.........
 
一、新课标下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通用方式
 
分析小初英语教学衔接所使用的通用方式有利于为教学衔接这一概念树立标准,并借助于标准衡量衔接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有效性,促进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因此本文从英语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着手,意在挖掘小学和初中英语两个主体的共通性和承前启后的部分。
 
(一)课程标准
小初英语课程依据的共同标准为 2012 年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其课程性质、教学理念、分级目标为英语课程的具体施行提供了科学的参照,指导教学顺利的开展。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知识技能,促使学生掌握视听说能力,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无障碍,为以后的深层学习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即英语课程工具性的体现。此外,英语课程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即英语课程极具重要价值的人文性角色。标准主要围绕四个层面进行:综合、自主、效率、创新。具体包括:第一,立足于素质教育,注重语言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第二,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第三,既要规划整体的设计目标,也需体现出渐进性和持续性的语言学习过程;第四,重视语言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第五,教师的评价方式着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第六,丰富英语学习的资源和渠道。相比传统的英语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提出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语言课程性质,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英语学习不再只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重任。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更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二)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为开启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材内容较为基础和简单;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是对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巩固和升华,因此教材内容有难度、相对复杂。然而,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各中小学也使用了不同的英语教材,如人教版新课标(PEP)、北师大版、外研社版等。关于英语教材的内容,如表 1-3,从纵向上看,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有较多的部分类似,从教材语言点的对比可知小学阶段的内容较为笼统,而初中阶段的内容被系统性的展开、涉及全面;从横向上看,就内容话题而言,英语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小学的话题所占的单元数为两个单元以上,而初中的话题占一至两个单元,顺序性的编排方式使后继内容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加以深化、拓展。究其根本,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自觉性与接受能力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因此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
 
三、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不良的成因分析.....40
(一)对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衔接的重视不足.......40
(二)对英语教材缺少纵向和横向的系统认识与处理.......41
(三)小初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程度不够....... 42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差别化转变............... 42
(五)教学评价模式的单一性与笼统性....... 43
四、小初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措施.....45
(一)英语课程的衔接层面....45
1. 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统一管理......45
2. 合理分配与增加小学英语的课时数量..........45
3. 促进家长与学校间的教育合力..........45
(二)英语教材的衔接层面....46
1. 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教材..........46
2. 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46
(三)师资队伍建设层面........47
(四)教师教学的衔接层面....49
1. 促使教学活动的情景化..........49
2. 合理实行分层教学与小组学习..........49
3. 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0
(五)学生学习的衔接层面....51
(六)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层面........53
五、结语...............55
 
四、小初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英语课程的衔接层面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名心理学家曾提到:语言是刺激大脑细胞生长、发展的重要要素,会讲两种语言的儿童比讲一种语言的儿童在思想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拥有极大优势。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给学生两种语言的刺激或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年龄对于语言的学习有一定优势,且只有结合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发挥这一优势,如主管部门的介入、课时的投入、家校的紧密联系等。
 
1. 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统一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仅有义务就学与完成学业,也有自由的权利选择学校入学,所以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同一起始阶段学习英语,且利用相同的课时达到新课标所预设的学习程度。因此外部条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即各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个小学的英语教学实行一致的管理以确保学生启蒙时期英语的优化学习,具体为:统一各校英语学习起始阶段与教学材料;持续监督对各校的课时安排;实现教师教材讲授的完整性等。此外,对小学英语教师施以定期的培训,以科学处理与整合教材的成功经验实现教师间的共同进步。#p#分页标题#e#
.......
 
结语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国际化人才是英语课程标准的精髓所在;激发英语学习的好奇心与兴趣,帮助学生获得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进而发展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丰富跨文化意识是新课标的目标与追求。英语教学是连续、不可分割的过程,在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基础教育阶段被划分为小学与初中两个学段,也就导致了教学衔接产生。笔者以重庆市杨家坪中小学为例,经调查研究和课堂观察后得出课程地位、教学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影响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通过对衔接问题的剖析,以学习的正向迁移和元认知理论为基础,围绕学校、家长、教材、教师、学生与教学评价六大主体探索衔接问题的解决措施。新课改以来,小初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但在实际教学中此问题始终未受到完全的消除,这也决定了需要各教育者与研究者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衔接的顺利进行。由于本人自身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性,导致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研究对象少、调查范围小、数据处理单一、深入分析不够,这也是笔者日后需要继续研究的部分,最后希望更多学者和一线教师继续深入这一课题,为实践中的教师提供参考,推进英语教学的连续性。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