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上海交通大学论文写作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30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0912211415423
  • 日期:2009-12-2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概述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母校。

\"上海交大论文代写\"

上海交大论文代写

校训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类型 公立
  创建年 1896
  校长 张杰院士
  教师 2800余名
  本科生 本部19,432 ;医学院3,445
  研究生 本部13,628;医学院2,747
  校址 中国 上海
  校园面积 5,332亩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SJTU),其前身是创建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九校联盟(C9)成员。经过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是盛宣怀于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南洋公学,1911年改为南洋大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22年称交通部南洋大学,1928年又改称交通大学。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交通大学部分教授迁至台湾后"复校",这就是后来位于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1957年,交通大学又分为上海、西安两部分。1959年,两处独立建校,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交大前身\"

  是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另外两所是1911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沿革
  1896 - 1904 南洋公学 Nan Yang Public School
  1905 - 1906 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Imperial Polytechnic College of the Commerce Ministry
  1906 - 1911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Shanghai Industrial College of the Ministry of Posts and Telegraphs
  1911 - 1912 南洋大学堂 Nan Yang College
  1912 - 1921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Governmen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p#分页标题#e#
  1921 - 1922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Nan Yang College of Chiao Tung
  1922 - 1927 交通部南洋大学 Nan Ya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1927 - 1928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First Chiao Tu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1928 - 1942 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Chiao Tu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Shanghai)
  1942 - 1946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Chong Qing)
  1946 - 1949 国立交通大学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1949 - 1957 交通大学 Jiao Tong University
  1957 - 1959 交通大学(上海部分)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Campus)
  1959 - 现今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经过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19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的MIT”。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出一批优势院系、学科,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历经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迁,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工委和原六机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科研和国防人才培养,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直属教育部领导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主要领导和师生代表,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20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分页标题#e#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张光斗、徐光宪、邹韬奋、黄炎培、邵力子、蔡锷、王安、陈敏章、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交大毕业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学校现有21个学院/直属系(另有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849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326人,博士研究生4657人;有专任教师3130名,其中教授7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8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7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7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6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覆盖理、工、医、管、法、经、农、文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863”国家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005年申请发明专利1049项,发表国际国内论文1338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69篇,EI收录论文2951篇;2006年科研经费达11.84亿元。2004~2006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9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至2008年总经费达16.55亿元。论文总数、SCI论文数等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0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SCI收录论文数2736篇,较上年大幅增加405篇,继2005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三以来首次居全国高校第二。MEDLINE收录论文数1385篇,较上年增加191篇,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三。国内期刊收录论文数8478篇,较上年增加449篇,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一。上海交通大学部分学科产出SCI论文数居全国前列,其中,医学学科论文645篇,居全国第一。1991~2008年累计申请专利6218项。拥有“‘胜利二号’极浅海步行座底式钻井平台”、“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解剖分析系统”、“深潜救生艇”、“潜艇噪声振动控制设计及其应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阻燃镁合金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无缆水下机器人”、“A-I型短指症致病基因的研究”、“ DNA大分子上的一种新的硫修饰”、“白血病、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研究”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2008年14项成果获国家奖,其中第一完成单位10项,列全国高校第一。#p#分页标题#e#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7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工科物理、工科数学和电工电子等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生命科学和集成电路等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生物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上海市级教学团队9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上海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2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0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00门;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5门;2005年和2009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22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105项。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编辑本段]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马德秀
  校 长 张杰
  党委常务副书记 苏明
  党委副书记 孙大麟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潘国礼
  党委副书记 徐飞
  副校长 朱正纲 郑成良 张文军 陈刚 林忠钦 印杰 蔡威 吴旦
  党委常委 李建强
[编辑本段]历任校长
  盛宣怀(1844-1916) 何嗣焜(1843-1901) 张元济(1867-1959)
  劳乃宣(1843-1921) 沈曾植(1850-1922) 汪凤藻(1851-1918)
  刘树屏(1857-1917) 张美翊(1856-1924) 张鹤龄(1867-1908)
  杨士琦(1862-1918) 王清穆(1860-1941) 唐文治(1865-1954)
  凌鸿勋(1894-1981) 张铸(1885- ?) 叶恭绰(1881-1968)
  陆梦熊(1881-1940) 关赓麟(1880-1962) 卢炳田(生卒年不详)
  陈杜衡(1864- ?) 李范一(1891-1976) 符鼎升(1897- ?)
  蔡元培(1868-1940) 王伯群(1885-1944) 孙科(1891-1973)
  黎照寰(1888-1968) 徐名材(1889-1951) 张廷金(1886-1959)
  吴保丰(1899-1963) 程孝刚(1892-1977) 王之卓(1909-)
  吴有训(1897-1977) 李培南(1905-1993) 彭康(1901-1968)
  谢邦治(1916-) 刘述周(1911-1985) 朱物华(1902-1997)
  范绪箕(1914-) 翁史烈(1932-) 谢绳武(1943-)
  张杰(1958-)
[编辑本段]历任党委书记
  李培南(1905-1993) 彭康(1901-1968) 谢邦治(1916-)
  余仁(1920-) 杨恺(1920-1986) 邓旭初(1921-)
  何友声(1931-) 王宗光(1938-) 马德秀(1947-)
[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以人为本,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处于学校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不仅有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的老教授,还有不少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出类拔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 #p#分页标题#e#
  截止200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共有2978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7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8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7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7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6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
  上海交大优秀年轻人才中的杰出代表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美国总统奖"和"美国国家优秀青年制造工程师奖"获得者、美国Michigan大学吴贤铭制造技术中心主任倪军教授;国家HDTV(高清晰度电视)攻关项目总体组组长、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张文军教授;"九五"期间成功申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9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丁文江教授;我国首次被美国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研究协会授予2001年度杰出研究者奖贺林教授,从事高速微电子系统互连与封装电特性研究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毛军发;在燃烧与排放控制、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和激光流场测试研究获重要成果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黄震等。
[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作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学校科研已经基本具备了全面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础和实力,拥有若干代表国家级水平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承接的国家重大项目逐年增加,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和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科研经费总量、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和发明专利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学校的科研将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承担起学校在国家和上海市科技发展中应有使命,发挥学校科研优势与特色,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学科建设与发展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覆盖理、工、医、管、法、经、农、文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863”国家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基本形成了以一流的理科为基础,以强大的工科、生命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干,以具有鲜明特色的法学、农学和人文学科为支撑,交叉学科崛起的良好学科布局。#p#分页标题#e#
  科研机构
  详见https://www.sjtu.edu.cn/research/institutes/
[编辑本段]组织机构
  学院(系)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微电子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学院数学系
  理学院物理系
  化学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共建)
  农业与生物学院
  医学院
  药学院
  人文学院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唯一同时获得EQUIS,AMBA两项权威国际认证的中国内地商学院】
  凯原法学院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媒体与设计学院
  外国语学院
  塑性成形工程系
  体育系
  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
  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成人)
  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直属单位
  图书馆
  档案馆
  出版社
  网络中心
  教育技术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
  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
  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
  附属医院
  瑞金医院
  仁济医院
  新华医院
  第一人民医院
  第六人民医院
  第九人民医院
  第三人民医院
  儿童医学中心
  儿童医院
  胸科医院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
  上海肿瘤研究所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精神卫生中心
  校办产业
  昂立公司
  南洋公司
[编辑本段]人才培养
  截至2009年10月,学校共有24个学院/直属系(另有继续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12个附属医院,全日制本科生1849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326人,博士研究生4657人;有专任教师3130名,其中教授7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8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7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7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6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覆盖理、工、医、管、法、经、农、文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863”国家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p#分页标题#e#
  
  2002年3月,交大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的六所高校之一;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我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分院设于南洋理工大学校内),同时,这也是“世界级大学引进新加坡计划”下的第九所世界名校;2003年4月,机械学院12名学生在密西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实现了交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分和学位相互认可;学校按照21世纪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交大学子不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英语演讲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篮球、游泳、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勇夺桂冠,同时在大学生交响乐团、学生艺术团等方面饮誉全球。
  2002年3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26届ACM”总决赛,交大学生一举夺得ACM/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2002年4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上,交大管理学院学生夺得亚军。2002年11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国际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交大学生获得第二名。2003年8月,在“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中,交大学生获得两个项目的冠军和亚军。2001年7月,在荷兰举行的“第14届世界管乐大赛”上,交大学生管乐团获得一等奖;2003年7月,交大管乐团又在首届瑞士“少女峰”音乐节管乐团竞赛演出中夺得金奖第一名。2002年9月,在波兰举办的14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交大学生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男子团体冠军和男女混合冠军。2005年4月,交大代表队再次夺得第29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
  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近几年来,每年科研项目超过1500项,科研经费突破6亿元,2002年公布的2001年全国高校科技论文发表情况,该校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列全国第一名,工程索引EI论文总数和专利申请总数均为全国高校第二名;2003年1月,该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单载波移动接收",取得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信号高码率移动接收的技术突破;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系统、MCFC燃料电池、以1mm微马达为核心器件的微机械、桑塔纳轿车活塞生产线、别克轿车液力变矩器焊接生产线、6000米深海拖曳观察系统、新一代高速全光通信实验网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已经或可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在马氏体相变、记忆合金、聚合物反应动力学、集成电路、计算机科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力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p#分页标题#e#
  闵行南门
  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上海交大科技园”作为上海市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进行试办。交大科技园由“慧谷”、“张江”、“敏谷”、“新华”等4部分组成,其中在交大徐汇校区周边的“慧谷”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成为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密集区和高科技企业集聚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与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30多家跨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培养人才,协力科技攻关。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曼德尔等20多位世界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聘请100余位知名学者为顾问教授。先后有海外重要政府首脑及部长代表团、著名企业及社会团体等900多批来宾访问交大。 该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出国讲学、学习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也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该校讲学、交流。2000年,我校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签署了共建上海交大机械学院的协议,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技术研究诸方面与世界名牌大学全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华东南地区的节点,通过计算机网络,我校与海内外的联系更为密切、便捷。
  上海交通大学决心在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支持下,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江泽民同志对母校的殷切期望:“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编辑本段]交通大学校友总会
  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台湾的国立交通大学五所交大已经联合成立"交通大学校友总会" (Jiao Tong/Chiao Tu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其宗旨是: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团结和合作,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共同为振兴中华,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其任务是:沟通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发挥海内外校友的智力优势和广泛影响,为母校的发展作贡献,为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而交大海外校友因其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虽身居海外,却仍然魂系母校,积极关心母校,从学术上,财力上,社交等方面鼎力支持母校发展教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海外校友超过5000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巴西,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并且都成立了当地校友会,定期举行校友活动。由于历史上作为一个完整的交通大学1959年事实上已经"亡校",上海和西安两校理论和严格法律上都为1959年新建的大学(也可以包括新竹交大),目前并不存在一所名字为“交通大学”的学校。#p#分页标题#e#
  在美国,交大校友最多,校友活动也最活跃,在纽约,华盛顿,南加州,北加州,休斯顿,中西部,纽芬兰等地均建立了校友分会,每5年举行交大校友大团聚活动。2000年第7次全球交大校友年会已经圆满结束。据当时《世界日报》报导,来自台湾的老校友蒋光照,在会议结束前,宣布"全球交大校友联谊会"成立。首任会长为汪道涵;副会长8位包括五校现任校长谢绳武、谈振辉、周本宽、张俊彦、王文生及美洲校友会总会会长李天和、台湾交大校友会长郭南宏、香港交大校友会长陈明敏;秘书长蒋光照。
  香港校友会也十分活跃,同母校联系密切,支持甚大。每年4月8日校庆,海外校友不远万里,纷纷返校,参加毕业周年大联欢并捐款捐物,讲学指导,以表达海外赤子的心意和期望。留学日本的校友均是80年代以后出国深造的,大都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或在大公司任职,于1998年汇集l00多位校友成立了留日校友会。
[编辑本段]上海交通大学-荣誉
  上海交通大学
  2002年3月,交大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的六所高校之一;
  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分院设于南洋理工大学校内),同时,这也是“世界级大学引进新加坡计划”下的第九所世界名校;
  2003年4月,机械学院12名学生在密西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实现了交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分和学位相互认可;学校按照21世纪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交大学子不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英语演讲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篮球、游泳、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勇夺桂冠,同时在大学生交响乐团、学生艺术团等方面饮誉全球。
  2002年3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26届ACM”总决赛,交大学生一举夺得全球总冠军。
  2002年4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上,交大管理学院学生夺得亚军。
  2002年11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国际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交大学生获得第二名。
  2003年8月,在“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中,交大学生获得两个项目的冠军和亚军。
  2001年7月,在荷兰举行的“第14届世界管乐大赛”上,交大学生管乐团获得一等奖;
  2003年7月,交大管乐团又在首届瑞士“少女峰”音乐节管乐团竞赛演出中夺得金奖第一名。#p#分页标题#e#
  2002年9月,在波兰举办的14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交大学生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男子团体冠军和男女混合冠军。
  2005年4月,交大代表队夺得第29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冠军。
  2002年公布的2001年全国高校科技论文发表情况,该校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列全国第一名,工程索引EI论文总数和专利申请总数均为全国高校第二名;
  2003年1月,该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单载波移动接收",取得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信号高码率移动接收的技术突破;在马氏体相变、记忆合金、聚合物反应动力学、集成电路、计算机科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力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
  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上海交大科技园”作为上海市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进行试办。交大科技园由“慧谷”、“张江”、“敏谷”、“新华”等4部分组成,其中在交大徐汇校区周边的“慧谷”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成为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密集区和高科技企业集聚地。
[编辑本段]上海交通大学-学校地址
  闵行校区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法华校区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 邮编:200052
  徐汇校区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邮编:200030
  卢湾校区 地址: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 邮编:200025
  七宝校区 地址:上海市七莘路2678号 邮编:201101
 

上一篇
没有了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